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平:坚守“环卫橙”延续“橄榄绿”

A-   A+
发表时间:2022年11月08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历春夏秋冬,迎晨曦,送晚霞,军人本色环卫情;

  经苦辣酸甜,清污水,扫尘土,平凡岗位美容师。

  这,是天门市环卫局副局长张美平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参军入伍的14年,还是奋战环卫一线的23年,他把吃苦奉献放在第一位,始终和战士一样完成好每项工作。近几年来,他分别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湖北省劳动模范”“荆楚楷模”“湖北省优秀环卫工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两次赴北京领奖。

  “如果大家都不愿做环卫工,那脏活累活谁来干”

  1999年,入党12年、参军14年、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的张美平转业回乡,成为一名基层环卫工。

  战友劝张美平,“你立过功,可以跟组织申请换岗,何必去当又脏又累的环卫工?”“我是党员、退役军人,不管什么工作,只要认真做,到哪都一样。如果大家都不愿做环卫工,那脏活累活谁来干呢?”张美平毫无怨言,服从命令、艰苦奋斗、不给组织添麻烦的观念,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23年来,张美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听党话、跟党走、为国效力”的铮铮誓言。

  23年里,他的“座驾”从自行车换成两轮电动车,又换成四轮电动巡查车。无论高温酷暑,还是风霜雨雪,他都起早贪黑,从不缺席。

  干一行爱一行,还要精一行。从一线清扫工到清扫保洁公司负责人,到环卫局设施设备管理站负责人,再到分管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具体事务的副局长,他始终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作风,发挥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扫地、撮灰、除杂草、运垃圾,苦活、累活、脏活总是抢在前面干。他从不抱怨,也不诉苦。妻子王群娥也自愿加入环卫工,与丈夫风雨同舟。

  “他的手不像手,更像一个工具,随时随地可以使用”

  转业环卫,张美平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干出一套“清扫经”:重点路段勤清扫、人多之处见空扫、垃圾多时突击扫、饮食摊边轻轻扫、灰尘多时压着扫。除了业务上过硬,他还在生活上融入,和环卫工人同吃同住,同他们打成一片。

  2008年我市遭受百年一遇的雪灾,积雪在车辆反复碾压下变得极为坚硬,下水管道堵得严严实实,积水无法排出。张美平和环卫工人赶到现场后迅速施工,用工具把积雪铲开,进而疏通管道。由于管道狭窄,工具操作受限。眼看进度缓慢,张美平放下工具,挽起袖子,开始徒手疏通下水道。

  坚硬的积雪铲开后变得格外锋利,处理几个来回,张美平的手臂便留下一道道血痕。一个管道、再一个管道……他咬着牙,一口气将整条街的管道全部清理了一遍。

  “那个画面我印象很深,清理完之后,他手臂上全是血。”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环卫局办公室主任刘彩娥眼含泪光。

  管道疏通了,但路边积雪迟迟无法融化。接下来的几天,张美平带着环卫工人把积雪一点点铲开平铺,使其加速融化。有人不理解,责怪他:“你这不是瞎折腾人吗?好不容易把雪堆上去,现在又要铺下来。”张美平却说:“堆上去是为了行人方便,铺下来是为了尽快融雪,恢复正常通行。”

  长期在一线作业,让张美平的双手患上了皮肤过敏症,常常起水泡、刺痛、发痒,并且久久不能消退,严重时手指甚至无法并拢。然而一旦干起工作,他又立马忘了手上的伤病。“他的手不像手,更像一个工具,随时随地可以使用。”刘彩娥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环卫局倡议组建党员突击队,张美平第一个报名,担任环卫党员突击队队长。他带领20多名党员不惧危险,深入隔离点,发扬环卫人无私奉献精神,连续奋战70多个日夜,清理20多个隔离点100余次,清理解除隔离房间被服1万余件套,清理日常生活用品、杂物70余车,全力保障不留隐患,为打好疫情阻击战保驾护航。

  疫情初期,口罩、消杀物品等紧缺,市里好不容易为环卫工调拨一批防疫物资,张美平一人逆行,主动当起搬运工,一趟趟搬运总重达1吨、用于消杀的漂白精粉20余桶,高强度、高负荷地搬运,经过测温点时,他体温38℃,当时天气严寒,这体温吓坏了门卫,待他静坐,反复测温几次,体温才恢复正常。

  “看到张伯第一个报名,冲锋在前,我们顿时有了勇气和力量,他就像‘定海神针’,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城南清扫公司经理曾艳君说,环卫工不管年龄大小,都尊称张美平“张伯”,在他的带动下,1000余名环卫工与白衣天使并肩作战,筑牢应急任务、环卫保洁、城市消杀的“橙色防线”!

