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已经成武汉许多学校的一门“必修课”

A-   A+
发表时间:2023年03月27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3月26日,“垃圾分类新时尚”国风科普专列正式上线,在武汉地铁2号线运行。这趟科普专列上,有许多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向广大乘客宣传垃圾分类。

东湖风景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李靓说,今年以来,志愿者们每个月都会走进武汉市各幼儿园、中小学,为孩子们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期望以此来影响越来越多的家庭。

在社区,志愿者们通过“一对一”上门指导,现场教会居民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李靓说:“随着满载垃圾分类知识的地铁列车跑起来,期待能让更多人看见,一列车带动一车人,一车人影响一座城。”

4岁萌娃是名垃圾分类小达人

“垃圾桶来了,哪里有垃圾呀!”地铁站台上,看到卡通人偶冲着乘客们挥舞双手,垃圾分类小达人李小满兴奋地左顾右盼,急着要进行垃圾分类的样子,逗得乘客们欢笑连连。

李小满今年4岁,刚上幼儿园,却已经是一名垃圾分类资深小达人。妈妈孙云说,小满1岁多时,带他去洪山公园玩,鲜艳的垃圾分类广告牌吸引了他的注意,从此喜欢上了垃圾分类游戏。家人给小满买了好几套垃圾分类桶和各种图画卡片,平时他最喜欢的游戏就是给卡片上的垃圾分类。三年来,小满通过读绘本、看环保知识视频等方式,如今已经能独自分类上千种生活垃圾。

孙云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几年武汉人的垃圾分类意识日益增长,现在带着孩子去公园、商场等地方游玩时,一家人都会更关注垃圾分类的问题。她说:“孩子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实践,我们城市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地铁2号线天河机场站发车现场,4个大透明圆桶也吸引小满的注意,里面分别放着塑料餐盒、塑料瓶、牛奶利乐包、旧衣服,桶上写着降解这些垃圾需要的时间,塑料瓶和餐盒降解时间为500年,牛奶盒为5年,棉麻织物为6个月。桶上则摆放着用这些垃圾制作的再生产品,变废为宝,例如用塑料做的手机壳和再生相框、用旧衣服做的环保再生布艺抽纸包、用咖啡渣做的杯子等。“爱分类·爱回收”工作人员介绍,从垃圾中分离出来的可回收物,可被细分成80个类别循环再利用,可以实现1/3以上的垃圾减量。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小满睁大了眼睛。

乘上地铁专列,李小满非常兴奋,他稚声稚气地邀请武汉市小朋友都来搭乘这趟垃圾分类新时尚地铁专列。“我想和小朋友们一起乘坐地铁,大家一起来学垃圾分类。”

把垃圾分类画入画中根植心中

在垃圾分类新时尚科普专列上,全市中小学生的绘画创作扮靓车厢,大家纷纷与自己的作品合影。

在武汉市不少中小学校,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长春街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张子墨、任慧达是学校的“卫生督导员”。“每天中午12时40分,各班的‘绿色小卫士’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卫生督导员’负责检查,再由执勤老师帮助核查一遍投放是否准确。”任慧达介绍,学校设有与垃圾分类有关的专题课、大师讲堂,同时还举办了“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生先学,带动家庭和邻居们学习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东湖实验学校八年级三班程鑫焱同学创作的画中,一颗破碎的地球里面装着垃圾。她说:“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地球就会装满垃圾,所以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垃圾分类做起,共同保护地球环境。”程鑫焱还说,她的学校位于东湖风景区,同学们格外关注垃圾分类,环保意识非常强。“因为大美东湖是武汉的名片,希望我们以后向更多的人科普垃圾分类知识。”

8岁的曾文喆就读育才二小,他说,前段时间去晴川阁游玩,那里风景美得像画一样,于是他的画作中,晴川阁前依次摆放着4个垃圾分类桶,爸爸妈妈分别把垃圾投入相应的桶中。“我平时在家里,经常会和4岁的弟弟一起玩垃圾分类小游戏,希望武汉的旅游景点更美,我们都是垃圾分类小卫士!”(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唐婕 通讯员金辉 镇虹 徐池)

责任编辑:王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垃圾分类已经成武汉许多学校的一门“必修课”

