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帮助过的老人过得开心 “湖北好人”袁春林觉得付出得值

A-   A+
发表时间:2022年05月18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袁春林所获得的荣誉

 

袁春林的日记

  极目新闻5月16日报道,黄石71岁老人袁春林从1977年开始,用大半生时间,踏遍大半个黄石,义务上门为孤寡残疾老人理发、按摩,而自己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天吃两顿面条,用积攒的钱救助这些特殊的群体。(点击查看详细报道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是什么原因让袁春林坚持45年如一日?极目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袁春林在工厂当热炉工时,多次获得“黄石劳动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1年他荣获“黄石楷模(好人)”“湖北好人”等称号。

  童年救起落水的玩伴

  1951年2月,袁春林出生在黄石市黄荆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在弟弟出生后,一家5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在工厂上班挣工资养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为了贴补口粮,3岁的袁春林就开始陪着残疾的母亲一起挖野菜、捡花生;5岁时,便跟随着父亲一起到湖边挖野藕;7岁时学会了做饭、洗衣服。

  排行老二的他,也有着和同龄人一样的快乐童年,和玩伴一起上山捉迷藏、下河摸鱼。

  在黄荆山脚下,有一条小河,给袁春林童年带来了很多欢乐,也留下了深刻记忆。9岁那年的夏天,他与几名玩伴在河里游泳时,一名同龄玩伴不会游泳,在水边玩耍时失足掉进了深水区。看着在水中挣扎的同伴,熟悉水性的袁春林迅速游了过去,紧紧地抓住了对方的一只手往岸边游。到达岸边后,他腾出手抓住岸边的小草,想爬上岸来,却不想岸上的土太松,小草被连根拔了起来,他与同伴再次掉进了水中,受到惊吓的同伴死死抱着他的腰。他拉着同伴拼命往岸边浅水区游,幸好离浅水区不远,精疲力尽的袁春林游到岸边时,已累得不成人形了。

  这次成功救人,让袁春林成了小村庄的英雄,受到村里大人的表扬,一颗助人为乐的种子也在小春林的心里开始慢慢发芽。

  从军入伍荣立三等功

  由于家庭贫困,10岁时袁春林才背起书包走进学校。但遗憾的是,在其初中还没毕业那年,由于父亲失去了工作,他只得辍学回家与成年人一起开始打零工。在工地上,他搬过砖,挑过沙子,挖过土方。

  “那个时候年轻,脑子灵活,没做过的活一看就会。”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袁春林回忆说,帮助村民杀猪、织网、做泥工、木工他一看就会,村里需要人帮忙时,他成了“全能手”,而且做什么像什么。

  1970年3月,19岁的袁春林因为头脑灵活,成了原大冶钢厂一名工人。

  那个年代,在工厂上班拿固定工资,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上班仅2年多时间,1972年底,袁春林放弃了工厂的工作,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

  在部队,袁春林当过文艺兵、通信兵。空闲时间,他自学理发,买回推子和剪子,帮战友和周边的群众免费理发,由于表现出色,他在部队仅一年多时间便入了党,还荣立了一次三等功,两次受到嘉奖。

  入党后,袁春林成了积极分子,1977年3月,由于申请去西藏“最艰苦的地方”未获得父亲的同意,袁春林带着遗憾离开了部队。

  到最艰苦的一线工作

  “我是一名党员,当然要去最艰苦的地方工作。”袁春林介绍,在部队的培养下,他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回到地方后,由于在部队荣立过三等功,而且又是党员,被安排到政府部门工作,却遭到他的拒绝,他申请重新回到大冶钢厂。厂里领导在征求其意见时,提醒其对于立功人员,可以安排到工厂武装部工作,仍被其拒绝了。就这样,袁春林转了一圈,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岗位上工作,成了一名热炉工。

  从1977年3月到2000年5月,袁春林在热炉工的岗位上一干便是23年。这期间,他多次荣获省、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最佳市民”等荣誉。

  “时常听到‘傻子’二字,说生活不要太苦了,要想开一点……我就是愿意为党、为人民当这样的傻子……”在袁春林1984年2月27日的一篇日记中,他这样写道:“今天,党给了我荣誉,人民给了我荣誉。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更感到不安,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哪有权力只想自己的个人利益呢?”

