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丽君(前排居中者)在教授阳新采茶戏。 (受访者供图)
守望者名片
费丽君,黄石市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主任、阳新采茶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2月7日,原创青春版阳新采茶戏《九瓣莲》在武汉京韵大舞台首演,十七八岁的青年演员们登上舞台。该剧唱腔正统,剧情紧凑,营造氛围的音乐富于变化,舞台光效追随演员,有传统与现代结合之美,服饰设计则采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演员们一招一式尽显功底,灵气逼人。
剧目的艺术总监是黄石市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演员费丽君。1984年从艺,经历过传统戏曲的低谷和重生,她倍加珍惜当下戏曲发展的环境,一边操持剧团上下,一边培养新戏新人,阳新采茶戏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态”。
“一脚踏进去,我就已经爱上它”
舞台上的青年演员们,带着老一辈戏曲人的期待登台,衣食住行有政策保障,享受并创造着纯粹的艺术之美。费丽君的17岁则要清贫得多。
费丽君出生在阳新县太子镇的一个贫困家庭,四五岁时,阳新县采茶剧团来镇上唱戏,她跟着咿咿呀呀地唱。1984年,14岁的她考入该剧团戏训班学习。3年完成学业,迎接她的不是出师后一展宏图,而是戏曲行业的凋零和没落。
阳新采茶戏有近两百年历史,被业界誉为“盛开在鄂东南地区一支独放的山茶花”。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和其他传统戏曲一样,阳新采茶戏陷入了低谷。
戏曲行业不景气,戏曲演员也被人看不起。同一批的女学员戏训结束后,纷纷离开剧团,往日热闹的学员宿舍只留下了费丽君一个人。她感到孤独,更觉得心酸:为什么戏文里唱的是真善美,演员们却要被贬低?学戏这么苦,戏曲不受重视,坚持的意义在哪里?
剧团的老演员安慰她:“一行有一行的规则,有人看不起戏曲,那是他们不懂。总有一天,观众会懂你的。”
费丽君已展露出的才华让剧团领导认定,无论如何,都要留下费丽君。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30元,作为家中长姐,费丽君每月要留5元补贴家里,经济上捉襟见肘。剧团作曲李家高、编剧俞畅识、演员向冬桂合计,每人每月补贴5元给费丽君,“一共15元,总得让孩子吃饱饭。”
后来,剧团还给她解决了编制。“我是农村娃,在县城落脚,家里人给不上一点帮助,全靠团里承担。有这份恩情在,再难,我也和剧团共进退。”忆及此处,费丽君潸然泪下。
留下费丽君的,最终是她对阳新采茶戏的热爱。还在进入戏训班的第二年,奶奶来看她,见她忍着伤痛练功,哭着说:“早知道这行这么苦,我们就不唱戏了,宁可回去种地。”便把她带回家。
和采茶戏的短暂分离,却让费丽君坚定了唱戏的决心。没过几天,她和家人说:“学戏是很苦,但没办法了,一脚踏进去,我就已经爱上它了。”家人不同意她再去学,费丽君就偷偷跑回剧团,一来二去,父母最后彻底没办法,“算了,这就是这孩子的命。”
“去了别的团,我就没法唱阳新采茶戏了”
即便是最艰难的时光,费丽君和剧团也不离不弃。
剧团也有坚持,只要省市有比赛,阳新县采茶剧团必有原创新戏参赛。缺少经费怎么办?剧团一边找县里要支持,一边自己筹款。“团长出大头,演员出小头,一点一点凑起来。只要有演出、有比赛,一定有我们阳新采茶戏!全团有这股劲,我们才延续到今天。”费丽君动情地说。
费丽君有副金嗓子。1987年,她首次登台演出神话剧《五花洞》,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1992年,她演唱的阳新民歌《红土地之恋》荣获“五省九县”歌手大赛一等奖。后来,又主演了现代戏《山中的一片云》《库岛红烛》《载梦的小船》等剧目,将湖北省新人新作展演一等奖、“楚天文华表演奖”等奖项收入囊中。
在各大比赛中斩获佳绩,从青年时代起,费丽君就邀约不断,南昌、武汉、咸宁的剧团都想“挖”她走。费丽君不走,“去了别的团,我就没法唱阳新采茶戏了。”
阳新采茶戏是费丽君流转在骨血里的乡音,唱腔音乐由正腔、彩腔、击乐三部分组成,使用方言演唱,有人声帮腔。正腔属板式变化体,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曲调,优美动听、可塑性强、富于表现力。彩腔包括专用小调插曲40余支,以彩腔为主的小戏载歌载舞、朴实奔放。
阳新采茶戏到底哪里好?费丽君眼睛一亮,右手往前一抬,摆出一个招式,“你看啊,它唱起来呀,就比较委婉,表演呢,又很活泼,很贴近老百姓,我随口都可以唱出来,就是这种感觉!”
