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碑、不留名,将逝者骨灰装入特制的骨灰坛内,通过树葬、海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让生命回归自然。这种生态葬的方式,十堰市已推行20多年。随着绿色殡葬宣传的不断深入,人们传统的殡葬观念逐渐改变,花坛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成为殡葬新选择,十堰节地生态安葬率逐年上升。
工作人员在逝者集体树葬的树上绑祈福带。
又有8位逝者选择树葬
3月28日,由郧阳区举办的2024年绿色生态安葬暨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郧阳区六宝山人文纪念园举行,8位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柏树下,生命以最自然的方式得以升华。
当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该人文纪念园看到,仪式现场布置得古朴典雅,氛围庄严肃穆。在悠扬庄重的音乐声中,主持人恭读祭文,缅怀逝者恩德。郧阳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宣读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自觉践行文明新风,响应厚养薄葬。随后,逝者的亲属们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前往树葬区。
20余名亲属将8位逝者的骨灰安放在柏树下,轻轻抛撒泥土与花瓣,再缓缓盖上墓盖。树葬仪式礼成,亲属们依次献花、鞠躬,和亲人作最后的告别。
仪式结束后,逝者亲属站在安放骨灰的柏树前久久不愿离去。一名逝者亲属悲伤之余感叹道:“人来自自然,理当回归自然。”
“选择生态葬的个人和家庭给大家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示范。我们要大力弘扬厚养薄葬和绿色殡葬理念,引导群众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向精神传承转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多次参加节地生态葬安葬仪式的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说。
生态葬数量逐年增加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十堰市早在2002年就开始推广节地生态葬。同年,花果公墓率先推出树葬,并向社会发布公告,免费为逝者提供树木。当年,共有6位逝者在清明节以树葬的方式得以安葬。
2018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倡导节地生态、文明节俭安葬。2021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十堰主城区殡葬管理工作的通告》,自2021年4月1日零时起,十堰主城区一律实施公墓安葬,集中办理丧事,倡导厚养薄葬、文明治丧、低碳祭扫、生态安葬的风尚,切实减轻群众治丧负担,促进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十堰城区的十堰公墓、花果公墓、鹤架山人文纪念园等都推行了节地生态葬,包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可降解生态葬等。这些不竖碑、不留坟头、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最大程度实现了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从近年的数据来看,节地生态葬数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充分说明节地生态葬已经成为殡葬方式的新选择。从人员结构来看,选择生态葬的逝者多为文化素养较高的人群,不乏公务员、医生、教师,且大多逝者是生前主动提出节地生态葬的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十堰城区多处公墓、陵园共安葬有节地生态葬逝者骨灰191例,较2022年的121例,增加了70例。
生态葬节地环保负担小
为什么节地生态葬越来越受群众认可?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主要有5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环保。生态葬通常采用无棺木、无骨灰盒的方式,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同时,生态葬的墓地通常在自然环境中,墓穴不需要大面积开挖,不会破坏原生态环境,也不会产生过多的建筑垃圾。
二是节约土地资源。相比传统的土葬、火葬,生态葬的占地面积更小,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三是提倡节约和回归自然。生态葬提倡节约和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倡导人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能够关注和尊重自然环境,通过将身体还给大自然的方式,回归自然、保护环境。
四是个性化。生态葬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不同的方式,例如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也可以选择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
五是留下美好回忆。生态葬墓地一般在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能够让亲友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是一种重温自然、感受生命的方式。
推行生态葬需要循序渐进
树葬仪式礼成,亲属们依次献花、鞠躬,和亲人作最后的告别。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认为,虽然十堰市节地生态葬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节地生态葬与传统殡葬方式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主要还是受市民认可程度等因素影响。“几千年来,选一块‘风水宝地’、置一处坟冢、立一块墓碑……这种观念在市民心中早已经根深蒂固。”
除了思想观念的制约外,传统墓葬仍占较大比例、生态安葬率处于较低水平、土地循环利用程度不高等情况,均不同程度制约了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发展水平。相关部门应针对制约节地生态葬发展的原因,广泛开展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宣传推广节地生态安葬等方式,逐步引导群众形成“生命终归自然”的理念。
该工作人员表示,改变观念需要一个过程,节地生态葬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环保、文明的殡葬方式,既可以绿化荒山,改善美化生态环境,也能节省土地资源和殡葬开支,有利于逝者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树葬等各种生态安葬方式。
延伸阅读
生态葬的种类
树葬:人们以认养绿地的办法,植一些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地面是没有任何殡葬设施的,而是以纪念树或自然石为标记。树葬不留坟头,占地很少,还能绿化山林。
壁葬:将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丧葬方式。壁葬墙和普通的墙体高低相仿,略厚些,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刻上碑文。
海葬: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移风易俗。
花葬:用花坛代替墓穴,将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坛中,花坛上养花。坛位可循环利用,占地面积少,价格经济。
塔葬:相比传统的墓葬,新型“塔葬”不用骨灰盒,直接将逝者的骨灰伴着鲜花在塔内下葬,让逝者在此回归自然。
草坪葬:将逝者的骨灰安葬在草坪之下,与芳草为伴,让生命归于自然,不仅环保,而且不占用更多土地资源,亲属在扫墓的时候只要为草坪浇水和培土,就可以寄托哀思。(秦楚网 十堰晚报 文、图/记者 徐国文)
