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善心变成一个善举,一个善举结下一段又一段善缘,这一段段善缘成就社会大爱……
在襄阳宜城市,一碗碗热腾腾的免费爱心粥,温暖了环卫工人、孤寡留守老人、低保户等。
8年来,以徐玲、方丹为发起人的爱心粥店累计提供免费爱心早餐33.6万多份;重大节日看望慰问福利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达1600多人;为中高考学子赠送矿泉水8000多件、文具2000多套;参加清洁家园、政策宣传、文明交通引导、调解邻里纠纷等志愿服务活动260多次,用大爱温暖着一座城市。
6个好人 一家粥店
2016年年初,宜城小河镇山河村人徐玲,随丈夫到宜城城区打工。那时候,丈夫在各个工地接一些零散活儿,而她在一家早餐店工作,月薪1000元。
有一天凌晨5点,徐玲去餐馆打工时,看见一名环卫工人拿着一块干硬的馒头,就着冰凉的矿泉水吃早餐。经过询问,徐玲得知,环卫工人由于开工较早,许多早餐店还没开门,而自己带的早餐等忙完工作早已冰凉。
那一天,徐玲萌生了开办爱心粥店的想法。没想到这个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强烈反对,“你自己都顾不上,哪有工夫去管别人?”
可当徐玲把自己的想法跟一群好朋友分享时,大家纷纷表示支持。
“从小我都是被邻居、陌生人关心着长大的。”方丹说,她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帮助他人、反哺社会。
方丹一岁时,左腿不幸因烧伤被截肢。平日里,周边的村民邻居都很照顾她。读初中后,她每天要比同学早起2个小时,拄拐步行十多里路去上学。
一天深夜回家时,一名开车的年轻人免费绕路送她回家,令她感动不已。后来,她学艺3年,终于在小河镇朱市社区街边开起一间裁缝铺。有了微薄的收入,她开始想着如何帮助别人。
听了徐玲的想法,方丹当即拿出1万元“入股”粥店。徐玲拿出5000元启动资金。在她俩的感召下,方丹的朋友蔡钱钱随即加入。后来,农民王焦芝、超市老板娘胡端珍、退休教师石永红也加入爱心粥店的筹建中。
2016年4月,徐玲和方丹在宜城城郊的五条路租了一个门面,开始运营免费粥店。
方丹说,胡端珍则为粥店免费提供了餐具厨具,平时一有空就来帮忙;她和徐玲负责买菜做饭;王焦芝手脚麻利、性格开朗,充当服务员,招待前来就餐的环卫工人、弱势老人,并担当爱心粥店“宣传大使”;蔡钱钱则在后厨帮忙收捡。
6个人成为爱心粥店最初的志愿者,风雨无阻、任劳任怨。
多次搬迁 初心未变
五条路位于宜城城郊。天气暖和时,方丹凌晨3点钟起床,骑车50多分钟从家里赶往粥店;天冷了,她干脆住在店里。
装修花了3万元,做招牌又花去2300元,米面油的成本也不低……
2017年3月的一个凌晨,方丹被一辆大卡车撞倒,腿摔骨折了,在家躺了一个多月。
“粥店不干了行不行!你这条腿万一再折了,以后怎么办?”方丹受伤后,一向温和的丈夫发了火。
方丹“妥协”了,另谋“出路”,和徐玲“分家”。2017年4月,她和蔡钱钱在小河镇朱市社区开了一家爱心粥店,这里离她的家很近。
五条路爱心粥店的房租不停上涨,为了延续爱心,2017年10月,徐玲把粥店搬到了宜城市城区振兴大道。
“爱心粥店从一家变成了两家。”徐玲说,志愿者分隔两地,但两家店的志愿者从未断过联系。回老家时,她经常去看望方丹;每到粮食收获、蔬菜丰收的时候,方丹也会给徐玲的爱心粥店送去物资。
方丹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对粥店却很大方——缺冰箱,从家里搬;没蔬菜,上山采、自己种;衣服破了,捡别人不要的旧衣服穿。后来为节省房租,方丹又两次搬迁粥铺。最后,干脆将自家一楼的厅堂腾出来做爱心粥店。
而在宜城市,徐玲也根本不敢停。上午忙完粥店的活儿,下午就去干家政;听说做米酒可以挣钱,她就做米酒卖;到了清明前夕,就漫山遍野采艾蒿卖钱;到了秋天,她又去山上摘菊花晒干了卖给药店……所得收入,全部贴补给了粥店。
爱心粥店“一分为二”,又经历了多次搬迁,但两家爱心粥店的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樊雪梅是方丹的邻居,在方丹的带动下,她积极来到爱心粥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大家积极学习雷锋精神,共同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樊雪梅说,在方丹的带动下,朱市社区爱心粥店的志愿服务队逐渐壮大到30多人,他们每天轮流到店里帮忙。
56岁的王正兵是燕京啤酒(襄阳)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早晨5点半,他都会沿着振兴大道晨跑。渐渐地,爱心粥店的招牌吸引了他。
加入徐玲的爱心粥店后,他每天5点半去店里炒菜,等菜做好了,他再去跑15分钟。然后回到店里,给客人打饭、收拾桌子,“能在爱心粥店干活,让我内心十分富足。”
2018年的一天,徐玲和老公外出,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残疾环卫工人。环卫工人对徐玲的感谢,终于让丈夫理解了她,甚至主动融入粥店。
改变的不只徐玲的老公,整个城市似乎都在被一股力量唤醒!