“我若留恋舞台,年轻人的机会就少了”
2008年,阳新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剧团的境遇也逐渐向好。
2012年,费丽君被全团推选为团长。她推辞:当了团长,事务很多,练功时间少,就很难再登台。团里坚决让她上:同一代人里,你的经验最丰富,要把担子挑起来。
当了团长,费丽君忙着跑经费、跑编制、跑演出场地,争取到36个编制用于人才培养,剧团更名为“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成为正科级单位。她从台前转到幕后,解决全团的后顾之忧。
练功的伤痛和常年的辛劳,让费丽君一到秋冬季,腿脚就有些不便,再登台更难了。离开热爱的舞台,费丽君很遗憾。有导演和她说:“我们也可以编一出戏,你当主角,不用走大场。”费丽君摆了摆手:“我若留恋舞台,年轻人的机会就少了。”
熬过行业低谷和人才流失,费丽君对戏曲传承有自己的想法,“戏曲要传承下去,必须有新鲜的血液。一代演员就有一代观众,年轻人走上舞台,才能培养年轻观众。”
转到幕后,费丽君一招一式辛勤教学。往届学员中登台人数大概三五人,她主导招收的30位2017届学员中,留下了80%以上,大部分都能登台,这让她感到非常骄傲。
今年年初,越剧青年演员陈丽君在社交媒体上大火,吸引了众多观众“入坑”,进剧场看戏。这让费丽君越发坚定地要把年轻人推上舞台。
她常拿陈丽君的经历鼓励新一辈的演员:“陈丽君现在这么受欢迎,背后是十多年的苦练,你们才十七八岁,要朝她的方向努力,耐得住寂寞,你们也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我50多岁了,入了这行,收获过掌声和鲜花,现在转到幕后,为团队服务,也感到很幸福。”费丽君想得很长远,让新一代的演员把基本功练扎实,等到成熟了,推他们到“戏码头”历练,让阳新采茶戏走得更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发表时间:2023-12-12 来源:湖北文明网
费丽君(前排居中者)在教授阳新采茶戏。 (受访者供图)
守望者名片
费丽君,黄石市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主任、阳新采茶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2月7日,原创青春版阳新采茶戏《九瓣莲》在武汉京韵大舞台首演,十七八岁的青年演员们登上舞台。该剧唱腔正统,剧情紧凑,营造氛围的音乐富于变化,舞台光效追随演员,有传统与现代结合之美,服饰设计则采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演员们一招一式尽显功底,灵气逼人。
剧目的艺术总监是黄石市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演员费丽君。1984年从艺,经历过传统戏曲的低谷和重生,她倍加珍惜当下戏曲发展的环境,一边操持剧团上下,一边培养新戏新人,阳新采茶戏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态”。
“一脚踏进去,我就已经爱上它”
舞台上的青年演员们,带着老一辈戏曲人的期待登台,衣食住行有政策保障,享受并创造着纯粹的艺术之美。费丽君的17岁则要清贫得多。
费丽君出生在阳新县太子镇的一个贫困家庭,四五岁时,阳新县采茶剧团来镇上唱戏,她跟着咿咿呀呀地唱。1984年,14岁的她考入该剧团戏训班学习。3年完成学业,迎接她的不是出师后一展宏图,而是戏曲行业的凋零和没落。
阳新采茶戏有近两百年历史,被业界誉为“盛开在鄂东南地区一支独放的山茶花”。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和其他传统戏曲一样,阳新采茶戏陷入了低谷。
戏曲行业不景气,戏曲演员也被人看不起。同一批的女学员戏训结束后,纷纷离开剧团,往日热闹的学员宿舍只留下了费丽君一个人。她感到孤独,更觉得心酸:为什么戏文里唱的是真善美,演员们却要被贬低?学戏这么苦,戏曲不受重视,坚持的意义在哪里?
