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大餐”送到家门口
3日,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理论政策宣讲分队来到温泉社区,给居民送去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精神大餐”。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说明社区是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宣讲中,市委宣讲团成员陈明吾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基层治理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陈教授的宣讲报告,通俗易懂,使基层党员群众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深刻的感悟,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工作热情。”听完报告后,社区工作者张元珍说。
今年还在读大四的薛凯强正在实习期间,回到温泉街道加入“亮灯行动”志愿服务队。听完宣讲后,他感触颇深:“回到家乡我才感受到,基层工作不单单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一种情怀。今后,我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宣讲,陈明吾运用大众化、接地气的语言,用“热气腾腾”的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宣讲员首先要自己吃深吃透。”宣讲结束后,陈明吾认为,基层理论宣讲员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关系到党的声音能否传进千家万户,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能否走好“最后一公里”,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毛细血管”是否通畅。
下一步,该分队将持续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网站、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六进”活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好、学习好、贯彻好,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文艺为媒传文明新风
3日上午10时,“志愿咸宁 情满香城”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专场文艺演出,在歌舞《香城舞起志愿红》中拉开帷幕。
人民广场人头攒动,市民踮起脚尖,举起手机,争相拍下这精彩热闹的时刻。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奏响新时代的辉煌,这一程,我们与文明同行……”朗诵《与文明同行》用朴实的语言,呼吁大家倡导文明新风,共建文明咸宁;音乐快板《二十大召开乐开怀》鲜活生动地把二十大精神讲出来、演起来;轻快地阿卡贝拉演唱《醉美桂花开》,唱响了咸宁奋力打造中国桂花城的决心;《辉煌中国》舞动出祖国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内心的欣喜。
整场演出活动中,原创文艺节目颇为亮眼。《咸宁人》《逐梦飞翔》《看山看水看中国》等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相继上演。
艺源艺术团团长赵静平介绍:“我们创作了《我是咸宁人》《温泉河》等展示咸宁风土人情的原创文艺作品,每年都会到社区、学校、乡村演出,看到大家这么喜欢,我们的劲头更足了。”
文艺志愿者们以雷锋精神为魂,用朗诵、歌舞、曲艺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弘扬志愿精神,一段段精彩的表演把活动推向高潮,现场掌声阵阵。
“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社区的文艺演出也越来越多,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十六潭社区的刘翠华婆婆十分激动地说。
另外,活动上还为“文明小喇叭”文化文艺志愿者服务队授旗。市群艺馆工作人员陈萌介绍,“文明小喇叭”即组建4支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城区44个社区,通过小喇叭在社区循环播放《咸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劝导不文明现象,“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引导更多人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
名师下乡解求知之渴
3日,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助学支教分队来到咸安区何功伟中学,开展助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
该分队的志愿者由咸安区名师工作室教师组成,何功伟中学的骨干教师代表共同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志愿者们带来教学内容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班会五个学科,《诗经里的民俗元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Unit 5 Topic 3 Section C》《重力》《欣赏与赞美》等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让课堂充满生机,不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参与听课的教师代表深受感染。
“老师对我们非常友好、亲切,这样的课很有趣。”高二(4)班学生王子阳告诉记者,回答问题的时候都没有那么紧张,课堂上还进行分组,设置加分项,让我在学习的时候更加有动力,十分有趣。
课后,志愿者阐述了各自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创新点,学校教师代表分别发表自己对作课内容优缺点的见解。
何功伟中学青年教师杨思说:“我认为石芳老师的教学方式很细腻,对学生的引导非常有耐心,虽然只有一堂课却明显看到了学生的进步,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据了解,咸安区名师工作室共包含11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针对何功伟中学选择了刘红中学语文工作室、章福枝中学数学工作室、李全坤中学英语工作室、程歆物理工作室、黄琼班主任工作室教师。
该分队相关负责人陈娅兰表示,分队将继续着力打造好课,围绕学生设计课堂,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把学生带动起来,在课堂上有看得见的成长。今后,“送教下乡”的活动还将继续开展下去,形成常态化机制。
送医送药保居民健康
3日,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医疗卫生分队走进滨河社区开展义诊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和健康指导服务。
