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徐锋在合作社种植大棚查看水稻长势。
驱车从石首市区向北行驶约半小时,出了高速路口,远远就能看到“徐锋瓜蔬”的路牌。
这里是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试验示范区,负责人是34岁的徐锋。
试验示范区里,几个钢结构育苗大棚已搭建完毕。“我们准备把几个小棚改造成连体大棚,打造智能化育苗中心。”9月22日,徐锋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2012年返乡,从西瓜销售到种苗培育,这个“85后”农人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蹚出一条不一样的共同致富路。
路边摆摊觅商机
在石首市大垸镇,老徐家是出了名的“会种西瓜”。
2011年起,随着当地西瓜种植面积的盲目扩大,销路成为挡在徐家人面前的一座大山。
那一年,远在山西跟着亲戚做窗帘生意的徐锋,接到了父亲的求助电话。
徐锋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学的是园林园艺专业。2012年,他回到家乡,看到许多西瓜因为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心里不是滋味。
一次在中百仓储石首购物广场旁售卖时,店面负责人的一番话,“点醒”了徐锋。
“他当时品尝了我们的西瓜后问:你们有没有正规的品牌?”徐锋说,当时他第一次有了品牌意识,并于2013年注册了“徐锋”西瓜品牌商标。
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徐锋结识了中百集团荆州片区的负责人。对方提出“每天供2万斤货到石首、荆州”的要求,徐锋一口答应下来。就这样,西瓜的销路问题解决了。
如今,在荆州和宜昌片区的12家中百仓储门店,“徐锋牌”西瓜成为热销产品。
亏钱也不亏乡亲
在大垸镇,徐锋创办了荆州市首家以农民土地入股的合作社——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里,社员可出资入股,也可以用责任田使用权折资入股。从种植到销售,合作社都会提供支持。因为收益有保障,合作社社员从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120多人。
2019年,合作社西瓜丰收,市场行情也不错,正当徐锋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几名社员的来电给他当头一棒。
“当时有几名社员在电话里说,他们棚里的西瓜已经有客商提前订购,今年就不给合作社销了。”徐锋说,成立合作社时都说得明明白白,但在经济利益面前,少数社员还是选择违约。
见对方心意已决,徐锋只得同意。
无巧不成书。那一年,石首市遇到连绵大雨,西瓜的价格也随之一路走低,几位违约的社员被客商“放鸽子”,几万斤西瓜在地里无处可销。无奈之下,他们又找到徐锋求援。
“说实话,当时真的是准备狠心不管,但想到如果这一季西瓜卖不出去,这几户的日子没法过下去,就心软了。”徐锋说,为了帮助那几名社员挽回损失,他决定依然以保底价收购滞销的西瓜。由于当时市场价远低于保底价,那次徐锋亏损了十几万元。
徐锋的实在,社员们记在心里。之后每到履约日期,他们都会把西瓜送到合作社。
为了确保“徐锋牌”西瓜品质优良,徐锋还开发了溯源二维码,从源头上杜绝“以次充好”。
瓜香溢满致富路
每年正月初八起种植西瓜、甜瓜,4月底开始上市销售;
7月初种植水稻,10月初成熟;
“十一”后种植莴苣,春节前上市销售……
在合作社试验示范区,徐锋说起正在试验的“瓜—稻—菜”种植模式。
研发新品,是徐锋近几年一直在做的事。
合作社的试验示范区于2017年建成。在这里,来自北京、湖南、河南、浙江、安徽、江苏及省内的13家科研单位与企业,先后研发出139个西瓜、甜瓜新品种。
传统的西瓜种植,往往种到第三年土壤就会板结,无法继续种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徐锋和父亲主动联系农业科技部门,以及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专家,通过重施生物有机菌肥、高温闷棚、瓜菜轮作等方式,一举攻克了难题。
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瓜类育种专家吴明珠在合作社参观时得知这里攻克了“土壤板结病”,称赞徐锋“解决了大难题”。
2019年,徐锋带着“徐锋牌”西瓜参加全国比赛,综合品质获得湖北省第一名、全国第三名的佳绩。
如今,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徐锋任党支部书记。通过发展产业、金融扶贫、提供岗位等,合作社带动石首本地及周边县市种植瓜果蔬菜1.5万亩,服务鄂湘两省30多个村、3000余户农民。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年被吸引回村,合作社年轻社员占比超过30%。
徐锋说:“新时代的农村既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又是干事创业的舞台。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利用所学回报家乡,这是初心,也是使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陈克军 黄毅)
【记者手记】
在广袤大地亮出青春底色
有了青年,农业发展就有了活力;有了人才,乡村振兴就有了支撑。
亏本不亏乡亲,致富不忘乡亲。
徐锋用汗水与智慧,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引领共同富裕之路。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这个“85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王际凯)
发表时间:2023-10-07 来源:湖北文明网