  极目新闻记者见到,张美清搬出丈夫袁春林的荣誉证书,堆起来足足有一米多高。

  为6名孤寡老人送终

  1982年,黄思湾孤寡老人余婆婆买菜时被一骑自行车的青年撞倒,摔断了手臂。由于肇事者逃逸,余婆婆气极之下卧床不起。袁春林得知后,买了两瓶罐头找上门去,却被老人误以为是骗子。袁春林也不解释,挽起袖子就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时间长了,余婆婆放下疑心,逢人就夸“魏民是个热心的好孩子”。其实,在袁春林帮助的大部分人中,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名,问起他名字时,袁春林只说自己叫“为民”,意思是为人民服务,一些人真的认为其姓“魏”了。一直到1995年5月,余婆婆87岁去世时,袁春林和妻子张美清照顾了余婆婆13年。

  在与一些孤寡老人理发的过程中,袁春林得知,这些老人最需要的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从1982年开始,袁春林和张美清陆续承担起照顾余婆婆等6名孤寡老人,直到他们去世。

  “平时我还要上班,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爱人在照顾那些孤寡老人。”袁春林说,自己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并生育了一个女儿,因为没时间照顾家庭,导致发生了变故。与现在的妻子张美清牵手,也是在做好事过程中认识的,张美清毅然嫁给了他。不但全力支持他做好事,还在打理好家务事后,主动上门照顾那些孤寡老人。

  黄石西塞山区四门山上独居着的孤寡老人李爹爹90岁高龄,在袁春林夫妻的精心照顾下,活到100周岁才去世。

  “甘守平常心淡泊,清贫自在乐无穷。”袁春林说,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看到他帮助过的老人过得开心,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梁传松)   

责任编辑:李欢

看到他帮助过的老人过得开心 “湖北好人”袁春林觉得付出得值

发表时间:2022-05-18 来源:湖北文明网

袁春林所获得的荣誉

 

袁春林的日记

  极目新闻5月16日报道,黄石71岁老人袁春林从1977年开始,用大半生时间,踏遍大半个黄石,义务上门为孤寡残疾老人理发、按摩,而自己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天吃两顿面条,用积攒的钱救助这些特殊的群体。(点击查看详细报道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是什么原因让袁春林坚持45年如一日?极目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袁春林在工厂当热炉工时,多次获得“黄石劳动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21年他荣获“黄石楷模(好人)”“湖北好人”等称号。

  童年救起落水的玩伴

  1951年2月,袁春林出生在黄石市黄荆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里。在弟弟出生后,一家5口人全靠父亲一个人在工厂上班挣工资养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为了贴补口粮,3岁的袁春林就开始陪着残疾的母亲一起挖野菜、捡花生;5岁时,便跟随着父亲一起到湖边挖野藕;7岁时学会了做饭、洗衣服。

  排行老二的他,也有着和同龄人一样的快乐童年,和玩伴一起上山捉迷藏、下河摸鱼。

  在黄荆山脚下,有一条小河,给袁春林童年带来了很多欢乐,也留下了深刻记忆。9岁那年的夏天,他与几名玩伴在河里游泳时,一名同龄玩伴不会游泳,在水边玩耍时失足掉进了深水区。看着在水中挣扎的同伴,熟悉水性的袁春林迅速游了过去,紧紧地抓住了对方的一只手往岸边游。到达岸边后,他腾出手抓住岸边的小草,想爬上岸来,却不想岸上的土太松,小草被连根拔了起来,他与同伴再次掉进了水中,受到惊吓的同伴死死抱着他的腰。他拉着同伴拼命往岸边浅水区游,幸好离浅水区不远,精疲力尽的袁春林游到岸边时,已累得不成人形了。

