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义油匠 一诺千金——“湖北好人”王金学诚信兑油15载

A-   A+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14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核心提示

  79岁的王金学家住丹江口市丹赵路街道茅腊坪村4组,他和68岁的老伴李元翠在村里经营小油坊40多年。2007年一天夜里,小油坊不慎失火,欠下乡亲们1500多公斤油料。15年来,夫妇俩靠着勤劳的双手,一斤、两斤地偿还乡亲。其间,儿子不幸遭遇车祸离世、女儿主动放弃高考,老两口背负债务咬牙坚持还油。不久前,他家终于还完了欠下的最后1公斤油。乡亲们亲切称他为“信义油匠”。9月7日,“湖北好人”2022年5至6月上榜人物名单揭晓,王金学获评诚实守信类“湖北好人”。

这个账本已陪伴王金学15个年头

账本上清晰记着每一次还油和剩余数量  

  油品如人品

  9月2日天刚亮,王金学便驾驶一辆手扶拖拉机,带着老伴李元翠从家里出门了。顺着家门口蜿蜒的水泥路,拖拉机径直开上山梁,10多分钟后,一片开阔的玉米地映入眼帘。拖拉机停稳后,夫妻俩小心翼翼地把车厢拉下,弯下腰在地里捡拾玉米秸秆。这一车秸秆,可以喂养家里的3头牛、20只羊、7只鹅和40只鸡。

  不一会儿,太阳冉冉升起,晒得人汗珠直滚。半个小时过去,车厢被装得满满当当,两位老人已经全身湿透,但他们却面带微笑,显得很开心。因为在3个月前,他们终于还清了15年前欠下的1500多公斤油料。“压在我俩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现在感觉特轻松。”王金学感慨地说,老两口15年勤扒苦做就是为了还账。

  3个月前的一个早上,王金学将芝麻装袋后,坐上去丹江口市新港开发区的公共汽车,到常去的油坊榨油。拿着榨好的1公斤油,他来到账本上记录的最后一户村民郭玉莲家还油。此前,他一直坚持自己榨油还乡亲。两年前,由于身体原因,他不得不停止油坊劳作,改为自己种芝麻,再到油坊榨油还债。

  这次还完油,王金学的欠账就全部还清了。晚上回到家,他和老伴李元翠翻看着已经破旧不堪的账本,历经15年,终于可以把账本放下了。

  意外陷困境

  时光回到1964年。21岁的王金学为了生计,在河南邓州九重镇跟着师傅学了两年多的小磨香油手工技艺。

  成家后,他和妻子回到家乡,在院子里开办起食用油加工作坊。夫妻俩坚持“做好人、做好油”的诚信经营理念,油坊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年香油销量达上万公斤。

  “香油如人品。我们做出来的香油质量上乘,从不短斤少两。一来二往,乡亲们都愿意来我这儿榨油。”上世纪90年代,50多岁的王金学骑着自行车到城里联系客户,因为香油质量好,慢慢地客户越来越多。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农历腊月十九夜晚,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子。第二天早晨5点半,习惯起早的王金学推开大门时惊讶地发现,对面油坊门烧得只剩下门框,而榨油的机械、乡亲们存在他这里的油料、4大桶香油、1万公斤油饼被大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6万元,这相当于他6年的收入。经检查发现,失火原因是油坊电线老化所致。

  村民们得知他们的遭遇,都没有急着来兑油。一位姓刘的好心邻居对王金学说:“老哥子别担心,我回去了给别人说不用来兑油了。我让他们过年也不来找你。”

  “那怎么行?我欠乡亲们的油,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还上!”王金学恳切地说。

  兑油践诚信

  王金学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动手修好烧坏的榨油机,自己开始种芝麻、油菜、花生。此后,只要榨好油,夫妻俩就拎着油,一点一点还给乡亲们。

  为给父母减轻生活压力,懂事的女儿王银没有参加高考,到丹江口市一家鞋店卖鞋子。她感慨地说:“虽然放弃了高考,但我至今不后悔。父母的身体没被压垮,是我最大的幸福。”

  2014年,王金学一家被评定为困难户。帮扶干部到他家“结亲”,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16年,夫妻俩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开始养殖牛羊,还油进度也加快了。

  乡亲们看到夫妻俩努力还债,纷纷伸出援手。在大家的帮助下,王金学的养殖场慢慢办起来,生活渐渐有了起色。2018年,王金学一家正式脱贫。然而,一场变故让一家人再次陷入困境。2020年5月18日,他的儿子王平在山东招远打工时不幸遭遇车祸离世,只留下还未成年的孙子。

  家里再遭变故,还欠着乡亲们那么多油。夫妻俩没有停止还油,擦干眼泪,继续努力挣钱。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一边种芝麻、搞养殖,一边坚持榨油、还油。当地村委会考虑到王金学一家的实际困难,帮助他申请了低保。

  “欠别人的东西,心里早晚都挂念着,必须还上。”这是王金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从2007年开始还油,到2022年还完最后1公斤油,15年过去了,王金学已近80岁,他一点一点、一瓶一瓶地偿还,虽然还得艰难,但格外坚定。

  “大火无情,让你身负重债,却淬炼了你诚实守信的美德……你用十五年的时间,书写了诚信为本的厚重人生。”前不久,王金学获评“湖北好人”时,致敬词这样评价他。(十堰日报 文/图 记者 朱江 李静)