发表时间:2024-04-02 来源:湖北文明网
不立碑、不留名,将逝者骨灰装入特制的骨灰坛内,通过树葬、海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让生命回归自然。这种生态葬的方式,十堰市已推行20多年。随着绿色殡葬宣传的不断深入,人们传统的殡葬观念逐渐改变,花坛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葬成为殡葬新选择,十堰节地生态安葬率逐年上升。
工作人员在逝者集体树葬的树上绑祈福带。
又有8位逝者选择树葬
3月28日,由郧阳区举办的2024年绿色生态安葬暨清明节文明祭祀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郧阳区六宝山人文纪念园举行,8位逝者的骨灰被安放在柏树下,生命以最自然的方式得以升华。
当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该人文纪念园看到,仪式现场布置得古朴典雅,氛围庄严肃穆。在悠扬庄重的音乐声中,主持人恭读祭文,缅怀逝者恩德。郧阳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宣读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自觉践行文明新风,响应厚养薄葬。随后,逝者的亲属们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前往树葬区。
20余名亲属将8位逝者的骨灰安放在柏树下,轻轻抛撒泥土与花瓣,再缓缓盖上墓盖。树葬仪式礼成,亲属们依次献花、鞠躬,和亲人作最后的告别。
仪式结束后,逝者亲属站在安放骨灰的柏树前久久不愿离去。一名逝者亲属悲伤之余感叹道:“人来自自然,理当回归自然。”
“选择生态葬的个人和家庭给大家树立了榜样,提供了示范。我们要大力弘扬厚养薄葬和绿色殡葬理念,引导群众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向精神传承转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多次参加节地生态葬安葬仪式的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说。
生态葬数量逐年增加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十堰市早在2002年就开始推广节地生态葬。同年,花果公墓率先推出树葬,并向社会发布公告,免费为逝者提供树木。当年,共有6位逝者在清明节以树葬的方式得以安葬。
2018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倡导节地生态、文明节俭安葬。2021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十堰主城区殡葬管理工作的通告》,自2021年4月1日零时起,十堰主城区一律实施公墓安葬,集中办理丧事,倡导厚养薄葬、文明治丧、低碳祭扫、生态安葬的风尚,切实减轻群众治丧负担,促进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十堰城区的十堰公墓、花果公墓、鹤架山人文纪念园等都推行了节地生态葬,包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可降解生态葬等。这些不竖碑、不留坟头、不占地或少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最大程度实现了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从近年的数据来看,节地生态葬数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充分说明节地生态葬已经成为殡葬方式的新选择。从人员结构来看,选择生态葬的逝者多为文化素养较高的人群,不乏公务员、医生、教师,且大多逝者是生前主动提出节地生态葬的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十堰城区多处公墓、陵园共安葬有节地生态葬逝者骨灰191例,较2022年的121例,增加了70例。
生态葬节地环保负担小
为什么节地生态葬越来越受群众认可?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主要有5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环保。生态葬通常采用无棺木、无骨灰盒的方式,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同时,生态葬的墓地通常在自然环境中,墓穴不需要大面积开挖,不会破坏原生态环境,也不会产生过多的建筑垃圾。
二是节约土地资源。相比传统的土葬、火葬,生态葬的占地面积更小,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三是提倡节约和回归自然。生态葬提倡节约和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倡导人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能够关注和尊重自然环境,通过将身体还给大自然的方式,回归自然、保护环境。
四是个性化。生态葬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不同的方式,例如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也可以选择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
五是留下美好回忆。生态葬墓地一般在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能够让亲友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是一种重温自然、感受生命的方式。
推行生态葬需要循序渐进
树葬仪式礼成,亲属们依次献花、鞠躬,和亲人作最后的告别。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认为,虽然十堰市节地生态葬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节地生态葬与传统殡葬方式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主要还是受市民认可程度等因素影响。“几千年来,选一块‘风水宝地’、置一处坟冢、立一块墓碑……这种观念在市民心中早已经根深蒂固。”
除了思想观念的制约外,传统墓葬仍占较大比例、生态安葬率处于较低水平、土地循环利用程度不高等情况,均不同程度制约了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发展水平。相关部门应针对制约节地生态葬发展的原因,广泛开展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宣传推广节地生态安葬等方式,逐步引导群众形成“生命终归自然”的理念。
该工作人员表示,改变观念需要一个过程,节地生态葬作为一种绿色、生态、环保、文明的殡葬方式,既可以绿化荒山,改善美化生态环境,也能节省土地资源和殡葬开支,有利于逝者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树葬等各种生态安葬方式。
延伸阅读
生态葬的种类
树葬:人们以认养绿地的办法,植一些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地面是没有任何殡葬设施的,而是以纪念树或自然石为标记。树葬不留坟头,占地很少,还能绿化山林。
壁葬:将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丧葬方式。壁葬墙和普通的墙体高低相仿,略厚些,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刻上碑文。
海葬: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移风易俗。
花葬:用花坛代替墓穴,将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坛中,花坛上养花。坛位可循环利用,占地面积少,价格经济。
塔葬:相比传统的墓葬,新型“塔葬”不用骨灰盒,直接将逝者的骨灰伴着鲜花在塔内下葬,让逝者在此回归自然。
草坪葬:将逝者的骨灰安葬在草坪之下,与芳草为伴,让生命归于自然,不仅环保,而且不占用更多土地资源,亲属在扫墓的时候只要为草坪浇水和培土,就可以寄托哀思。(秦楚网 十堰晚报 文、图/记者 徐国文)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