巴东土店子村:移风易俗“立起”旅游名村

A-   A+
发表时间:2024年04月07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清明时节,细雨霏霏。

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梨花初绽,美如画卷。

回乡扫墓的村民,三三两两,手捧雏菊,来到偏居一隅的村级2号公墓,祭奠亲人先祖。绿树掩映的墓园内,近200个墓位整齐划一,每个墓位,以两丛低矮的翠柏隔开。在这里,既有从村民房前屋后迁移过来的旧坟,也有最近一年多来新葬的逝者。无论旧坟新墓,墓碑统一为40×60厘米的青石板卧碑。墓园内,亦无五颜六色、各式各样难以降解的“清明吊子”。一股现代文明的殡葬清风,吹拂着这个地处武陵山深处的小山村。

曾经,遍布村民房前屋后的一座座高碑大墓,严重阻碍着这个小山村的发展。从2020年开始,一场移风易俗的改革与千年旧俗的角力在这里展开。

“散葬乱埋”成乡村发展“拦路虎”

土店子村距离巴东县城仅半小时车程,海拔1200米,山林茂密,气候宜人,因茶马古道上一处土家族驿站而得名。千年以来,村民坐拥绿水青山和良好区位却世代受穷,2014年被纳入深度贫困村。土泥巴路、土坯房、村民土里刨食,成为人们对“土店子村”这四个字的另一种解读。

2016年,村里发展了500亩梨园。此后,每年清明节前后,梨花盛开,吸引不少游客自发前来踏青赏花,带动农产品销售,土店子村渐渐摆脱贫困,2019年正式脱贫摘帽。

“土店子村的脱贫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要走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土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张文灿说。

但随着土店子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推进,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游客反映,走两三步就有一座墓。拍一张照,总有那么几位‘老祖宗’在里面。”张文灿介绍,亲人去世后,在房前屋后选块“风水宝地”,就近安葬,是土家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也是武陵山区的普遍现象。村民身在其中,不以为然,但在外人看来,就显得特别扎眼。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通村公路和产业发展,一些原本处于偏僻地段的坟墓,便凸显出来。加之村民相互攀比,墓修得越来越大,碑立得越来越高,与周边环境更加格格不入。

最早在村里投资的老板周凯介绍,在他农家乐及研学园地方圆100米范围内,就有六七座坟墓,其中一座就在农家乐入口处,墓碑2米多高。“对前来吃饭的客人和参加研学的小朋友影响特别大。”不得已,周凯用篱笆对部分过近的坟墓进行了遮挡。

不仅游客和市场主体有反映,村“两委”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也深有感受:村里有一块地,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因为中间有一座坟,几次对外招租都未能成功。

“投资方怕将来动迁村民祖坟引发纠纷。”张文灿表示,无论是从移风易俗,还是提升村里的环境品质,发展产业,殡葬改革都势在必行。

三本账算清,思想也就通了

要改变千年沿袭下来的旧俗,谈何容易。

2020年10月,信陵镇在土店子村召开首次殡葬改革动员大会,反而变成了群众的“声讨”大会。

“别的村都没搞,凭啥要在土店子村搞?”

“动老祖宗的坟,就是破坏土店子村的风水。”

质疑和反对声的人群中,不仅有德高望重的老村民,也有部分年长的党员和干部。

“想一下子改变村民长久以来的传统观念,是不可能的,我们有这个思想准备。”张文灿说。

此后,这个仅千余人口的山村先后召开上百次村民大会、小组会、院坝会,着重跟村民算好三本账——

一是经济账:201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2700元。2020年,全村只有1家农家乐,现在发展到30多家。靠乡村旅游,大家走上了富裕之路。如果迁一座坟,即使每天增加一桌客人,也能增加500元收入。这些年,大家互相攀比,修建大碑大墓,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有的家庭不惜举债修墓,还有老人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甚至病了也不舍得花钱看病,却把钱攒着替自己修“活人墓”。推行殡葬改革,可以大大降低大家的丧葬负担,消除攀比之风。

二是生态账:土子店村的黑猪和翠冠梨为什么卖得好?每年还有不少游客来,主要因为村里的生态环境好,绿色无污染。如果能将这些墓迁走,就能进一步提升村里的生态环境和品质,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是发展账:2019年脱贫摘帽之前,村里没有产业。后来村里通过发展黑猪养殖和果园种植业,实现脱贫摘帽,村容村貌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现在却因为这些坟墓,招不来项目,村里发展受限。

2022年,郑万高铁通车,巴东进入高铁时代,作为巴东县城后花园的土店子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村“两委”还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到邻近的秭归县实地参观。秭归县与巴东县接壤,民情习俗相近。看到秭归县多个乡村曾经一片片坟地通过殡葬改革,变成了一片片果园,一家家农家乐和民宿办起来,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转变。

