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模范 弘扬湖北精神】多年义务开展红色宣讲2000余场 襄阳退休干部梁发双:只要还能动,就一直讲下去

A-   A+
发表时间:2023年09月26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梁发双在宣讲。

“我们襄阳有两次解放。第一次是1948年7月16日,以襄樊战役活捉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康泽为标志……”

9月14日上午,襄阳襄城消防救援大队一间会议室里,一位身着迷彩服的老人正绘声绘色地讲述襄樊战役战斗故事。

台上的老人叫梁发双,今年68岁,是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原襄阳市委党史办公室)的退休干部。

20多年里,他义务开展红色宣讲2000余场。他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只要还能动,就一直讲下去。

从“2”到“100”的蜕变

2,是梁发双在军校摸底测验的成绩。

梁发双1956年出生于襄阳市樊城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3年,初中毕业的他报名参军,成为一名空军机务兵。

在部队,梁发双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因表现突出被推荐进入空军第二航空学校(现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深造。结果入校的第一次考试,梁发双就栽了跟头。

“记得当时考了高中数学,我完全不会,得到的2分还是靠蒙的。”梁发双回忆,这个分数让他深受刺激,发奋读书成为他心中唯一的信念。

进入学校后,梁发双白天上课,夜晚有时在宿舍门口“蹭路灯”看书,有时打开手电筒蒙在被子里看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年后的考核中,梁发双以满分100分的成绩,荣立个人三等功,获评“学雷锋标兵”。

从军校毕业后,梁发双依旧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每次出勤,他都会带上书本。飞机起飞后,他就抽空学习。

在部队,他先后拿到高中文凭和大学本科文凭,荣立三次三等功,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参与编写了两部军用标准。

1999年,已是正团级干部的梁发双,退役进入襄阳市委党史办公室党史编研科工作。

在许多人看来,在这个“清水衙门”看看报纸、喝喝茶就好,可梁发双不这么想。他一头扎进资料室,看书做笔记。

200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单位要编纂出版一本党史书籍,领导把任务交给了梁发双。

夏日炎热,梁发双把档案馆里的相关资料搬回家,铺了一地。手抄、打印……两个多月后,当梁发双把精心整理编辑后的100多页资料交到领导手上时,领导大吃一惊。

“领导事后告诉我,他此前最担心的就是我,怕我这个门外汉没法完成任务。”梁发双说。

从“0”到“100”的执着

100,是梁发双走访老领导、老战士、历史事件亲历者的人数。

在党史办公室,梁发双整理史料时发现,许多史料对于历史事件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句话,缺乏细节性的描述。

“要详细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只能找亲历者。”梁发双背上书包,骑上自行车,开始走街串巷,寻访老领导、老战士和历史事件亲历者。

通过采访80多岁的老战士杨广济,梁发双了解到,在襄樊战役中,许多战士写下“宁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决死书,腰间缠着床单,义无反顾投入战斗。“之所以腰间缠着床单,是因为牺牲后方便让战友收走遗体。”梁发双说。

通过采访八路军老战士郭俊杰,梁发双了解到,一名踩到地雷的机枪手,硬是等战友接过机枪,全部撤离后,才松开脚,慷慨赴死。

2017年,梁发双接到老河口仙人渡集中营史料调查的任务后,立即和同事奔赴省内外多地档案馆,查阅4000多份原始档案资料,最终得知幸存者陈顺友还健在。为采访到陈顺友,梁发双一行辗转联系荆门市多个派出所和各大医院,才找到病中的陈顺友,记录下那段历史。

2021年,为求证红军长征经过襄阳的路线,梁发双自发组织两次“重走红军长征路”探访活动。他们根据史料记载,沿着襄阳、枣阳、南阳、方城一路求证挖掘,记录了许多红军长征经过襄阳的故事。