剧团的老演员安慰她:“一行有一行的规则,有人看不起戏曲,那是他们不懂。总有一天,观众会懂你的。”
费丽君已展露出的才华让剧团领导认定,无论如何,都要留下费丽君。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是30元,作为家中长姐,费丽君每月要留5元补贴家里,经济上捉襟见肘。剧团作曲李家高、编剧俞畅识、演员向冬桂合计,每人每月补贴5元给费丽君,“一共15元,总得让孩子吃饱饭。”
后来,剧团还给她解决了编制。“我是农村娃,在县城落脚,家里人给不上一点帮助,全靠团里承担。有这份恩情在,再难,我也和剧团共进退。”忆及此处,费丽君潸然泪下。
留下费丽君的,最终是她对阳新采茶戏的热爱。还在进入戏训班的第二年,奶奶来看她,见她忍着伤痛练功,哭着说:“早知道这行这么苦,我们就不唱戏了,宁可回去种地。”便把她带回家。
和采茶戏的短暂分离,却让费丽君坚定了唱戏的决心。没过几天,她和家人说:“学戏是很苦,但没办法了,一脚踏进去,我就已经爱上它了。”家人不同意她再去学,费丽君就偷偷跑回剧团,一来二去,父母最后彻底没办法,“算了,这就是这孩子的命。”
“去了别的团,我就没法唱阳新采茶戏了”
即便是最艰难的时光,费丽君和剧团也不离不弃。
剧团也有坚持,只要省市有比赛,阳新县采茶剧团必有原创新戏参赛。缺少经费怎么办?剧团一边找县里要支持,一边自己筹款。“团长出大头,演员出小头,一点一点凑起来。只要有演出、有比赛,一定有我们阳新采茶戏!全团有这股劲,我们才延续到今天。”费丽君动情地说。
费丽君有副金嗓子。1987年,她首次登台演出神话剧《五花洞》,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1992年,她演唱的阳新民歌《红土地之恋》荣获“五省九县”歌手大赛一等奖。后来,又主演了现代戏《山中的一片云》《库岛红烛》《载梦的小船》等剧目,将湖北省新人新作展演一等奖、“楚天文华表演奖”等奖项收入囊中。
在各大比赛中斩获佳绩,从青年时代起,费丽君就邀约不断,南昌、武汉、咸宁的剧团都想“挖”她走。费丽君不走,“去了别的团,我就没法唱阳新采茶戏了。”
阳新采茶戏是费丽君流转在骨血里的乡音,唱腔音乐由正腔、彩腔、击乐三部分组成,使用方言演唱,有人声帮腔。正腔属板式变化体,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曲调,优美动听、可塑性强、富于表现力。彩腔包括专用小调插曲40余支,以彩腔为主的小戏载歌载舞、朴实奔放。
阳新采茶戏到底哪里好?费丽君眼睛一亮,右手往前一抬,摆出一个招式,“你看啊,它唱起来呀,就比较委婉,表演呢,又很活泼,很贴近老百姓,我随口都可以唱出来,就是这种感觉!”
“我若留恋舞台,年轻人的机会就少了”
2008年,阳新采茶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剧团的境遇也逐渐向好。
2012年,费丽君被全团推选为团长。她推辞:当了团长,事务很多,练功时间少,就很难再登台。团里坚决让她上:同一代人里,你的经验最丰富,要把担子挑起来。
当了团长,费丽君忙着跑经费、跑编制、跑演出场地,争取到36个编制用于人才培养,剧团更名为“阳新采茶戏传承中心”,成为正科级单位。她从台前转到幕后,解决全团的后顾之忧。
练功的伤痛和常年的辛劳,让费丽君一到秋冬季,腿脚就有些不便,再登台更难了。离开热爱的舞台,费丽君很遗憾。有导演和她说:“我们也可以编一出戏,你当主角,不用走大场。”费丽君摆了摆手:“我若留恋舞台,年轻人的机会就少了。”
熬过行业低谷和人才流失,费丽君对戏曲传承有自己的想法,“戏曲要传承下去,必须有新鲜的血液。一代演员就有一代观众,年轻人走上舞台,才能培养年轻观众。”
转到幕后,费丽君一招一式辛勤教学。往届学员中登台人数大概三五人,她主导招收的30位2017届学员中,留下了80%以上,大部分都能登台,这让她感到非常骄傲。
今年年初,越剧青年演员陈丽君在社交媒体上大火,吸引了众多观众“入坑”,进剧场看戏。这让费丽君越发坚定地要把年轻人推上舞台。
她常拿陈丽君的经历鼓励新一辈的演员:“陈丽君现在这么受欢迎,背后是十多年的苦练,你们才十七八岁,要朝她的方向努力,耐得住寂寞,你们也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我50多岁了,入了这行,收获过掌声和鲜花,现在转到幕后,为团队服务,也感到很幸福。”费丽君想得很长远,让新一代的演员把基本功练扎实,等到成熟了,推他们到“戏码头”历练,让阳新采茶戏走得更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歆)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