市民徐正荣捐赠了一台冰柜、一台和面机和一台蒸馒头电柜;每天都有志愿者来到爱心粥店帮工,择菜洗菜、打扫卫生,分发碗筷、馒头和盛粥,引导就餐;有的市民除了捐钱,还发动亲戚朋友加入志愿者队伍中。
如今,两家爱心粥店的受益人群从最初的100多人扩大到1000多人。
8年坚守 爱心传承
3月11日凌晨4点半,56岁的徐玲就点亮爱心粥店的招牌,和志愿者一起烧水、洗米、熬粥,然后发面蒸馒头。
与此同时,小河镇朱市社区爱心粥店后厨也开始忙碌起来,备料、炒菜……
一碗粥、两个馒头、两样小菜,这是方丹为99岁的赵光娥送去的爱心早餐。赵光娥视力模糊、听力下降、行动不便,方丹和志愿者每天轮流给她送早餐。面对志愿者,赵光娥常说:“你们就是我的亲子女。”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他们每天坚持开门,等着我们来。”提起这家爱心粥店,来吃早餐的环卫工人赞声一片。
8年来,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夏,方丹开办的爱心粥店犹如一缕阳光,温暖着清早南来北往的陌生人。
3月10日上午,忙完了爱心粥店的工作,徐玲约上几位志愿者去看望86岁的屈启英。听说徐玲要来,屈启英在女儿王玉林的搀扶下,早早就等在了路边。
屈启英一家十分困难。王玉林出嫁到小河镇后,家里被一场大火焚烧殆尽,没有钱盖新房,只能和丈夫、女儿租房住。而如今,王玉林患上了直肠癌,需要化疗,丈夫患有精神分裂症,一家三口全靠女儿2000元的工资生活。
每天早上,屈启英到徐玲店里吃一碗粥,临走再打包一份回家,中午热一下就是午饭。逢年过节,徐玲会带着志愿者为屈启英送去米面油等。今年春节前,徐玲还征集了一批过冬的衣物,送到了老人手上……
两家爱心粥店的墙上都挂着多面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今年已86岁的邱启明,每天除了自己来店里过早,还要给瘫痪的老伴带点粥和菜回去。邱启明感动地说:“每天吃到热气腾腾的爱心粥,我们暖胃更暖心!”
92岁的父亲离世后,宜城市民童女士才知道爱心粥店的志愿者坚持3年为父亲提供热气腾腾的早餐。为了表达谢意,她不仅主动捐出2000元用于补贴爱心粥店,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2019年3月,宜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开始对两家爱心粥店进行常态化扶持,从人员队伍、店面环境、平台搭建、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该市民政局、慈善总会等单位纷纷加入进来,定期送去帮扶物资;宜城市国鑫物业、车部落等5家爱心单位捐款捐物价值6000多元,中国航天集团四院四十二所等10多家企业把爱心粥店纳入帮扶单位,两家爱心粥店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0年8月,宜城市成立爱心粥志愿服务队,队长是徐玲,方丹等是队员。2022年7月,宜城市开始推广“时间存折”,爱心粥志愿服务项目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如今志愿者队伍壮大到1200多人。
为坚守岗位的职工送去腊八粥,组织志愿者定期参加清洁家园、保护环境等活动,为中高考考生和家长免费送水和文具,逢年过节看望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爱心粥店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让爱心不断传递。
一碗爱心粥,温暖一座城!