为了找到被称为“鄂北抗大”的鄂北手纺织训练所详细资料,梁发双历时4个多月,于2022年6月找到83岁的徐耀坤,通过老人保存的录音资料、文字材料,还原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从“1”到“2000”的坚守

2000,是梁发双20多年里开展义务宣讲的次数。

2002年,在单位崭露头角的梁发双,开始受邀到外单位宣讲。他的第一讲,是在樊城区的米公街道办事处。

梁发双回忆,当时街道里的企业下岗职工多,职工怨气大。

面对台下的40多位下岗职工代表,梁发双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1998年,梁发双前往莫斯科一家军工厂工作学习。那时,苏联已解体,社会处于动荡之中。“一天,工厂里的俄罗斯工友对我说,你们还有共产党,真好。我们就像失去了母亲的孩子!”

梁发双说,俄罗斯工友的那句话,让他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认识到,要想消灭一个国家,首先就是否定它的历史”。

听梁发双讲完这个故事,台下一片安静,大家陷入沉思。

随后,梁发双通过襄阳这些年的经济发展,说明“未来可期”。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针对不同人群讲“不一样的党史故事”,是梁发双宣讲的“标签”。

在中小学宣讲,他会着重讲述抗战、长征中的英雄故事;在企业宣讲,他会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党史,通过企业的发展沉浮,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梁发双说:“通过不同角度的宣讲,激发大家的荣誉感、认同感,坚定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彭舰 陈伯承

记者手记

执着坚守见初心

从部队到地方,梁发双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

他说,老领导、老战士口述的那些生动历史,让自己深受触动。和革命先辈们的舍生忘死相比,自己遇到的困难不值一提。

如今,骑自行车、搭公交车依旧是梁发双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唯一不同的是,他现在坐公交车可以免票了。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20多年义务宣讲2000多场,从青丝到白发,梁发双用自己的执着坚守、无私奉献,诠释了一名老党员、一位老兵的初心。(王际凯

责任编辑:李欢

【学习道德模范 弘扬湖北精神】多年义务开展红色宣讲2000余场 襄阳退休干部梁发双:只要还能动,就一直讲下去

发表时间:2023-09-26 来源:湖北文明网

梁发双在宣讲。

“我们襄阳有两次解放。第一次是1948年7月16日,以襄樊战役活捉国民党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康泽为标志……”

9月14日上午,襄阳襄城消防救援大队一间会议室里,一位身着迷彩服的老人正绘声绘色地讲述襄樊战役战斗故事。

台上的老人叫梁发双,今年68岁,是襄阳市史志研究中心(原襄阳市委党史办公室)的退休干部。

20多年里,他义务开展红色宣讲2000余场。他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只要还能动,就一直讲下去。

从“2”到“100”的蜕变

2,是梁发双在军校摸底测验的成绩。

梁发双1956年出生于襄阳市樊城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73年,初中毕业的他报名参军,成为一名空军机务兵。

在部队,梁发双任劳任怨、刻苦钻研,因表现突出被推荐进入空军第二航空学校(现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深造。结果入校的第一次考试,梁发双就栽了跟头。

“记得当时考了高中数学,我完全不会,得到的2分还是靠蒙的。”梁发双回忆,这个分数让他深受刺激,发奋读书成为他心中唯一的信念。

进入学校后,梁发双白天上课,夜晚有时在宿舍门口“蹭路灯”看书,有时打开手电筒蒙在被子里看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年后的考核中,梁发双以满分100分的成绩,荣立个人三等功,获评“学雷锋标兵”。

从军校毕业后,梁发双依旧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每次出勤,他都会带上书本。飞机起飞后,他就抽空学习。

在部队,他先后拿到高中文凭和大学本科文凭,荣立三次三等功,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二等奖,参与编写了两部军用标准。

1999年,已是正团级干部的梁发双,退役进入襄阳市委党史办公室党史编研科工作。

在许多人看来,在这个“清水衙门”看看报纸、喝喝茶就好,可梁发双不这么想。他一头扎进资料室,看书做笔记。

200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单位要编纂出版一本党史书籍,领导把任务交给了梁发双。

