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弘
孩子们在上体能运动课
“爱特”的老师在给孩子上课
走进武汉市江岸区高雄路8号的爱特特殊儿童教育培训中心,远远就能听见孩子们的欢笑声。“我创办这所学校,就是想尽可能地多帮助孩子们康复。18年来,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里取得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感到无比自豪。”5000多名残障孩子眼中的“胡妈妈”、该校创始人胡弘说。
胡弘曾是武汉市属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在编老师,18年前,她毅然抛下蒸蒸日上的事业,成立武汉爱特特殊儿童教育培训学校。在胡弘和特教老师们的悉心照料下,这些“折翼天使”从起初的无法自主生活、拒绝张嘴说话,到现在可以弹钢琴、演讲、唱歌……目前,2000多名残障儿童成功融入幼儿园和普通学校。
自制盲谱教会盲童弹琴
1993年毕业后,胡弘被分配至武汉某公立幼儿园,成为了一名钢琴教师。
1995年,通过儿童福利院六一活动,胡弘接触到了双目失明被父母遗弃的盲童李逢。为了教李逢弹钢琴,胡弘戳了一本本特殊的盲谱,让李逢学习读谱。“学会了读谱,弹琴时如何触键又成了难题。”冥思苦想后,胡弘每次上课都将双手放在李逢的后背上弹奏,通过自己的“触键”让李逢感知不同的力度与速度,学会钢琴的发音变化。慢慢地,李逢的钢琴演奏有了起色,人也变得积极乐观。
练习了近10年,李逢通过了钢琴七级考试,还考入长春大学。在胡弘的建议下,李逢选择了针灸、按摩专业。如今,李逢已是武汉市按摩医院知名医师。
2001年,胡弘作为人才被引进到武汉市儿童福利院,一边学习康复护理知识、耐心帮助孤残儿童,一边研究“特幼一体化融合教育”的相关课题。期间,胡弘接触了更多残障儿童。
孤注一掷创办爱心家园
和残障孩子零距离接触,胡弘发现这些孩子及其父母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才能面对世俗眼光,而一些有希望恢复的孩子也常因没有很好的援助机构而放弃治疗。
2005年,胡弘毅然辞掉“铁饭碗”,凭借买断工龄的工资和与爱人多年的积蓄,建起“爱特”特殊儿童全纳教育康复中心。起步不易!陆续有孩子来求学,有的患有脑瘫,有的是自闭症患者,有的患有智力障碍……这些别人看起来“另类”的孩子,却是胡弘的“折翼天使”。她和特教老师们帮这些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语言练习,以及认知、艺术教学。
残障儿童需要至少一名家长全职陪伴,为了减轻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爱特”当时将课程收费标准定得很低,常常入不敷出。“最难的时候账上只有5000元钱。”胡弘说,2008年春节前,她卖掉了自己所有的股票给老师发工资,因为深知老师特别不容易。比如有的孩子有时会产生过激反应,提起一桶污水就往老师身上倒;上课时大吼大叫,朝着老师吐口水甚至打人……即便如此,爱特的老师离职率却一直很低,这也是她引以为傲的。
“特殊教育的老师都是有大爱的。”胡弘说,“除了专业技能,必须给孩子输入感情,孩子才有康复的可能。”
2009年,胡弘租下“爱特”江岸新校区,并决定将其转成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以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减轻家长负担。
全心全意打造“乌托邦”
“y-a-ya、w-a-wa……全对了,小鹏好棒。”被老师夸奖后,小鹏开心地拍手回到座位上。8月12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爱特”江岸校区,启航班10多名6至8岁的孩子正在学习汉语拼音。今年9月他们将毕业,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据了解,“爱特”会针对2至14岁孩子安排教学和生活起居,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认知、听觉训练、运动康复等。等孩子们达到适应幼儿园、小学的生活学习后,再融入普通学校班级。“让特殊儿童融入普通班,必须要充分准备。”胡弘说,普通孩子一次就学会的事,特殊孩子要学千百次。听到他们终于说出正确答案时,老师都会激动得泪流满面。
“孩子不怕生人了,更懂礼貌了,吃饭前会洗手,还会帮忙端菜、盛饭。”到“爱特”学习4年后,智残儿童小舟的转变让父母十分欣喜。小舟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如今完全适应了普通学校的学习生活,还交了不少好朋友,“最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有不少家长也说,他们在“爱特”看到了孩子融入普通学校的机会。