在滨河社区审计小广场,来自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志愿者耐心细致地接待每一位群众,为他们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检查耳朵等。到场咨询的居民络绎不绝,问诊、检查等工作有条不紊。
“可能会有一点疼哦”“您的血糖很正常、不用担心”……医护人员的温柔话语安慰了大家体检时紧张的心情。
“我们今天的活动一是为社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筛查、视力筛查、电耳镜筛查等。二是提供‘一对一’健康咨询,对儿童哮喘、鼻炎,成人高血压、糖尿病等专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跟踪管理,免费测血压、测血糖等服务。”市妇幼保健院社会医疗发展部主任雷宇明介绍,一些大型仪器不方便搬过来,医院就印制了部分项目免费检查券,让群众可以去医院进行更精细的检查。
“医护人员很有耐心,活动搞得很好!”居民周婆婆为志愿者点赞。
“家门口就能免费体检,还不用排长队,太方便了,你们真是活雷锋呀!”社区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在大家等待就诊期间,志愿者们还分发了咸宁创文宣传手册,引导大家与文明同行,知荣明耻、遵德守礼,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我们将充分发挥卫生健康行业优势,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素养提升行动等项目工作与各类健康教育宣传主题日等活动结合起来,精心打造志愿服务品牌。”该分队队长钟平说,将持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真正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法治春风助乡村振兴
3日,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法律服务分队志愿者前往温泉街道肖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法治惠民活动,为村民送去法治“春风”,传递法治正能量。
“您知道怎么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吗?”活动现场,志愿者结合普法宣传材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干货”,宣传普及民法典、防范养老诈骗等法律知识,并将精心制作的普法宣传册发放到往来村民手中。
在现场设立的法律援助咨询台前,志愿者们以法律条文为切入点,耐心解答部分村民提出的关于婚姻家庭、邻里关系、人身损害等困惑,引导村民们从正确渠道寻求法律援助,让村民知法懂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切实做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还拿起长钳、扫帚等工具对居民生活区的道路、卫生死角等地进行卫生清理,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助力打造良好居住环境,增强居民卫生观念和公共健康意识。
乡村振兴,法治护航。近年来,该分队通过一场场送法下乡活动,助力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推动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引导一座座旧村庄完成蝶变。
活动结束后,该分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开展爱国卫生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村(社区)开展法律宣传志愿者服务,做好律师线下法律咨询,发放法治宣传册,摆放宣传展板等活动,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民法典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同时,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办得到、群众迫切需要的事情入手,让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接地气、暖人心。
科普知识添科学力量
在咸宁的志愿服务队中,有这样一支特别的队伍,他们走到哪就把科普知识送到哪:给孩子宣传校园安全常识、给老人讲解手机防诈、为农民送去农技知识......他们,就是由市科技局和市科协联合组建的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科学普及分队。
“如果有天你发现有个人倒在路边,同学们,这个时候,你不仅仅是一个目击者,更是他生命的救助者。”
3日,该分队走进湖科生命标本馆,开展“走进科普教育基地 对话生命文明宝库”系列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吴宁华在为50多名湖科学子普及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操作。
“我们首先要判断倒地人的脉搏。”“在进行人工呼吸的时候,可以找旁边人借一个口罩”
……
在讲解环节,吴宁华对徒手心肺复苏全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解,对每一环节的体位及各种手法细节都进行了演示。
“如果以后遇到这些情况,我希望能够用掌握到的知识去救人。”来自21级医学部临床本科4班的关业勤同学主动申请上手实操。
吴宁华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培训,让每一名目击者成为现场的有效施救人,及时挽救生命。”
生命从哪里来?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随后,大家还在志愿者带领下参观了生命标本馆,全方位了解人类胎儿成熟的动态过程、正常人体解剖结构以及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持之以恒开展科普志愿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用科学的力量更好地服务社会,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携手老人跨“数字鸿沟”
“只要老人按SOS键报警或者设备监测到紧急情况,平台即可精准定位到老人位置,实施救助……”3日上午10时,在市民政局,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扶贫帮困分队开展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多名老人参与。
活动现场,志愿者杜琪耐心细致地向老年人普及“咸宁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相关知识,就智能手环、红外探测器、燃气感应器、烟雾感应器等智能设备进行了现场演示,详细解答老人们的困惑和问题,手把手、现场式教学,让老人们受益匪浅并连连点赞。
“我想测量血压该怎么操作?”“血氧是什么?”……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老人们兴致勃勃地试戴智能手环,认真学习着,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能够自己上手操作,会按下测量键,进行心率、血压、血氧测量,现场的互动越来越活跃。
