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A-   A+
发表时间:2022年09月23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华大地正展现出天蓝地绿水清的亮丽新景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生态兴则文明兴。新的赶考之路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道必答题。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通过一系列切实举措,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产业提升,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补上短板,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快速推进,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能源转型,清洁取暖改造减少散煤污染,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之后,总书记又将“草”和“沙”纳入其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如今,我国超过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为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提供有效保护。全国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4.02%,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减少,绿意装点着山川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生动展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县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论断。

  余村复绿整治矿山,治理污水垃圾,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白茶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访余村。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各地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路径。

  2021年4月,漓江岸边。正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地负责同志说:“这次来,我最关注的就是你们甲天下的山水。什么能比得上这里的生态好?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

  桂林山水也曾面临非法采石采砂等带来的生态危机。近年来,桂林市大力治理漓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如何激发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近年来,安徽、浙江等18个省份探索开展了跨省流域上下游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人们认识到,好山水、好生态也是“有价之宝”。

  守住绿水青山,还要明确底线红线。对一些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事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更加坚实、更加厚重、更加亮丽的底色。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引起了与会各方的广泛共鸣。

  我国是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执行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深入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

  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陆续发布“双碳”目标下的“1+N”政策,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努力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2年1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用3个“全力以赴”,再次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行动:“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征程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携手同心、不懈奋斗,定能书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新篇章。

  (据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责任编辑:李欢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发表时间:2022-09-23 来源:湖北文明网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华大地正展现出天蓝地绿水清的亮丽新景象。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生态兴则文明兴。新的赶考之路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道必答题。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通过一系列切实举措,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产业提升,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及集群,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补上短板,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快速推进,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能源转型,清洁取暖改造减少散煤污染,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之后,总书记又将“草”和“沙”纳入其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如今,我国超过25%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为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提供有效保护。全国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4.02%,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减少,绿意装点着山川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生动展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县余村考察,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论断。

  余村复绿整治矿山,治理污水垃圾,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白茶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访余村。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各地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路径。

  2021年4月,漓江岸边。正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地负责同志说:“这次来,我最关注的就是你们甲天下的山水。什么能比得上这里的生态好?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

  桂林山水也曾面临非法采石采砂等带来的生态危机。近年来,桂林市大力治理漓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如何激发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近年来,安徽、浙江等18个省份探索开展了跨省流域上下游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人们认识到,好山水、好生态也是“有价之宝”。

  守住绿水青山,还要明确底线红线。对一些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事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更加坚实、更加厚重、更加亮丽的底色。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引起了与会各方的广泛共鸣。

  我国是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执行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深入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

  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陆续发布“双碳”目标下的“1+N”政策,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努力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2年1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用3个“全力以赴”,再次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行动:“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征程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携手同心、不懈奋斗,定能书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新篇章。

  (据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