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贡水。(通讯员陶沙 摄)
继新闻图片《“龙”游贡水》登上《求是》杂志后,近期到宣恩县“游贡水、蹦仙迪”又火爆出圈。8月22日,随着宣恩县第十五届贡水河水上运动会及水上女儿会、宣恩风物游园会等活动的举办,宣恩县再次以浪漫之姿进入人们的视野。
“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既展现了宣恩县深厚的民族文化,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近段时间,宣恩县贡水河沿岸及兴隆老街的民俗婚礼、非遗展演让游客和当地群众大加赞赏。
宣恩县紧紧围绕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以县城“仙山贡水”旅游区为核心,深挖民族文化,打造了一批极具宣恩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除滚龙连厢、八宝铜铃舞、宣恩耍耍等非遗文化外,广场舞、“出彩”评选、“新时代好少年”评选、非遗文化进校园、“村BA”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宣恩县遍地开花,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愈加丰富,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融合共发展 多彩文化耀贡乡
宣恩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境内土家、苗、侗等13个少数民族交融汇聚,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130余项,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0余人。
今年以来,为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人才的培养,宣恩县出台专项人才政策,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人队伍建设,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传承热情和创作激情。
“今年,我们对88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质效进行了考核评估,对考核合格的传承人,按照相关政策,共兑现8.8万元的传承津贴。”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农历兔年春节,宣恩县推出非遗展演、龙舟巡游、兔年灯展、元宵灯谜以及冰雪运动等“文旅套餐”,民间40支灯班轮番上阵进行春节传统民俗节目展演,侗族大歌、猴儿鼓、高腔山歌等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州内外众多游客到宣恩打卡。春节假期,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6.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65%、112.18%。
“春节期间,仙山贡水‘大V’齐聚,宾客云集,浪漫宣恩火爆出圈。灯会展演、民歌对唱、传统戏曲等民俗文化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广大非遗传承人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非遗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张子家说。
“有县里的支持和重视,我们应该创作更多富含时代气息的文化作品,让游客和宣恩的父老乡亲享受到更丰富的民族文化大餐。”三棒鼓县级非遗传承人曾静说。
强基固本 持续做强平台载体
炎炎夏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58支队伍、2000余名运动员齐聚贡水河畔,感受“激情贡水·浪漫宣恩”的独特魅力。不久之后,2023年中国民族民间龙舟公开赛(湖北宣恩站)也将在此拉开帷幕。
作为宣恩县一块“金字招牌”,贡水河水上运动会已连续举办15届。从最初的“自娱自乐”,到如今的国家级赛事,贡水河水上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不断丰富完善,龙舟、游泳、水上排球、水上拔河……群众参与的项目越来越丰富,参赛热情日益高涨。
“这次能代表家乡到县里参加比赛,为家乡争光,是我的荣耀。”宣恩县沙道沟镇水上拔河队员谢东冬说。
8月21日,湖北宣恩第十五届贡水河水上运动会开幕前一天,谢东冬专程从广东赶回来参加水上拔河比赛,他所代表的沙道沟镇在水上拔河比赛中取得了县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群众参与的热情,源于宣恩县紧紧围绕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锚定争创山区体育强县目标,依托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深化“体育+”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体旅融合、文旅融合,连续15年举办贡水河水上运动会,以赛谋城、以赛兴业。
今年以来,宣恩已先后成功承办第十三届中国中学生击剑锦标赛、全国U系列男子篮球联赛等6项国家级、省级赛事。目前,国家龙舟队正在宣恩备战杭州亚运会,体育正成为撬动宣恩发展的有力杠杆。
鲲鹏击水三千里,贡水弄潮十五年。宣恩县围绕“春有灯展艺术节、夏有水上运动会、秋有中秋恳亲会、冬有白柚文化节”,持续叫响文旅品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瞿亿英 通讯员余蜜)