82岁的黄守仁老人感慨道,这智能手环真好,心率、血压等数据一目了然,可以帮助自己随时了解身体状况,还可以紧急呼叫,有助于保障老人安全。
“通过积极推进智慧助老,使老人们生活质量、精神生活得以提升和丰富,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杜琪说。
据了解,该分队自成立以来,以强化民生保障为职责,聚焦各类民政服务对象,尤其是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体、“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常态化开展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活状况,在暖人心的服务中将学雷锋真正落到实处。
该分队目前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下一步将继续开展推进信息无障碍、关爱困境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扶贫帮困社会氛围,传递爱心,让需要帮助的群体获得实实在在的关爱。
绿色实践护美丽家园
3日,春意融融,伴随着春风,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环境保护分队的志愿者们,分别前往十六潭公园和城区中百超市路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十六潭公园,志愿者们手持垃圾夹,深入景区景点、路边及绿化草丛等卫生死角开展垃圾清理,不论烟头、废泡沫、塑料吸管等不可降解垃圾,还是甘蔗渣、被遗弃的装修工具,一经发现便“难逃法网”。为了贯彻绿色环保理念,志愿者们收集垃圾全部用的是可降解垃圾袋。
在当天的洁园活动中,志愿者们共清理垃圾近60袋。志愿者李旦说:“学雷锋,就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洁园过程中,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引来不少市民赞许的目光,市民刘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说:“雷锋精神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应该长期加强宣传,潜移默化中让雷锋精神根植每个人的心底。”
在城区中百超市路段,志愿者们热情地向市民宣讲绿色生活理念、发放文明低碳祭祀倡议书。
市民何女士说:“雷锋精神就在身边,现在年轻人素质都很高,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或孕妇让座的现象很常见。有机会我也会带孩子一起参加志愿活动。”
“我们的活动,一是为了用实际行动带动和倡导群众自觉践行爱护环境、文明有礼的生活方式,二是倡导广大群众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以文明方式缅怀故人。”该分队队长邹黎表示,将利用本次活动号召大家深入学习领会雷锋精神,将学雷锋活动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与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相结合、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培育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力推进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文/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见 博 王苒宇 刘 念 聂莹颖 郭 蓉 程雅丽 陈诗傲 周媛圆 彭桃红 全 桢 实习生 陈 沁 通讯员 李 刚 钱开恩 刘治国 图/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东宁 夏正锋 陈红菊 刘 震 章文静 王馨茁 程昌宗 赵忠志 毛亚轩 张仰强)
发表时间:2023-03-07 来源:湖北文明网
“精神大餐”送到家门口
3日,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理论政策宣讲分队来到温泉社区,给居民送去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精神大餐”。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说明社区是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宣讲中,市委宣讲团成员陈明吾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基层治理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陈教授的宣讲报告,通俗易懂,使基层党员群众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深刻的感悟,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工作热情。”听完报告后,社区工作者张元珍说。
今年还在读大四的薛凯强正在实习期间,回到温泉街道加入“亮灯行动”志愿服务队。听完宣讲后,他感触颇深:“回到家乡我才感受到,基层工作不单单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一种情怀。今后,我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宣讲,陈明吾运用大众化、接地气的语言,用“热气腾腾”的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为宣讲员首先要自己吃深吃透。”宣讲结束后,陈明吾认为,基层理论宣讲员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关系到党的声音能否传进千家万户,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能否走好“最后一公里”,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毛细血管”是否通畅。
下一步,该分队将持续开展进机关、进学校、进网站、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六进”活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好、学习好、贯彻好,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文艺为媒传文明新风
3日上午10时,“志愿咸宁 情满香城”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专场文艺演出,在歌舞《香城舞起志愿红》中拉开帷幕。
人民广场人头攒动,市民踮起脚尖,举起手机,争相拍下这精彩热闹的时刻。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奏响新时代的辉煌,这一程,我们与文明同行……”朗诵《与文明同行》用朴实的语言,呼吁大家倡导文明新风,共建文明咸宁;音乐快板《二十大召开乐开怀》鲜活生动地把二十大精神讲出来、演起来;轻快地阿卡贝拉演唱《醉美桂花开》,唱响了咸宁奋力打造中国桂花城的决心;《辉煌中国》舞动出祖国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内心的欣喜。