党员带好头,殡葬改革破冰前行

2022年4月,土店子村正式启动殡葬改革工作,一手抓村级公墓建设,一手抓旧坟搬迁。

经过前期深入摸排,以四组为核心的旅游发展区域内共有旧坟102座,其中墓碑在1.2米以上的大碑大墓占比达一半以上,最大的一座墓碑接近一层楼高,为墓主后人花费12万多元所建,且就在旅游公路旁。

“虽然村民们的传统思想观念有所松动,但持观望态度者居多,还需要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张文灿介绍。

2021年12月,土店子村老支书、57岁的老党员张永堂母亲去世,他第一个将母亲葬进了尚未动工建设、还是一片荒山的村级公墓。“当时墓区只划定了一个大致范围,连条路都没有,老书记连夜组织挖机,作业4个多小时,挖出一条路,安葬了老母亲。”张文灿介绍,2022年4月,村级1号公墓建成投用,又是老支书带头,率先将爷爷奶奶等6位先人的坟墓迁进了公墓。在他的带动下,1号公墓首批迁进村里发展核心区旧坟33座。

去年,土店子村举办第二届梨花旅游文化节,吸引了5万余人次游客。60多岁的村民张瑞先在路边摆摊卖自家产的恩施小土豆等农特产品,3天赚了3700余元。梨花节后,原本不愿意迁坟的他给村里写申请,将4座坟墓全部迁进了公墓。

村民张永龙在村里从事墓碑制作30多年。“前些年,生意好的时候,每年能挣4万多元。但这个工作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村里推行殡葬改革后,张永龙主动关停了自己的作坊,还剩下几万元的石料,用来装饰自家庭院。现在,他转型发展3亩梨园、3亩葡萄园,闲时在村里打零工。

截至2023年5月,土店子村核心区102座坟墓全部迁进村级公墓。去年下半年,该村成功引进一家旅游公司,总投资1.2亿元,连片开发,建设高端民宿、房车露营基地、云海观景台等项目,今年暑期可投入运营。目前,土店子村游客接待中心、村史馆正在加快建设。4月12日,该村将迎来第三届梨花旅游文化节,游客有望超过10万人次。以土店子村为改革试点,其改革经验正在全县及恩施州全面推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鲁腾 通讯员 谭凤珍 李石

责任编辑:王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巴东土店子村:移风易俗“立起”旅游名村

发表时间:2024-04-07 来源:湖北文明网

清明时节,细雨霏霏。

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梨花初绽,美如画卷。

回乡扫墓的村民,三三两两,手捧雏菊,来到偏居一隅的村级2号公墓,祭奠亲人先祖。绿树掩映的墓园内,近200个墓位整齐划一,每个墓位,以两丛低矮的翠柏隔开。在这里,既有从村民房前屋后迁移过来的旧坟,也有最近一年多来新葬的逝者。无论旧坟新墓,墓碑统一为40×60厘米的青石板卧碑。墓园内,亦无五颜六色、各式各样难以降解的“清明吊子”。一股现代文明的殡葬清风,吹拂着这个地处武陵山深处的小山村。

曾经,遍布村民房前屋后的一座座高碑大墓,严重阻碍着这个小山村的发展。从2020年开始,一场移风易俗的改革与千年旧俗的角力在这里展开。

“散葬乱埋”成乡村发展“拦路虎”

土店子村距离巴东县城仅半小时车程,海拔1200米,山林茂密,气候宜人,因茶马古道上一处土家族驿站而得名。千年以来,村民坐拥绿水青山和良好区位却世代受穷,2014年被纳入深度贫困村。土泥巴路、土坯房、村民土里刨食,成为人们对“土店子村”这四个字的另一种解读。

2016年,村里发展了500亩梨园。此后,每年清明节前后,梨花盛开,吸引不少游客自发前来踏青赏花,带动农产品销售,土店子村渐渐摆脱贫困,2019年正式脱贫摘帽。

“土店子村的脱贫经历,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要走农旅融合的发展之路。”土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张文灿说。

但随着土店子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推进,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游客反映,走两三步就有一座墓。拍一张照,总有那么几位‘老祖宗’在里面。”张文灿介绍,亲人去世后,在房前屋后选块“风水宝地”,就近安葬,是土家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也是武陵山区的普遍现象。村民身在其中,不以为然,但在外人看来,就显得特别扎眼。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通村公路和产业发展,一些原本处于偏僻地段的坟墓,便凸显出来。加之村民相互攀比,墓修得越来越大,碑立得越来越高,与周边环境更加格格不入。

最早在村里投资的老板周凯介绍,在他农家乐及研学园地方圆100米范围内,就有六七座坟墓,其中一座就在农家乐入口处,墓碑2米多高。“对前来吃饭的客人和参加研学的小朋友影响特别大。”不得已,周凯用篱笆对部分过近的坟墓进行了遮挡。