夏日炎热,梁发双把档案馆里的相关资料搬回家,铺了一地。手抄、打印……两个多月后,当梁发双把精心整理编辑后的100多页资料交到领导手上时,领导大吃一惊。

“领导事后告诉我,他此前最担心的就是我,怕我这个门外汉没法完成任务。”梁发双说。

从“0”到“100”的执着

100,是梁发双走访老领导、老战士、历史事件亲历者的人数。

在党史办公室,梁发双整理史料时发现,许多史料对于历史事件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句话,缺乏细节性的描述。

“要详细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只能找亲历者。”梁发双背上书包,骑上自行车,开始走街串巷,寻访老领导、老战士和历史事件亲历者。

通过采访80多岁的老战士杨广济,梁发双了解到,在襄樊战役中,许多战士写下“宁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决死书,腰间缠着床单,义无反顾投入战斗。“之所以腰间缠着床单,是因为牺牲后方便让战友收走遗体。”梁发双说。

通过采访八路军老战士郭俊杰,梁发双了解到,一名踩到地雷的机枪手,硬是等战友接过机枪,全部撤离后,才松开脚,慷慨赴死。

2017年,梁发双接到老河口仙人渡集中营史料调查的任务后,立即和同事奔赴省内外多地档案馆,查阅4000多份原始档案资料,最终得知幸存者陈顺友还健在。为采访到陈顺友,梁发双一行辗转联系荆门市多个派出所和各大医院,才找到病中的陈顺友,记录下那段历史。

2021年,为求证红军长征经过襄阳的路线,梁发双自发组织两次“重走红军长征路”探访活动。他们根据史料记载,沿着襄阳、枣阳、南阳、方城一路求证挖掘,记录了许多红军长征经过襄阳的故事。

为了找到被称为“鄂北抗大”的鄂北手纺织训练所详细资料,梁发双历时4个多月,于2022年6月找到83岁的徐耀坤,通过老人保存的录音资料、文字材料,还原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从“1”到“2000”的坚守

2000,是梁发双20多年里开展义务宣讲的次数。

2002年,在单位崭露头角的梁发双,开始受邀到外单位宣讲。他的第一讲,是在樊城区的米公街道办事处。

梁发双回忆,当时街道里的企业下岗职工多,职工怨气大。

面对台下的40多位下岗职工代表,梁发双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1998年,梁发双前往莫斯科一家军工厂工作学习。那时,苏联已解体,社会处于动荡之中。“一天,工厂里的俄罗斯工友对我说,你们还有共产党,真好。我们就像失去了母亲的孩子!”

梁发双说,俄罗斯工友的那句话,让他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认识到,要想消灭一个国家,首先就是否定它的历史”。

听梁发双讲完这个故事,台下一片安静,大家陷入沉思。

随后,梁发双通过襄阳这些年的经济发展,说明“未来可期”。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针对不同人群讲“不一样的党史故事”,是梁发双宣讲的“标签”。

在中小学宣讲,他会着重讲述抗战、长征中的英雄故事;在企业宣讲,他会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党史,通过企业的发展沉浮,讲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梁发双说:“通过不同角度的宣讲,激发大家的荣誉感、认同感,坚定他们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际凯 通讯员 彭舰 陈伯承

记者手记

执着坚守见初心

从部队到地方,梁发双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

他说,老领导、老战士口述的那些生动历史,让自己深受触动。和革命先辈们的舍生忘死相比,自己遇到的困难不值一提。

如今,骑自行车、搭公交车依旧是梁发双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唯一不同的是,他现在坐公交车可以免票了。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20多年义务宣讲2000多场,从青丝到白发,梁发双用自己的执着坚守、无私奉献,诠释了一名老党员、一位老兵的初心。(王际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