截至目前,宜城市免费爱心粥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得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提名、湖北省2020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湖北省2023年度志愿服务大赛银奖等荣誉。方丹荣获“襄阳市道德模范”称号,徐玲个人也先后获评“楚都楷模”“最美志愿者”“关心下一代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五老”“襄阳好人”等。(襄阳日报 全媒体首席记者 严俊杰 通讯员 李锋 杨邦元)
发表时间:2024-03-12 来源:湖北文明网
一份善心变成一个善举,一个善举结下一段又一段善缘,这一段段善缘成就社会大爱……
在襄阳宜城市,一碗碗热腾腾的免费爱心粥,温暖了环卫工人、孤寡留守老人、低保户等。
8年来,以徐玲、方丹为发起人的爱心粥店累计提供免费爱心早餐33.6万多份;重大节日看望慰问福利院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达1600多人;为中高考学子赠送矿泉水8000多件、文具2000多套;参加清洁家园、政策宣传、文明交通引导、调解邻里纠纷等志愿服务活动260多次,用大爱温暖着一座城市。
6个好人 一家粥店
2016年年初,宜城小河镇山河村人徐玲,随丈夫到宜城城区打工。那时候,丈夫在各个工地接一些零散活儿,而她在一家早餐店工作,月薪1000元。
有一天凌晨5点,徐玲去餐馆打工时,看见一名环卫工人拿着一块干硬的馒头,就着冰凉的矿泉水吃早餐。经过询问,徐玲得知,环卫工人由于开工较早,许多早餐店还没开门,而自己带的早餐等忙完工作早已冰凉。
那一天,徐玲萌生了开办爱心粥店的想法。没想到这个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强烈反对,“你自己都顾不上,哪有工夫去管别人?”
可当徐玲把自己的想法跟一群好朋友分享时,大家纷纷表示支持。
“从小我都是被邻居、陌生人关心着长大的。”方丹说,她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帮助他人、反哺社会。
方丹一岁时,左腿不幸因烧伤被截肢。平日里,周边的村民邻居都很照顾她。读初中后,她每天要比同学早起2个小时,拄拐步行十多里路去上学。
一天深夜回家时,一名开车的年轻人免费绕路送她回家,令她感动不已。后来,她学艺3年,终于在小河镇朱市社区街边开起一间裁缝铺。有了微薄的收入,她开始想着如何帮助别人。
听了徐玲的想法,方丹当即拿出1万元“入股”粥店。徐玲拿出5000元启动资金。在她俩的感召下,方丹的朋友蔡钱钱随即加入。后来,农民王焦芝、超市老板娘胡端珍、退休教师石永红也加入爱心粥店的筹建中。
2016年4月,徐玲和方丹在宜城城郊的五条路租了一个门面,开始运营免费粥店。
方丹说,胡端珍则为粥店免费提供了餐具厨具,平时一有空就来帮忙;她和徐玲负责买菜做饭;王焦芝手脚麻利、性格开朗,充当服务员,招待前来就餐的环卫工人、弱势老人,并担当爱心粥店“宣传大使”;蔡钱钱则在后厨帮忙收捡。
6个人成为爱心粥店最初的志愿者,风雨无阻、任劳任怨。
多次搬迁 初心未变
五条路位于宜城城郊。天气暖和时,方丹凌晨3点钟起床,骑车50多分钟从家里赶往粥店;天冷了,她干脆住在店里。
装修花了3万元,做招牌又花去2300元,米面油的成本也不低……
2017年3月的一个凌晨,方丹被一辆大卡车撞倒,腿摔骨折了,在家躺了一个多月。
“粥店不干了行不行!你这条腿万一再折了,以后怎么办?”方丹受伤后,一向温和的丈夫发了火。
方丹“妥协”了,另谋“出路”,和徐玲“分家”。2017年4月,她和蔡钱钱在小河镇朱市社区开了一家爱心粥店,这里离她的家很近。
五条路爱心粥店的房租不停上涨,为了延续爱心,2017年10月,徐玲把粥店搬到了宜城市城区振兴大道。
“爱心粥店从一家变成了两家。”徐玲说,志愿者分隔两地,但两家店的志愿者从未断过联系。回老家时,她经常去看望方丹;每到粮食收获、蔬菜丰收的时候,方丹也会给徐玲的爱心粥店送去物资。
方丹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对粥店却很大方——缺冰箱,从家里搬;没蔬菜,上山采、自己种;衣服破了,捡别人不要的旧衣服穿。后来为节省房租,方丹又两次搬迁粥铺。最后,干脆将自家一楼的厅堂腾出来做爱心粥店。
而在宜城市,徐玲也根本不敢停。上午忙完粥店的活儿,下午就去干家政;听说做米酒可以挣钱,她就做米酒卖;到了清明前夕,就漫山遍野采艾蒿卖钱;到了秋天,她又去山上摘菊花晒干了卖给药店……所得收入,全部贴补给了粥店。
爱心粥店“一分为二”,又经历了多次搬迁,但两家爱心粥店的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樊雪梅是方丹的邻居,在方丹的带动下,她积极来到爱心粥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大家积极学习雷锋精神,共同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樊雪梅说,在方丹的带动下,朱市社区爱心粥店的志愿服务队逐渐壮大到30多人,他们每天轮流到店里帮忙。
56岁的王正兵是燕京啤酒(襄阳)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早晨5点半,他都会沿着振兴大道晨跑。渐渐地,爱心粥店的招牌吸引了他。
加入徐玲的爱心粥店后,他每天5点半去店里炒菜,等菜做好了,他再去跑15分钟。然后回到店里,给客人打饭、收拾桌子,“能在爱心粥店干活,让我内心十分富足。”
2018年的一天,徐玲和老公外出,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残疾环卫工人。环卫工人对徐玲的感谢,终于让丈夫理解了她,甚至主动融入粥店。
改变的不只徐玲的老公,整个城市似乎都在被一股力量唤醒!