  每天除了巡查城区公厕、垃圾中转站外,张美平还要督导消毒防疫及处理废弃口罩回收等工作。缺乏防护物资,他就穿上雨衣雨鞋,不懂专业知识,他就一遍遍学习消杀流程和防护措施。“女儿给他买的过年穿的新衣服,因为常常用84消毒,变得斑驳花白。”同事们记忆犹新。

  “他一心装着工作,我们要向他看齐”

  每天,张美平开着巡查车,在全市52座公厕和12座垃圾中转站之间巡查。巡查车虽小,却五脏俱全,里面装着钳子、起子、扳手、螺丝钉等各种工具。巡查时,遇到维修小问题,张美平都会立即掏出工具把问题解决掉。

  厕所虽小,却关乎民生。早在2012年,还是环卫局城北清扫公司经理的张美平参加全省劳模疗休养时,每到一处,他都会习惯性地看看当地的垃圾中转站、公厕是如何建设的。有人笑他,“别人都去看景点,你一来就是看厕所。”那次外出,让张美平看到了先进的自动化公厕与当时天门公厕之间的差距。

  2014年,张美平成为市环卫局副局长,分管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工作。上任后,他立刻向上级部门提出建议,改造城区的12座公共厕所。此后的几年时间,张美平展开厕所改造计划,经常顶着烈日,骑着电动车,穿行在城区各个公厕之间,看进度、督质量。

  在他的持续努力下,我市城区公厕逐步由旱厕改为水厕,冲水系统由手动改为自动。2018年,城区又新建、改建一批公厕,每座都顺利通过验收,还为政府节约资金近200万元。

  “以前公厕脏乱差,现在上厕所像去‘宾馆’。”家住东湖社区的张奶奶笑着说。2016年,位于东风支渠的一座仿古木制公厕获得了全国“最美公厕管理奖”,位于陆羽广场的一座公厕赢得“最美公厕综合奖”。

  多年来,张美平在一线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环卫局新员工李伟从部队退役后,跟着张美平一起巡查。“有次垃圾中转站的设备损坏,下面的垃圾出不来,又脏又乱,张伯怕我们年轻人不适应,直接跳下去修理,这对我们触动很大。”李伟说。

  同样深受触动的还有退伍军人杨伟峰,“张伯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一心装着工作,我们要向他看齐。”

  在张美平的传帮带之下,30多名青年环卫工迅速成长,成为天门环卫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传承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辛勤与汗水换来了城市的干净与整洁。(天门日报 记者邓慧遐)


责任编辑:王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张美平:坚守“环卫橙”延续“橄榄绿”

发表时间:2022-11-08 来源:湖北文明网

  历春夏秋冬,迎晨曦,送晚霞,军人本色环卫情;

  经苦辣酸甜,清污水,扫尘土,平凡岗位美容师。

  这,是天门市环卫局副局长张美平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参军入伍的14年,还是奋战环卫一线的23年,他把吃苦奉献放在第一位,始终和战士一样完成好每项工作。近几年来,他分别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湖北省劳动模范”“荆楚楷模”“湖北省优秀环卫工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两次赴北京领奖。

  “如果大家都不愿做环卫工,那脏活累活谁来干”

  1999年,入党12年、参军14年、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的张美平转业回乡,成为一名基层环卫工。

  战友劝张美平,“你立过功,可以跟组织申请换岗,何必去当又脏又累的环卫工?”“我是党员、退役军人,不管什么工作,只要认真做,到哪都一样。如果大家都不愿做环卫工,那脏活累活谁来干呢?”张美平毫无怨言,服从命令、艰苦奋斗、不给组织添麻烦的观念,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23年来,张美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听党话、跟党走、为国效力”的铮铮誓言。

  23年里,他的“座驾”从自行车换成两轮电动车,又换成四轮电动巡查车。无论高温酷暑,还是风霜雨雪,他都起早贪黑,从不缺席。

  干一行爱一行,还要精一行。从一线清扫工到清扫保洁公司负责人,到环卫局设施设备管理站负责人,再到分管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具体事务的副局长,他始终保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人作风,发挥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扫地、撮灰、除杂草、运垃圾,苦活、累活、脏活总是抢在前面干。他从不抱怨,也不诉苦。妻子王群娥也自愿加入环卫工,与丈夫风雨同舟。

  “他的手不像手,更像一个工具,随时随地可以使用”

  转业环卫,张美平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干出一套“清扫经”:重点路段勤清扫、人多之处见空扫、垃圾多时突击扫、饮食摊边轻轻扫、灰尘多时压着扫。除了业务上过硬,他还在生活上融入,和环卫工人同吃同住,同他们打成一片。

  2008年我市遭受百年一遇的雪灾,积雪在车辆反复碾压下变得极为坚硬,下水管道堵得严严实实,积水无法排出。张美平和环卫工人赶到现场后迅速施工,用工具把积雪铲开,进而疏通管道。由于管道狭窄,工具操作受限。眼看进度缓慢,张美平放下工具,挽起袖子,开始徒手疏通下水道。