“对特殊儿童来说,他们的目标不是考上大学,而是学习如何独立生活、融入社会。”胡弘说,18年来,已有2000多名特殊儿童成功融入幼儿园和普通学校,开始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公益创投与公益众筹链接社会资源,“爱特”8年为武汉市特殊儿童提供免费服务达8万余人次,70余名受益儿童在全国、省、市艺术大赛上获得了优异成绩。
创新为残障儿童寻找出路
“爱特”的孩子如何找到最终的“生存”之路?是胡弘一直思考的问题。2013年,她在黄陂开办“爱特食府”,成为“爱特”孩子可持续就业的试点。在老师的教授下,孩子们参与餐厅的洗菜、择菜、洗碗、保洁等一些简单劳动。在能正常与他人交流后,又让他们为客人点餐、上菜,从模拟到场景化训练,帮孩子们完成职业转移。
食府提供岗位有限,胡弘又和朋友一起建立了爱特田园——归雁生活村,帮助孩子们学习独立生活,体验劳动的快乐。归雁生活村如同一个专属“乌托邦”,孩子们在这里一边接受农疗与职疗,一边进行力所能及的耕种劳动。胡弘还设计了“爱特币”作为奖励,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未来我们还想继续打造‘双养模式’,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在这里享受生活。”胡弘憧憬地说。
去年,胡弘在社区融合的基础上提出“融合公园”概念,并赋能残疾儿童家长创业,为残疾人就业开创了一个新路径。她租下墨水湖公园一片场地作为“公益茶铺”,交给残障儿童家长运营,“所有残疾人都可以来这里学习茶艺,掌握一技之能。”胡弘希望通过一杯简单的茶水让残疾人联结社会公众,感受为他人付出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18年来的工作很辛苦,但我们非常快乐。我相信只要不放弃这些残障孩子,给他们赏识和鼓励的目光,他们就能重展飞翔的翅膀。”胡弘说。(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峻 实习生 吴瑾悦 杨倩妤 杨可儿 通讯员 蔡滢 郑翔宇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发表时间:2023-08-25 来源:湖北文明网
胡弘
孩子们在上体能运动课
“爱特”的老师在给孩子上课
走进武汉市江岸区高雄路8号的爱特特殊儿童教育培训中心,远远就能听见孩子们的欢笑声。“我创办这所学校,就是想尽可能地多帮助孩子们康复。18年来,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这里取得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感到无比自豪。”5000多名残障孩子眼中的“胡妈妈”、该校创始人胡弘说。
胡弘曾是武汉市属一所公办幼儿园的在编老师,18年前,她毅然抛下蒸蒸日上的事业,成立武汉爱特特殊儿童教育培训学校。在胡弘和特教老师们的悉心照料下,这些“折翼天使”从起初的无法自主生活、拒绝张嘴说话,到现在可以弹钢琴、演讲、唱歌……目前,2000多名残障儿童成功融入幼儿园和普通学校。
自制盲谱教会盲童弹琴
1993年毕业后,胡弘被分配至武汉某公立幼儿园,成为了一名钢琴教师。
1995年,通过儿童福利院六一活动,胡弘接触到了双目失明被父母遗弃的盲童李逢。为了教李逢弹钢琴,胡弘戳了一本本特殊的盲谱,让李逢学习读谱。“学会了读谱,弹琴时如何触键又成了难题。”冥思苦想后,胡弘每次上课都将双手放在李逢的后背上弹奏,通过自己的“触键”让李逢感知不同的力度与速度,学会钢琴的发音变化。慢慢地,李逢的钢琴演奏有了起色,人也变得积极乐观。
练习了近10年,李逢通过了钢琴七级考试,还考入长春大学。在胡弘的建议下,李逢选择了针灸、按摩专业。如今,李逢已是武汉市按摩医院知名医师。
2001年,胡弘作为人才被引进到武汉市儿童福利院,一边学习康复护理知识、耐心帮助孤残儿童,一边研究“特幼一体化融合教育”的相关课题。期间,胡弘接触了更多残障儿童。
孤注一掷创办爱心家园
和残障孩子零距离接触,胡弘发现这些孩子及其父母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才能面对世俗眼光,而一些有希望恢复的孩子也常因没有很好的援助机构而放弃治疗。
2005年,胡弘毅然辞掉“铁饭碗”,凭借买断工龄的工资和与爱人多年的积蓄,建起“爱特”特殊儿童全纳教育康复中心。起步不易!陆续有孩子来求学,有的患有脑瘫,有的是自闭症患者,有的患有智力障碍……这些别人看起来“另类”的孩子,却是胡弘的“折翼天使”。她和特教老师们帮这些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语言练习,以及认知、艺术教学。