整场演出活动中,原创文艺节目颇为亮眼。《咸宁人》《逐梦飞翔》《看山看水看中国》等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相继上演。
艺源艺术团团长赵静平介绍:“我们创作了《我是咸宁人》《温泉河》等展示咸宁风土人情的原创文艺作品,每年都会到社区、学校、乡村演出,看到大家这么喜欢,我们的劲头更足了。”
文艺志愿者们以雷锋精神为魂,用朗诵、歌舞、曲艺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弘扬志愿精神,一段段精彩的表演把活动推向高潮,现场掌声阵阵。
“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社区的文艺演出也越来越多,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十六潭社区的刘翠华婆婆十分激动地说。
另外,活动上还为“文明小喇叭”文化文艺志愿者服务队授旗。市群艺馆工作人员陈萌介绍,“文明小喇叭”即组建4支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城区44个社区,通过小喇叭在社区循环播放《咸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和劝导不文明现象,“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引导更多人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
名师下乡解求知之渴
3日,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助学支教分队来到咸安区何功伟中学,开展助学支教志愿服务活动。
该分队的志愿者由咸安区名师工作室教师组成,何功伟中学的骨干教师代表共同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志愿者们带来教学内容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班会五个学科,《诗经里的民俗元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Unit 5 Topic 3 Section C》《重力》《欣赏与赞美》等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让课堂充满生机,不仅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参与听课的教师代表深受感染。
“老师对我们非常友好、亲切,这样的课很有趣。”高二(4)班学生王子阳告诉记者,回答问题的时候都没有那么紧张,课堂上还进行分组,设置加分项,让我在学习的时候更加有动力,十分有趣。
课后,志愿者阐述了各自教学设计的思路和创新点,学校教师代表分别发表自己对作课内容优缺点的见解。
何功伟中学青年教师杨思说:“我认为石芳老师的教学方式很细腻,对学生的引导非常有耐心,虽然只有一堂课却明显看到了学生的进步,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据了解,咸安区名师工作室共包含11个学科的名师工作室,针对何功伟中学选择了刘红中学语文工作室、章福枝中学数学工作室、李全坤中学英语工作室、程歆物理工作室、黄琼班主任工作室教师。
该分队相关负责人陈娅兰表示,分队将继续着力打造好课,围绕学生设计课堂,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把学生带动起来,在课堂上有看得见的成长。今后,“送教下乡”的活动还将继续开展下去,形成常态化机制。
送医送药保居民健康
3日,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医疗卫生分队走进滨河社区开展义诊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和健康指导服务。
在滨河社区审计小广场,来自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志愿者耐心细致地接待每一位群众,为他们测量血压、血糖、身高体重、检查耳朵等。到场咨询的居民络绎不绝,问诊、检查等工作有条不紊。
“可能会有一点疼哦”“您的血糖很正常、不用担心”……医护人员的温柔话语安慰了大家体检时紧张的心情。
“我们今天的活动一是为社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筛查、视力筛查、电耳镜筛查等。二是提供‘一对一’健康咨询,对儿童哮喘、鼻炎,成人高血压、糖尿病等专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跟踪管理,免费测血压、测血糖等服务。”市妇幼保健院社会医疗发展部主任雷宇明介绍,一些大型仪器不方便搬过来,医院就印制了部分项目免费检查券,让群众可以去医院进行更精细的检查。
“医护人员很有耐心,活动搞得很好!”居民周婆婆为志愿者点赞。
“家门口就能免费体检,还不用排长队,太方便了,你们真是活雷锋呀!”社区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在大家等待就诊期间,志愿者们还分发了咸宁创文宣传手册,引导大家与文明同行,知荣明耻、遵德守礼,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我们将充分发挥卫生健康行业优势,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素养提升行动等项目工作与各类健康教育宣传主题日等活动结合起来,精心打造志愿服务品牌。”该分队队长钟平说,将持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真正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法治春风助乡村振兴
3日,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法律服务分队志愿者前往温泉街道肖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法治惠民活动,为村民送去法治“春风”,传递法治正能量。
“您知道怎么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吗?”活动现场,志愿者结合普法宣传材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干货”,宣传普及民法典、防范养老诈骗等法律知识,并将精心制作的普法宣传册发放到往来村民手中。
在现场设立的法律援助咨询台前,志愿者们以法律条文为切入点,耐心解答部分村民提出的关于婚姻家庭、邻里关系、人身损害等困惑,引导村民们从正确渠道寻求法律援助,让村民知法懂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切实做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还拿起长钳、扫帚等工具对居民生活区的道路、卫生死角等地进行卫生清理,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助力打造良好居住环境,增强居民卫生观念和公共健康意识。
乡村振兴,法治护航。近年来,该分队通过一场场送法下乡活动,助力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推动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引导一座座旧村庄完成蝶变。