  坚硬的积雪铲开后变得格外锋利,处理几个来回,张美平的手臂便留下一道道血痕。一个管道、再一个管道……他咬着牙,一口气将整条街的管道全部清理了一遍。

  “那个画面我印象很深,清理完之后,他手臂上全是血。”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环卫局办公室主任刘彩娥眼含泪光。

  管道疏通了,但路边积雪迟迟无法融化。接下来的几天,张美平带着环卫工人把积雪一点点铲开平铺,使其加速融化。有人不理解,责怪他:“你这不是瞎折腾人吗?好不容易把雪堆上去,现在又要铺下来。”张美平却说:“堆上去是为了行人方便,铺下来是为了尽快融雪,恢复正常通行。”

  长期在一线作业,让张美平的双手患上了皮肤过敏症,常常起水泡、刺痛、发痒,并且久久不能消退,严重时手指甚至无法并拢。然而一旦干起工作,他又立马忘了手上的伤病。“他的手不像手,更像一个工具,随时随地可以使用。”刘彩娥说。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环卫局倡议组建党员突击队,张美平第一个报名,担任环卫党员突击队队长。他带领20多名党员不惧危险,深入隔离点,发扬环卫人无私奉献精神,连续奋战70多个日夜,清理20多个隔离点100余次,清理解除隔离房间被服1万余件套,清理日常生活用品、杂物70余车,全力保障不留隐患,为打好疫情阻击战保驾护航。

  疫情初期,口罩、消杀物品等紧缺,市里好不容易为环卫工调拨一批防疫物资,张美平一人逆行,主动当起搬运工,一趟趟搬运总重达1吨、用于消杀的漂白精粉20余桶,高强度、高负荷地搬运,经过测温点时,他体温38℃,当时天气严寒,这体温吓坏了门卫,待他静坐,反复测温几次,体温才恢复正常。

  “看到张伯第一个报名,冲锋在前,我们顿时有了勇气和力量,他就像‘定海神针’,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城南清扫公司经理曾艳君说,环卫工不管年龄大小,都尊称张美平“张伯”,在他的带动下,1000余名环卫工与白衣天使并肩作战,筑牢应急任务、环卫保洁、城市消杀的“橙色防线”!

  每天除了巡查城区公厕、垃圾中转站外,张美平还要督导消毒防疫及处理废弃口罩回收等工作。缺乏防护物资,他就穿上雨衣雨鞋,不懂专业知识,他就一遍遍学习消杀流程和防护措施。“女儿给他买的过年穿的新衣服,因为常常用84消毒,变得斑驳花白。”同事们记忆犹新。

  “他一心装着工作,我们要向他看齐”

  每天,张美平开着巡查车,在全市52座公厕和12座垃圾中转站之间巡查。巡查车虽小,却五脏俱全,里面装着钳子、起子、扳手、螺丝钉等各种工具。巡查时,遇到维修小问题,张美平都会立即掏出工具把问题解决掉。

  厕所虽小,却关乎民生。早在2012年,还是环卫局城北清扫公司经理的张美平参加全省劳模疗休养时,每到一处,他都会习惯性地看看当地的垃圾中转站、公厕是如何建设的。有人笑他,“别人都去看景点,你一来就是看厕所。”那次外出,让张美平看到了先进的自动化公厕与当时天门公厕之间的差距。

  2014年,张美平成为市环卫局副局长,分管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工作。上任后,他立刻向上级部门提出建议,改造城区的12座公共厕所。此后的几年时间,张美平展开厕所改造计划,经常顶着烈日,骑着电动车,穿行在城区各个公厕之间,看进度、督质量。

  在他的持续努力下,我市城区公厕逐步由旱厕改为水厕,冲水系统由手动改为自动。2018年,城区又新建、改建一批公厕,每座都顺利通过验收,还为政府节约资金近200万元。

  “以前公厕脏乱差,现在上厕所像去‘宾馆’。”家住东湖社区的张奶奶笑着说。2016年,位于东风支渠的一座仿古木制公厕获得了全国“最美公厕管理奖”,位于陆羽广场的一座公厕赢得“最美公厕综合奖”。

  多年来,张美平在一线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环卫局新员工李伟从部队退役后,跟着张美平一起巡查。“有次垃圾中转站的设备损坏,下面的垃圾出不来,又脏又乱,张伯怕我们年轻人不适应,直接跳下去修理,这对我们触动很大。”李伟说。

  同样深受触动的还有退伍军人杨伟峰,“张伯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一心装着工作,我们要向他看齐。”

  在张美平的传帮带之下,30多名青年环卫工迅速成长,成为天门环卫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传承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辛勤与汗水换来了城市的干净与整洁。(天门日报 记者邓慧遐)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