残障儿童需要至少一名家长全职陪伴,为了减轻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爱特”当时将课程收费标准定得很低,常常入不敷出。“最难的时候账上只有5000元钱。”胡弘说,2008年春节前,她卖掉了自己所有的股票给老师发工资,因为深知老师特别不容易。比如有的孩子有时会产生过激反应,提起一桶污水就往老师身上倒;上课时大吼大叫,朝着老师吐口水甚至打人……即便如此,爱特的老师离职率却一直很低,这也是她引以为傲的。
“特殊教育的老师都是有大爱的。”胡弘说,“除了专业技能,必须给孩子输入感情,孩子才有康复的可能。”
2009年,胡弘租下“爱特”江岸新校区,并决定将其转成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以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减轻家长负担。
全心全意打造“乌托邦”
“y-a-ya、w-a-wa……全对了,小鹏好棒。”被老师夸奖后,小鹏开心地拍手回到座位上。8月12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爱特”江岸校区,启航班10多名6至8岁的孩子正在学习汉语拼音。今年9月他们将毕业,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据了解,“爱特”会针对2至14岁孩子安排教学和生活起居,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包括语言认知、听觉训练、运动康复等。等孩子们达到适应幼儿园、小学的生活学习后,再融入普通学校班级。“让特殊儿童融入普通班,必须要充分准备。”胡弘说,普通孩子一次就学会的事,特殊孩子要学千百次。听到他们终于说出正确答案时,老师都会激动得泪流满面。
“孩子不怕生人了,更懂礼貌了,吃饭前会洗手,还会帮忙端菜、盛饭。”到“爱特”学习4年后,智残儿童小舟的转变让父母十分欣喜。小舟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如今完全适应了普通学校的学习生活,还交了不少好朋友,“最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有不少家长也说,他们在“爱特”看到了孩子融入普通学校的机会。
“对特殊儿童来说,他们的目标不是考上大学,而是学习如何独立生活、融入社会。”胡弘说,18年来,已有2000多名特殊儿童成功融入幼儿园和普通学校,开始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公益创投与公益众筹链接社会资源,“爱特”8年为武汉市特殊儿童提供免费服务达8万余人次,70余名受益儿童在全国、省、市艺术大赛上获得了优异成绩。
创新为残障儿童寻找出路
“爱特”的孩子如何找到最终的“生存”之路?是胡弘一直思考的问题。2013年,她在黄陂开办“爱特食府”,成为“爱特”孩子可持续就业的试点。在老师的教授下,孩子们参与餐厅的洗菜、择菜、洗碗、保洁等一些简单劳动。在能正常与他人交流后,又让他们为客人点餐、上菜,从模拟到场景化训练,帮孩子们完成职业转移。
食府提供岗位有限,胡弘又和朋友一起建立了爱特田园——归雁生活村,帮助孩子们学习独立生活,体验劳动的快乐。归雁生活村如同一个专属“乌托邦”,孩子们在这里一边接受农疗与职疗,一边进行力所能及的耕种劳动。胡弘还设计了“爱特币”作为奖励,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未来我们还想继续打造‘双养模式’,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在这里享受生活。”胡弘憧憬地说。
去年,胡弘在社区融合的基础上提出“融合公园”概念,并赋能残疾儿童家长创业,为残疾人就业开创了一个新路径。她租下墨水湖公园一片场地作为“公益茶铺”,交给残障儿童家长运营,“所有残疾人都可以来这里学习茶艺,掌握一技之能。”胡弘希望通过一杯简单的茶水让残疾人联结社会公众,感受为他人付出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18年来的工作很辛苦,但我们非常快乐。我相信只要不放弃这些残障孩子,给他们赏识和鼓励的目光,他们就能重展飞翔的翅膀。”胡弘说。(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峻 实习生 吴瑾悦 杨倩妤 杨可儿 通讯员 蔡滢 郑翔宇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斌)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