发表时间:2023-09-01 来源:湖北文明网
“龙”游贡水。(通讯员陶沙 摄)
继新闻图片《“龙”游贡水》登上《求是》杂志后,近期到宣恩县“游贡水、蹦仙迪”又火爆出圈。8月22日,随着宣恩县第十五届贡水河水上运动会及水上女儿会、宣恩风物游园会等活动的举办,宣恩县再次以浪漫之姿进入人们的视野。
“原汁原味的民俗表演,既展现了宣恩县深厚的民族文化,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近段时间,宣恩县贡水河沿岸及兴隆老街的民俗婚礼、非遗展演让游客和当地群众大加赞赏。
宣恩县紧紧围绕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以县城“仙山贡水”旅游区为核心,深挖民族文化,打造了一批极具宣恩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除滚龙连厢、八宝铜铃舞、宣恩耍耍等非遗文化外,广场舞、“出彩”评选、“新时代好少年”评选、非遗文化进校园、“村BA”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宣恩县遍地开花,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愈加丰富,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融合共发展 多彩文化耀贡乡
宣恩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境内土家、苗、侗等13个少数民族交融汇聚,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130余项,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0余人。
今年以来,为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人才的培养,宣恩县出台专项人才政策,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人队伍建设,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传承热情和创作激情。
“今年,我们对88名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质效进行了考核评估,对考核合格的传承人,按照相关政策,共兑现8.8万元的传承津贴。”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农历兔年春节,宣恩县推出非遗展演、龙舟巡游、兔年灯展、元宵灯谜以及冰雪运动等“文旅套餐”,民间40支灯班轮番上阵进行春节传统民俗节目展演,侗族大歌、猴儿鼓、高腔山歌等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州内外众多游客到宣恩打卡。春节假期,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6.6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65%、112.18%。
“春节期间,仙山贡水‘大V’齐聚,宾客云集,浪漫宣恩火爆出圈。灯会展演、民歌对唱、传统戏曲等民俗文化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广大非遗传承人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宣恩县文化和旅游局非遗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张子家说。
“有县里的支持和重视,我们应该创作更多富含时代气息的文化作品,让游客和宣恩的父老乡亲享受到更丰富的民族文化大餐。”三棒鼓县级非遗传承人曾静说。
强基固本 持续做强平台载体
炎炎夏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58支队伍、2000余名运动员齐聚贡水河畔,感受“激情贡水·浪漫宣恩”的独特魅力。不久之后,2023年中国民族民间龙舟公开赛(湖北宣恩站)也将在此拉开帷幕。
作为宣恩县一块“金字招牌”,贡水河水上运动会已连续举办15届。从最初的“自娱自乐”,到如今的国家级赛事,贡水河水上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不断丰富完善,龙舟、游泳、水上排球、水上拔河……群众参与的项目越来越丰富,参赛热情日益高涨。
“这次能代表家乡到县里参加比赛,为家乡争光,是我的荣耀。”宣恩县沙道沟镇水上拔河队员谢东冬说。
8月21日,湖北宣恩第十五届贡水河水上运动会开幕前一天,谢东冬专程从广东赶回来参加水上拔河比赛,他所代表的沙道沟镇在水上拔河比赛中取得了县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群众参与的热情,源于宣恩县紧紧围绕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锚定争创山区体育强县目标,依托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深化“体育+”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体旅融合、文旅融合,连续15年举办贡水河水上运动会,以赛谋城、以赛兴业。
今年以来,宣恩已先后成功承办第十三届中国中学生击剑锦标赛、全国U系列男子篮球联赛等6项国家级、省级赛事。目前,国家龙舟队正在宣恩备战杭州亚运会,体育正成为撬动宣恩发展的有力杠杆。
鲲鹏击水三千里,贡水弄潮十五年。宣恩县围绕“春有灯展艺术节、夏有水上运动会、秋有中秋恳亲会、冬有白柚文化节”,持续叫响文旅品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瞿亿英 通讯员余蜜)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