市民徐正荣捐赠了一台冰柜、一台和面机和一台蒸馒头电柜;每天都有志愿者来到爱心粥店帮工,择菜洗菜、打扫卫生,分发碗筷、馒头和盛粥,引导就餐;有的市民除了捐钱,还发动亲戚朋友加入志愿者队伍中。
如今,两家爱心粥店的受益人群从最初的100多人扩大到1000多人。
8年坚守 爱心传承
3月11日凌晨4点半,56岁的徐玲就点亮爱心粥店的招牌,和志愿者一起烧水、洗米、熬粥,然后发面蒸馒头。
与此同时,小河镇朱市社区爱心粥店后厨也开始忙碌起来,备料、炒菜……
一碗粥、两个馒头、两样小菜,这是方丹为99岁的赵光娥送去的爱心早餐。赵光娥视力模糊、听力下降、行动不便,方丹和志愿者每天轮流给她送早餐。面对志愿者,赵光娥常说:“你们就是我的亲子女。”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他们每天坚持开门,等着我们来。”提起这家爱心粥店,来吃早餐的环卫工人赞声一片。
8年来,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盛夏,方丹开办的爱心粥店犹如一缕阳光,温暖着清早南来北往的陌生人。
3月10日上午,忙完了爱心粥店的工作,徐玲约上几位志愿者去看望86岁的屈启英。听说徐玲要来,屈启英在女儿王玉林的搀扶下,早早就等在了路边。
屈启英一家十分困难。王玉林出嫁到小河镇后,家里被一场大火焚烧殆尽,没有钱盖新房,只能和丈夫、女儿租房住。而如今,王玉林患上了直肠癌,需要化疗,丈夫患有精神分裂症,一家三口全靠女儿2000元的工资生活。
每天早上,屈启英到徐玲店里吃一碗粥,临走再打包一份回家,中午热一下就是午饭。逢年过节,徐玲会带着志愿者为屈启英送去米面油等。今年春节前,徐玲还征集了一批过冬的衣物,送到了老人手上……
两家爱心粥店的墙上都挂着多面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今年已86岁的邱启明,每天除了自己来店里过早,还要给瘫痪的老伴带点粥和菜回去。邱启明感动地说:“每天吃到热气腾腾的爱心粥,我们暖胃更暖心!”
92岁的父亲离世后,宜城市民童女士才知道爱心粥店的志愿者坚持3年为父亲提供热气腾腾的早餐。为了表达谢意,她不仅主动捐出2000元用于补贴爱心粥店,还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2019年3月,宜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开始对两家爱心粥店进行常态化扶持,从人员队伍、店面环境、平台搭建、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该市民政局、慈善总会等单位纷纷加入进来,定期送去帮扶物资;宜城市国鑫物业、车部落等5家爱心单位捐款捐物价值6000多元,中国航天集团四院四十二所等10多家企业把爱心粥店纳入帮扶单位,两家爱心粥店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0年8月,宜城市成立爱心粥志愿服务队,队长是徐玲,方丹等是队员。2022年7月,宜城市开始推广“时间存折”,爱心粥志愿服务项目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如今志愿者队伍壮大到1200多人。
为坚守岗位的职工送去腊八粥,组织志愿者定期参加清洁家园、保护环境等活动,为中高考考生和家长免费送水和文具,逢年过节看望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爱心粥店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让爱心不断传递。
一碗爱心粥,温暖一座城!
截至目前,宜城市免费爱心粥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获得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提名、湖北省2020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湖北省2023年度志愿服务大赛银奖等荣誉。方丹荣获“襄阳市道德模范”称号,徐玲个人也先后获评“楚都楷模”“最美志愿者”“关心下一代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五老”“襄阳好人”等。(襄阳日报 全媒体首席记者 严俊杰 通讯员 李锋 杨邦元)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