活动结束后,该分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开展爱国卫生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村(社区)开展法律宣传志愿者服务,做好律师线下法律咨询,发放法治宣传册,摆放宣传展板等活动,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民法典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同时,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办得到、群众迫切需要的事情入手,让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接地气、暖人心。
科普知识添科学力量
在咸宁的志愿服务队中,有这样一支特别的队伍,他们走到哪就把科普知识送到哪:给孩子宣传校园安全常识、给老人讲解手机防诈、为农民送去农技知识......他们,就是由市科技局和市科协联合组建的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科学普及分队。
“如果有天你发现有个人倒在路边,同学们,这个时候,你不仅仅是一个目击者,更是他生命的救助者。”
3日,该分队走进湖科生命标本馆,开展“走进科普教育基地 对话生命文明宝库”系列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吴宁华在为50多名湖科学子普及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操作。
“我们首先要判断倒地人的脉搏。”“在进行人工呼吸的时候,可以找旁边人借一个口罩”
……
在讲解环节,吴宁华对徒手心肺复苏全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解,对每一环节的体位及各种手法细节都进行了演示。
“如果以后遇到这些情况,我希望能够用掌握到的知识去救人。”来自21级医学部临床本科4班的关业勤同学主动申请上手实操。
吴宁华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培训,让每一名目击者成为现场的有效施救人,及时挽救生命。”
生命从哪里来?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随后,大家还在志愿者带领下参观了生命标本馆,全方位了解人类胎儿成熟的动态过程、正常人体解剖结构以及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要持之以恒开展科普志愿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用科学的力量更好地服务社会,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携手老人跨“数字鸿沟”
“只要老人按SOS键报警或者设备监测到紧急情况,平台即可精准定位到老人位置,实施救助……”3日上午10时,在市民政局,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扶贫帮困分队开展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多名老人参与。
活动现场,志愿者杜琪耐心细致地向老年人普及“咸宁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相关知识,就智能手环、红外探测器、燃气感应器、烟雾感应器等智能设备进行了现场演示,详细解答老人们的困惑和问题,手把手、现场式教学,让老人们受益匪浅并连连点赞。
“我想测量血压该怎么操作?”“血氧是什么?”……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老人们兴致勃勃地试戴智能手环,认真学习着,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能够自己上手操作,会按下测量键,进行心率、血压、血氧测量,现场的互动越来越活跃。
82岁的黄守仁老人感慨道,这智能手环真好,心率、血压等数据一目了然,可以帮助自己随时了解身体状况,还可以紧急呼叫,有助于保障老人安全。
“通过积极推进智慧助老,使老人们生活质量、精神生活得以提升和丰富,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杜琪说。
据了解,该分队自成立以来,以强化民生保障为职责,聚焦各类民政服务对象,尤其是救助对象等困难群体、“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常态化开展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活状况,在暖人心的服务中将学雷锋真正落到实处。
该分队目前已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下一步将继续开展推进信息无障碍、关爱困境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扶贫帮困社会氛围,传递爱心,让需要帮助的群体获得实实在在的关爱。
绿色实践护美丽家园
3日,春意融融,伴随着春风,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环境保护分队的志愿者们,分别前往十六潭公园和城区中百超市路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十六潭公园,志愿者们手持垃圾夹,深入景区景点、路边及绿化草丛等卫生死角开展垃圾清理,不论烟头、废泡沫、塑料吸管等不可降解垃圾,还是甘蔗渣、被遗弃的装修工具,一经发现便“难逃法网”。为了贯彻绿色环保理念,志愿者们收集垃圾全部用的是可降解垃圾袋。
在当天的洁园活动中,志愿者们共清理垃圾近60袋。志愿者李旦说:“学雷锋,就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洁园过程中,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引来不少市民赞许的目光,市民刘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说:“雷锋精神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应该长期加强宣传,潜移默化中让雷锋精神根植每个人的心底。”
在城区中百超市路段,志愿者们热情地向市民宣讲绿色生活理念、发放文明低碳祭祀倡议书。
市民何女士说:“雷锋精神就在身边,现在年轻人素质都很高,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或孕妇让座的现象很常见。有机会我也会带孩子一起参加志愿活动。”
“我们的活动,一是为了用实际行动带动和倡导群众自觉践行爱护环境、文明有礼的生活方式,二是倡导广大群众在即将到来的清明节以文明方式缅怀故人。”该分队队长邹黎表示,将利用本次活动号召大家深入学习领会雷锋精神,将学雷锋活动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与行为规范教育活动相结合、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坚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培育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有力推进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文/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见 博 王苒宇 刘 念 聂莹颖 郭 蓉 程雅丽 陈诗傲 周媛圆 彭桃红 全 桢 实习生 陈 沁 通讯员 李 刚 钱开恩 刘治国 图/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东宁 夏正锋 陈红菊 刘 震 章文静 王馨茁 程昌宗 赵忠志 毛亚轩 张仰强)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