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夏凡:爱心之溪汇成江河

A-   A+
发表时间:2023年04月06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看,这是禹源希爸爸前些天发来的奖状照片,小源希越来越棒了。”国网孝感供电公司团委书记夏凡打开微信聊天记录,发自内心的为禹源希骄傲着。

这是一条来自一千多公里外的喜讯,这也是一段跨越10余年的爱心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全国掀起学雷锋的新热潮。正是此时,夏凡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名叫“助人”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逐渐在夏凡心中生根、发芽,最后在经年累月中成长为一棵繁茂的大树,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人遮出一片荫凉。

14年的爱心助学路上,夏凡坚持的公益事业从一口窖汇聚成一片情,从一个人发展成一群人。做一件好事或许平凡,但专注一件好事,便矢志十年,却是难得与可贵。

缘起:修一口窖,乐一群娃

时间回到2009年,还是大三学生的夏凡偶然间得知千里外的云南正在遭遇旱灾,通过一名大理籍学弟,他了解到大理市德苴乡完全小学严重缺水导致上百名学生无法正常上学。

在学生会参与工作,常年参加校内志愿活动的夏凡想要帮帮那群孩子,给学校建个水窖。但还是一名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拿什么去建水窖呢?

一筹莫展之时,爱好打篮球的夏凡注意到了篮球场边不起眼的矿泉水瓶,能不能收废品挣钱呢?既然有了想法,他便落手实施,在学校里,夏凡拉起了横幅,带着同学们一起穿行在宿舍里收集水瓶,仅仅一周多的时间,夏凡就收到了两万多个矿泉水瓶,卖了3000多元。加之自己的奖学金、比赛奖金,七拼八凑,最后凑了6000多元,经过一系列辗转,钱最终送到了时任完全小学校长禹映海手中,有了这笔千里之外的资助,一口水窖便在大理德苴乡的土地上建了起来。

“水窖建好后,校长发来小朋友们在水窖前的合影,看着水窖前面的张张笑脸,就像夜空里一片璀璨的星星,就是那时起我感觉自己和他们之间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夏凡说,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老师、同学们的支持,成功帮到小朋友们,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太值得了。

自此,德苴乡成了夏凡无法割舍的牵挂。从本科到研究生期间,夏凡一直坚持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费,给完全小学的学生们购买过冬衣物,还另外组织学校的同学们捐书、捐衣。“现在,募集衣物献爱心,也成为了我的母校湖北工业大学的一项传统活动。”

延续:尽一份力,结一生缘

2013年,走上工作岗位,有了经济来源后,夏凡的“雷锋梦”又大了一些,这一次他想结对帮扶一个贫困学生。在禹映海校长的推荐下,他开始“一对一”资助家庭贫困的三年级学生字文武。当年10月起,每个月字文武父亲的账户中都能收到来自夏凡的100元转账。

100元并不多,但一年1200元对于一年收入只有5000多元的字文武一家来说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再接再厉,2016年,夏凡又资助了第二个云南学生张润雪。

除了物质帮助,夏凡也会在空余时间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刚跟张润雪结对时,夏凡感觉到她有些内向和自卑,看到她喜欢画画,夏凡便一直鼓励她。“后来,张润雪经常用妈妈的手机给我发她的画,前年国庆节她还给我视频唱了《我和我的祖国》。”夏凡说,看着张润雪越来越快乐,他欣慰极了。

2018年元宵节,夏凡第一次踏上了德苴乡的土地,看到了那口水窖和他一直牵挂的小朋友们。当看着当地的村民们穿着民族服装,唱着民族山歌迎接他,夏凡感动不已。夏凡动情地回忆当时的情景:“我的付出微不足道,村民们却这么热情,我不像远来的客人,反倒像归乡的游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夏凡一直资助的字文武小朋友因扩张型心肌病不幸去世,获知消息的夏凡内心十分难过。为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多一份助力,夏凡决定继续资助文武的妹妹禹源希。“我想将这份爱延续下去。”夏凡红了眼眶,“生活给了字文武很多磨难,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向往。我从他身上学到了绝不放弃。”

壮大:一颗红心,一片真情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2013年11月,孝感供电公司成立了“爱心大哥哥”志愿团队,夏凡任队长。

在夏凡的影响和带动下,“爱心大哥哥”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04人,团队成员也从供电公司内部发展到有老师、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的人,在大悟、孝昌、云梦等地设立了志愿服务点,组织助学助残、敬老爱幼活动1000余次。

2009年至今,夏凡的爱心数字不断增加,累计捐赠21万元,直接帮扶500多名学生;走访了湖北和云南贫困山区的20多所民族学校,帮助4个少数民族孩子重返校园,创办2所“儿童之家”,带动20余人对云南、孝感两地的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

“通过一件件小事帮助他人,不仅让我自己收获了快乐,也让他人感受到温暖,社会因此充满了更多爱的能量。我愿意做一束微光,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一直坚持走下去。”夏凡笑道,如今他也有了孩子,等孩子再大些他会带着孩子去参加志愿服务,让爱心像千里外水窖中的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下去。他相信这些小小的爱心终将汇成江河,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孩子们在这江河之上扬帆启航,去追逐他们的梦想。(孝感日报 全媒体记者杨勘 通讯员谢志铭)