责任编辑:李欢

信义油匠 一诺千金——“湖北好人”王金学诚信兑油15载

发表时间:2022-09-14 来源:湖北文明网

  核心提示

  79岁的王金学家住丹江口市丹赵路街道茅腊坪村4组,他和68岁的老伴李元翠在村里经营小油坊40多年。2007年一天夜里,小油坊不慎失火,欠下乡亲们1500多公斤油料。15年来,夫妇俩靠着勤劳的双手,一斤、两斤地偿还乡亲。其间,儿子不幸遭遇车祸离世、女儿主动放弃高考,老两口背负债务咬牙坚持还油。不久前,他家终于还完了欠下的最后1公斤油。乡亲们亲切称他为“信义油匠”。9月7日,“湖北好人”2022年5至6月上榜人物名单揭晓,王金学获评诚实守信类“湖北好人”。

这个账本已陪伴王金学15个年头

账本上清晰记着每一次还油和剩余数量  

  油品如人品

  9月2日天刚亮,王金学便驾驶一辆手扶拖拉机,带着老伴李元翠从家里出门了。顺着家门口蜿蜒的水泥路,拖拉机径直开上山梁,10多分钟后,一片开阔的玉米地映入眼帘。拖拉机停稳后,夫妻俩小心翼翼地把车厢拉下,弯下腰在地里捡拾玉米秸秆。这一车秸秆,可以喂养家里的3头牛、20只羊、7只鹅和40只鸡。

  不一会儿,太阳冉冉升起,晒得人汗珠直滚。半个小时过去,车厢被装得满满当当,两位老人已经全身湿透,但他们却面带微笑,显得很开心。因为在3个月前,他们终于还清了15年前欠下的1500多公斤油料。“压在我俩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现在感觉特轻松。”王金学感慨地说,老两口15年勤扒苦做就是为了还账。

  3个月前的一个早上,王金学将芝麻装袋后,坐上去丹江口市新港开发区的公共汽车,到常去的油坊榨油。拿着榨好的1公斤油,他来到账本上记录的最后一户村民郭玉莲家还油。此前,他一直坚持自己榨油还乡亲。两年前,由于身体原因,他不得不停止油坊劳作,改为自己种芝麻,再到油坊榨油还债。

  这次还完油,王金学的欠账就全部还清了。晚上回到家,他和老伴李元翠翻看着已经破旧不堪的账本,历经15年,终于可以把账本放下了。

  意外陷困境

  时光回到1964年。21岁的王金学为了生计,在河南邓州九重镇跟着师傅学了两年多的小磨香油手工技艺。

  成家后,他和妻子回到家乡,在院子里开办起食用油加工作坊。夫妻俩坚持“做好人、做好油”的诚信经营理念,油坊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年香油销量达上万公斤。

  “香油如人品。我们做出来的香油质量上乘,从不短斤少两。一来二往,乡亲们都愿意来我这儿榨油。”上世纪90年代,50多岁的王金学骑着自行车到城里联系客户,因为香油质量好,慢慢地客户越来越多。

  孰料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农历腊月十九夜晚,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子。第二天早晨5点半,习惯起早的王金学推开大门时惊讶地发现,对面油坊门烧得只剩下门框,而榨油的机械、乡亲们存在他这里的油料、4大桶香油、1万公斤油饼被大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6万元,这相当于他6年的收入。经检查发现,失火原因是油坊电线老化所致。

  村民们得知他们的遭遇,都没有急着来兑油。一位姓刘的好心邻居对王金学说:“老哥子别担心,我回去了给别人说不用来兑油了。我让他们过年也不来找你。”

  “那怎么行?我欠乡亲们的油,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还上!”王金学恳切地说。

  兑油践诚信

  王金学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动手修好烧坏的榨油机,自己开始种芝麻、油菜、花生。此后,只要榨好油,夫妻俩就拎着油,一点一点还给乡亲们。

  为给父母减轻生活压力,懂事的女儿王银没有参加高考,到丹江口市一家鞋店卖鞋子。她感慨地说:“虽然放弃了高考,但我至今不后悔。父母的身体没被压垮,是我最大的幸福。”

  2014年,王金学一家被评定为困难户。帮扶干部到他家“结亲”,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16年,夫妻俩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开始养殖牛羊,还油进度也加快了。

  乡亲们看到夫妻俩努力还债,纷纷伸出援手。在大家的帮助下,王金学的养殖场慢慢办起来,生活渐渐有了起色。2018年,王金学一家正式脱贫。然而,一场变故让一家人再次陷入困境。2020年5月18日,他的儿子王平在山东招远打工时不幸遭遇车祸离世,只留下还未成年的孙子。

  家里再遭变故,还欠着乡亲们那么多油。夫妻俩没有停止还油,擦干眼泪,继续努力挣钱。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一边种芝麻、搞养殖,一边坚持榨油、还油。当地村委会考虑到王金学一家的实际困难,帮助他申请了低保。

  “欠别人的东西,心里早晚都挂念着,必须还上。”这是王金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从2007年开始还油,到2022年还完最后1公斤油,15年过去了,王金学已近80岁,他一点一点、一瓶一瓶地偿还,虽然还得艰难,但格外坚定。

  “大火无情,让你身负重债,却淬炼了你诚实守信的美德……你用十五年的时间,书写了诚信为本的厚重人生。”前不久,王金学获评“湖北好人”时,致敬词这样评价他。(十堰日报 文/图 记者 朱江 李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