  这次成功救人,让袁春林成了小村庄的英雄,受到村里大人的表扬,一颗助人为乐的种子也在小春林的心里开始慢慢发芽。

  从军入伍荣立三等功

  由于家庭贫困,10岁时袁春林才背起书包走进学校。但遗憾的是,在其初中还没毕业那年,由于父亲失去了工作,他只得辍学回家与成年人一起开始打零工。在工地上,他搬过砖,挑过沙子,挖过土方。

  “那个时候年轻,脑子灵活,没做过的活一看就会。”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袁春林回忆说,帮助村民杀猪、织网、做泥工、木工他一看就会,村里需要人帮忙时,他成了“全能手”,而且做什么像什么。

  1970年3月,19岁的袁春林因为头脑灵活,成了原大冶钢厂一名工人。

  那个年代,在工厂上班拿固定工资,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上班仅2年多时间,1972年底,袁春林放弃了工厂的工作,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军人。

  在部队,袁春林当过文艺兵、通信兵。空闲时间,他自学理发,买回推子和剪子,帮战友和周边的群众免费理发,由于表现出色,他在部队仅一年多时间便入了党,还荣立了一次三等功,两次受到嘉奖。

  入党后,袁春林成了积极分子,1977年3月,由于申请去西藏“最艰苦的地方”未获得父亲的同意,袁春林带着遗憾离开了部队。

  到最艰苦的一线工作

  “我是一名党员,当然要去最艰苦的地方工作。”袁春林介绍,在部队的培养下,他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和使命。回到地方后,由于在部队荣立过三等功,而且又是党员,被安排到政府部门工作,却遭到他的拒绝,他申请重新回到大冶钢厂。厂里领导在征求其意见时,提醒其对于立功人员,可以安排到工厂武装部工作,仍被其拒绝了。就这样,袁春林转了一圈,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岗位上工作,成了一名热炉工。

  从1977年3月到2000年5月,袁春林在热炉工的岗位上一干便是23年。这期间,他多次荣获省、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最佳市民”等荣誉。

  “时常听到‘傻子’二字,说生活不要太苦了,要想开一点……我就是愿意为党、为人民当这样的傻子……”在袁春林1984年2月27日的一篇日记中,他这样写道:“今天,党给了我荣誉,人民给了我荣誉。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更感到不安,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哪有权力只想自己的个人利益呢?”

  极目新闻记者见到,张美清搬出丈夫袁春林的荣誉证书,堆起来足足有一米多高。

  为6名孤寡老人送终

  1982年,黄思湾孤寡老人余婆婆买菜时被一骑自行车的青年撞倒,摔断了手臂。由于肇事者逃逸,余婆婆气极之下卧床不起。袁春林得知后,买了两瓶罐头找上门去,却被老人误以为是骗子。袁春林也不解释,挽起袖子就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时间长了,余婆婆放下疑心,逢人就夸“魏民是个热心的好孩子”。其实,在袁春林帮助的大部分人中,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名,问起他名字时,袁春林只说自己叫“为民”,意思是为人民服务,一些人真的认为其姓“魏”了。一直到1995年5月,余婆婆87岁去世时,袁春林和妻子张美清照顾了余婆婆13年。

  在与一些孤寡老人理发的过程中,袁春林得知,这些老人最需要的是有人“陪着说说话”。从1982年开始,袁春林和张美清陆续承担起照顾余婆婆等6名孤寡老人,直到他们去世。

  “平时我还要上班,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爱人在照顾那些孤寡老人。”袁春林说,自己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并生育了一个女儿,因为没时间照顾家庭,导致发生了变故。与现在的妻子张美清牵手,也是在做好事过程中认识的,张美清毅然嫁给了他。不但全力支持他做好事,还在打理好家务事后,主动上门照顾那些孤寡老人。

  黄石西塞山区四门山上独居着的孤寡老人李爹爹90岁高龄,在袁春林夫妻的精心照顾下,活到100周岁才去世。

  “甘守平常心淡泊,清贫自在乐无穷。”袁春林说,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看到他帮助过的老人过得开心,他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梁传松)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