发表时间:2023-03-27 来源:湖北文明网

3月26日,“垃圾分类新时尚”国风科普专列正式上线,在武汉地铁2号线运行。这趟科普专列上,有许多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向广大乘客宣传垃圾分类。

东湖风景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李靓说,今年以来,志愿者们每个月都会走进武汉市各幼儿园、中小学,为孩子们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期望以此来影响越来越多的家庭。

在社区,志愿者们通过“一对一”上门指导,现场教会居民如何正确分类垃圾。

李靓说:“随着满载垃圾分类知识的地铁列车跑起来,期待能让更多人看见,一列车带动一车人,一车人影响一座城。”

4岁萌娃是名垃圾分类小达人

“垃圾桶来了,哪里有垃圾呀!”地铁站台上,看到卡通人偶冲着乘客们挥舞双手,垃圾分类小达人李小满兴奋地左顾右盼,急着要进行垃圾分类的样子,逗得乘客们欢笑连连。

李小满今年4岁,刚上幼儿园,却已经是一名垃圾分类资深小达人。妈妈孙云说,小满1岁多时,带他去洪山公园玩,鲜艳的垃圾分类广告牌吸引了他的注意,从此喜欢上了垃圾分类游戏。家人给小满买了好几套垃圾分类桶和各种图画卡片,平时他最喜欢的游戏就是给卡片上的垃圾分类。三年来,小满通过读绘本、看环保知识视频等方式,如今已经能独自分类上千种生活垃圾。

孙云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几年武汉人的垃圾分类意识日益增长,现在带着孩子去公园、商场等地方游玩时,一家人都会更关注垃圾分类的问题。她说:“孩子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实践,我们城市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地铁2号线天河机场站发车现场,4个大透明圆桶也吸引小满的注意,里面分别放着塑料餐盒、塑料瓶、牛奶利乐包、旧衣服,桶上写着降解这些垃圾需要的时间,塑料瓶和餐盒降解时间为500年,牛奶盒为5年,棉麻织物为6个月。桶上则摆放着用这些垃圾制作的再生产品,变废为宝,例如用塑料做的手机壳和再生相框、用旧衣服做的环保再生布艺抽纸包、用咖啡渣做的杯子等。“爱分类·爱回收”工作人员介绍,从垃圾中分离出来的可回收物,可被细分成80个类别循环再利用,可以实现1/3以上的垃圾减量。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小满睁大了眼睛。

乘上地铁专列,李小满非常兴奋,他稚声稚气地邀请武汉市小朋友都来搭乘这趟垃圾分类新时尚地铁专列。“我想和小朋友们一起乘坐地铁,大家一起来学垃圾分类。”

把垃圾分类画入画中根植心中

在垃圾分类新时尚科普专列上,全市中小学生的绘画创作扮靓车厢,大家纷纷与自己的作品合影。

在武汉市不少中小学校,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长春街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张子墨、任慧达是学校的“卫生督导员”。“每天中午12时40分,各班的‘绿色小卫士’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卫生督导员’负责检查,再由执勤老师帮助核查一遍投放是否准确。”任慧达介绍,学校设有与垃圾分类有关的专题课、大师讲堂,同时还举办了“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生先学,带动家庭和邻居们学习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东湖实验学校八年级三班程鑫焱同学创作的画中,一颗破碎的地球里面装着垃圾。她说:“如果不进行垃圾分类,地球就会装满垃圾,所以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垃圾分类做起,共同保护地球环境。”程鑫焱还说,她的学校位于东湖风景区,同学们格外关注垃圾分类,环保意识非常强。“因为大美东湖是武汉的名片,希望我们以后向更多的人科普垃圾分类知识。”

8岁的曾文喆就读育才二小,他说,前段时间去晴川阁游玩,那里风景美得像画一样,于是他的画作中,晴川阁前依次摆放着4个垃圾分类桶,爸爸妈妈分别把垃圾投入相应的桶中。“我平时在家里,经常会和4岁的弟弟一起玩垃圾分类小游戏,希望武汉的旅游景点更美,我们都是垃圾分类小卫士!”(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唐婕 通讯员金辉 镇虹 徐池)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