不仅游客和市场主体有反映,村“两委”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也深有感受:村里有一块地,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因为中间有一座坟,几次对外招租都未能成功。

“投资方怕将来动迁村民祖坟引发纠纷。”张文灿表示,无论是从移风易俗,还是提升村里的环境品质,发展产业,殡葬改革都势在必行。

三本账算清,思想也就通了

要改变千年沿袭下来的旧俗,谈何容易。

2020年10月,信陵镇在土店子村召开首次殡葬改革动员大会,反而变成了群众的“声讨”大会。

“别的村都没搞,凭啥要在土店子村搞?”

“动老祖宗的坟,就是破坏土店子村的风水。”

质疑和反对声的人群中,不仅有德高望重的老村民,也有部分年长的党员和干部。

“想一下子改变村民长久以来的传统观念,是不可能的,我们有这个思想准备。”张文灿说。

此后,这个仅千余人口的山村先后召开上百次村民大会、小组会、院坝会,着重跟村民算好三本账——

一是经济账:201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仅2700元。2020年,全村只有1家农家乐,现在发展到30多家。靠乡村旅游,大家走上了富裕之路。如果迁一座坟,即使每天增加一桌客人,也能增加500元收入。这些年,大家互相攀比,修建大碑大墓,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有的家庭不惜举债修墓,还有老人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甚至病了也不舍得花钱看病,却把钱攒着替自己修“活人墓”。推行殡葬改革,可以大大降低大家的丧葬负担,消除攀比之风。

二是生态账:土子店村的黑猪和翠冠梨为什么卖得好?每年还有不少游客来,主要因为村里的生态环境好,绿色无污染。如果能将这些墓迁走,就能进一步提升村里的生态环境和品质,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是发展账:2019年脱贫摘帽之前,村里没有产业。后来村里通过发展黑猪养殖和果园种植业,实现脱贫摘帽,村容村貌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现在却因为这些坟墓,招不来项目,村里发展受限。

2022年,郑万高铁通车,巴东进入高铁时代,作为巴东县城后花园的土店子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村“两委”还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到邻近的秭归县实地参观。秭归县与巴东县接壤,民情习俗相近。看到秭归县多个乡村曾经一片片坟地通过殡葬改革,变成了一片片果园,一家家农家乐和民宿办起来,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转变。

党员带好头,殡葬改革破冰前行

2022年4月,土店子村正式启动殡葬改革工作,一手抓村级公墓建设,一手抓旧坟搬迁。

经过前期深入摸排,以四组为核心的旅游发展区域内共有旧坟102座,其中墓碑在1.2米以上的大碑大墓占比达一半以上,最大的一座墓碑接近一层楼高,为墓主后人花费12万多元所建,且就在旅游公路旁。

“虽然村民们的传统思想观念有所松动,但持观望态度者居多,还需要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张文灿介绍。

2021年12月,土店子村老支书、57岁的老党员张永堂母亲去世,他第一个将母亲葬进了尚未动工建设、还是一片荒山的村级公墓。“当时墓区只划定了一个大致范围,连条路都没有,老书记连夜组织挖机,作业4个多小时,挖出一条路,安葬了老母亲。”张文灿介绍,2022年4月,村级1号公墓建成投用,又是老支书带头,率先将爷爷奶奶等6位先人的坟墓迁进了公墓。在他的带动下,1号公墓首批迁进村里发展核心区旧坟33座。

去年,土店子村举办第二届梨花旅游文化节,吸引了5万余人次游客。60多岁的村民张瑞先在路边摆摊卖自家产的恩施小土豆等农特产品,3天赚了3700余元。梨花节后,原本不愿意迁坟的他给村里写申请,将4座坟墓全部迁进了公墓。

村民张永龙在村里从事墓碑制作30多年。“前些年,生意好的时候,每年能挣4万多元。但这个工作对身体有很大的影响。”村里推行殡葬改革后,张永龙主动关停了自己的作坊,还剩下几万元的石料,用来装饰自家庭院。现在,他转型发展3亩梨园、3亩葡萄园,闲时在村里打零工。

截至2023年5月,土店子村核心区102座坟墓全部迁进村级公墓。去年下半年,该村成功引进一家旅游公司,总投资1.2亿元,连片开发,建设高端民宿、房车露营基地、云海观景台等项目,今年暑期可投入运营。目前,土店子村游客接待中心、村史馆正在加快建设。4月12日,该村将迎来第三届梨花旅游文化节,游客有望超过10万人次。以土店子村为改革试点,其改革经验正在全县及恩施州全面推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鲁腾 通讯员 谭凤珍 李石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