9月21日,徐锋在合作社种植大棚查看水稻长势。
驱车从石首市区向北行驶约半小时,出了高速路口,远远就能看到“徐锋瓜蔬”的路牌。
这里是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试验示范区,负责人是34岁的徐锋。
试验示范区里,几个钢结构育苗大棚已搭建完毕。“我们准备把几个小棚改造成连体大棚,打造智能化育苗中心。”9月22日,徐锋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2012年返乡,从西瓜销售到种苗培育,这个“85后”农人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蹚出一条不一样的共同致富路。
路边摆摊觅商机
在石首市大垸镇,老徐家是出了名的“会种西瓜”。
2011年起,随着当地西瓜种植面积的盲目扩大,销路成为挡在徐家人面前的一座大山。
那一年,远在山西跟着亲戚做窗帘生意的徐锋,接到了父亲的求助电话。
徐锋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学的是园林园艺专业。2012年,他回到家乡,看到许多西瓜因为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心里不是滋味。
一次在中百仓储石首购物广场旁售卖时,店面负责人的一番话,“点醒”了徐锋。
“他当时品尝了我们的西瓜后问:你们有没有正规的品牌?”徐锋说,当时他第一次有了品牌意识,并于2013年注册了“徐锋”西瓜品牌商标。
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徐锋结识了中百集团荆州片区的负责人。对方提出“每天供2万斤货到石首、荆州”的要求,徐锋一口答应下来。就这样,西瓜的销路问题解决了。
如今,在荆州和宜昌片区的12家中百仓储门店,“徐锋牌”西瓜成为热销产品。
亏钱也不亏乡亲
在大垸镇,徐锋创办了荆州市首家以农民土地入股的合作社——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里,社员可出资入股,也可以用责任田使用权折资入股。从种植到销售,合作社都会提供支持。因为收益有保障,合作社社员从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120多人。
2019年,合作社西瓜丰收,市场行情也不错,正当徐锋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几名社员的来电给他当头一棒。
“当时有几名社员在电话里说,他们棚里的西瓜已经有客商提前订购,今年就不给合作社销了。”徐锋说,成立合作社时都说得明明白白,但在经济利益面前,少数社员还是选择违约。
见对方心意已决,徐锋只得同意。
无巧不成书。那一年,石首市遇到连绵大雨,西瓜的价格也随之一路走低,几位违约的社员被客商“放鸽子”,几万斤西瓜在地里无处可销。无奈之下,他们又找到徐锋求援。
“说实话,当时真的是准备狠心不管,但想到如果这一季西瓜卖不出去,这几户的日子没法过下去,就心软了。”徐锋说,为了帮助那几名社员挽回损失,他决定依然以保底价收购滞销的西瓜。由于当时市场价远低于保底价,那次徐锋亏损了十几万元。
徐锋的实在,社员们记在心里。之后每到履约日期,他们都会把西瓜送到合作社。
为了确保“徐锋牌”西瓜品质优良,徐锋还开发了溯源二维码,从源头上杜绝“以次充好”。
瓜香溢满致富路
每年正月初八起种植西瓜、甜瓜,4月底开始上市销售;
7月初种植水稻,10月初成熟;
“十一”后种植莴苣,春节前上市销售……
在合作社试验示范区,徐锋说起正在试验的“瓜—稻—菜”种植模式。
研发新品,是徐锋近几年一直在做的事。
合作社的试验示范区于2017年建成。在这里,来自北京、湖南、河南、浙江、安徽、江苏及省内的13家科研单位与企业,先后研发出139个西瓜、甜瓜新品种。
传统的西瓜种植,往往种到第三年土壤就会板结,无法继续种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徐锋和父亲主动联系农业科技部门,以及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专家,通过重施生物有机菌肥、高温闷棚、瓜菜轮作等方式,一举攻克了难题。
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瓜类育种专家吴明珠在合作社参观时得知这里攻克了“土壤板结病”,称赞徐锋“解决了大难题”。
2019年,徐锋带着“徐锋牌”西瓜参加全国比赛,综合品质获得湖北省第一名、全国第三名的佳绩。
如今,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徐锋任党支部书记。通过发展产业、金融扶贫、提供岗位等,合作社带动石首本地及周边县市种植瓜果蔬菜1.5万亩,服务鄂湘两省30多个村、3000余户农民。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年被吸引回村,合作社年轻社员占比超过30%。
徐锋说:“新时代的农村既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又是干事创业的舞台。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利用所学回报家乡,这是初心,也是使命。”(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陈克军 黄毅)
【记者手记】
在广袤大地亮出青春底色
有了青年,农业发展就有了活力;有了人才,乡村振兴就有了支撑。
亏本不亏乡亲,致富不忘乡亲。
徐锋用汗水与智慧,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引领共同富裕之路。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这个“85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王际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