责任编辑:李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中国好人”夏凡:爱心之溪汇成江河

发表时间:2023-04-06 来源:湖北文明网

“看,这是禹源希爸爸前些天发来的奖状照片,小源希越来越棒了。”国网孝感供电公司团委书记夏凡打开微信聊天记录,发自内心的为禹源希骄傲着。

这是一条来自一千多公里外的喜讯,这也是一段跨越10余年的爱心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全国掀起学雷锋的新热潮。正是此时,夏凡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名叫“助人”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逐渐在夏凡心中生根、发芽,最后在经年累月中成长为一棵繁茂的大树,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人遮出一片荫凉。

14年的爱心助学路上,夏凡坚持的公益事业从一口窖汇聚成一片情,从一个人发展成一群人。做一件好事或许平凡,但专注一件好事,便矢志十年,却是难得与可贵。

缘起:修一口窖,乐一群娃

时间回到2009年,还是大三学生的夏凡偶然间得知千里外的云南正在遭遇旱灾,通过一名大理籍学弟,他了解到大理市德苴乡完全小学严重缺水导致上百名学生无法正常上学。

在学生会参与工作,常年参加校内志愿活动的夏凡想要帮帮那群孩子,给学校建个水窖。但还是一名学生,没有经济来源,拿什么去建水窖呢?

一筹莫展之时,爱好打篮球的夏凡注意到了篮球场边不起眼的矿泉水瓶,能不能收废品挣钱呢?既然有了想法,他便落手实施,在学校里,夏凡拉起了横幅,带着同学们一起穿行在宿舍里收集水瓶,仅仅一周多的时间,夏凡就收到了两万多个矿泉水瓶,卖了3000多元。加之自己的奖学金、比赛奖金,七拼八凑,最后凑了6000多元,经过一系列辗转,钱最终送到了时任完全小学校长禹映海手中,有了这笔千里之外的资助,一口水窖便在大理德苴乡的土地上建了起来。

“水窖建好后,校长发来小朋友们在水窖前的合影,看着水窖前面的张张笑脸,就像夜空里一片璀璨的星星,就是那时起我感觉自己和他们之间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夏凡说,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老师、同学们的支持,成功帮到小朋友们,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太值得了。

自此,德苴乡成了夏凡无法割舍的牵挂。从本科到研究生期间,夏凡一直坚持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生活费,给完全小学的学生们购买过冬衣物,还另外组织学校的同学们捐书、捐衣。“现在,募集衣物献爱心,也成为了我的母校湖北工业大学的一项传统活动。”

延续:尽一份力,结一生缘

2013年,走上工作岗位,有了经济来源后,夏凡的“雷锋梦”又大了一些,这一次他想结对帮扶一个贫困学生。在禹映海校长的推荐下,他开始“一对一”资助家庭贫困的三年级学生字文武。当年10月起,每个月字文武父亲的账户中都能收到来自夏凡的100元转账。

100元并不多,但一年1200元对于一年收入只有5000多元的字文武一家来说却无异于是雪中送炭。再接再厉,2016年,夏凡又资助了第二个云南学生张润雪。

除了物质帮助,夏凡也会在空余时间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刚跟张润雪结对时,夏凡感觉到她有些内向和自卑,看到她喜欢画画,夏凡便一直鼓励她。“后来,张润雪经常用妈妈的手机给我发她的画,前年国庆节她还给我视频唱了《我和我的祖国》。”夏凡说,看着张润雪越来越快乐,他欣慰极了。

2018年元宵节,夏凡第一次踏上了德苴乡的土地,看到了那口水窖和他一直牵挂的小朋友们。当看着当地的村民们穿着民族服装,唱着民族山歌迎接他,夏凡感动不已。夏凡动情地回忆当时的情景:“我的付出微不足道,村民们却这么热情,我不像远来的客人,反倒像归乡的游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21年,夏凡一直资助的字文武小朋友因扩张型心肌病不幸去世,获知消息的夏凡内心十分难过。为给这个不幸的家庭多一份助力,夏凡决定继续资助文武的妹妹禹源希。“我想将这份爱延续下去。”夏凡红了眼眶,“生活给了字文武很多磨难,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对生活的渴望和对学习的向往。我从他身上学到了绝不放弃。”

壮大:一颗红心,一片真情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2013年11月,孝感供电公司成立了“爱心大哥哥”志愿团队,夏凡任队长。

在夏凡的影响和带动下,“爱心大哥哥”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04人,团队成员也从供电公司内部发展到有老师、企业家等各行各业的人,在大悟、孝昌、云梦等地设立了志愿服务点,组织助学助残、敬老爱幼活动1000余次。

2009年至今,夏凡的爱心数字不断增加,累计捐赠21万元,直接帮扶500多名学生;走访了湖北和云南贫困山区的20多所民族学校,帮助4个少数民族孩子重返校园,创办2所“儿童之家”,带动20余人对云南、孝感两地的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帮扶。

“通过一件件小事帮助他人,不仅让我自己收获了快乐,也让他人感受到温暖,社会因此充满了更多爱的能量。我愿意做一束微光,点亮自己,照亮他人,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一直坚持走下去。”夏凡笑道,如今他也有了孩子,等孩子再大些他会带着孩子去参加志愿服务,让爱心像千里外水窖中的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下去。他相信这些小小的爱心终将汇成江河,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孩子们在这江河之上扬帆启航,去追逐他们的梦想。(孝感日报 全媒体记者杨勘 通讯员谢志铭)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