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第四期

A-   A+
发表时间:2019年08月22日    来源:湖北省文明办

【工作动态】

武汉市实施"三风"行动 树立乡村新风

  武汉市全面实施"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坚持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环境治理三管齐下,推动移风易俗,着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突出价值引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传播方式,促进铸魂立德,提振农村精气神。强化活动创新。鼓励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翻牌大开奖、青年广场"周三有约"、"三风"网络直播等品牌活动,让村民在活动中感受浓浓的正能量,推动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强化典型带动。深入挖掘农民群众身边好人、榜样,通过制作公益宣传片、发布"凡人善举榜"、编排地方戏曲传唱典型人物事迹等形式,让鲜活的榜样走进群众心中。新洲区探索完善道德模范关爱帮扶机制,实施"乡风金融支持"项目,为先进模范提供金融授信,有效推动诚信乡风的养成。强化精准帮扶。广泛开展"邻里守望""手拉手 同成长"等志愿服务活动,各区敬老院志愿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市1059家青年文明号集体与1519名贫困留守儿童精准结对,开展每月进行一次通话、每季度认领一个微心愿、每半年提供一次物质帮扶、每年组织一次走访慰问等"四个一"活动。

  二、突出文化传承。涵养良好家风,传承乡土文化。抓引导,选树乡贤培育家风。开展"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活动,举办新乡贤巡回报告会145场,通过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组织百人团年饭,传诵家规家训。推进"家风工程",用好追溯先贤、传承家风的重要载体,完善族志家谱。抓氛围,实施家风养成计划。以寻找"最美家庭"、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活动为载体,营造向善、向上、向美浓厚氛围。推进实施乡村家庭教育促进计划,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进社区(村)以及"幸福家庭伴我行-农村家庭教育服务"活动,让良好家风成为真正的家庭不动产。抓传承,守护乡土文化根脉。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传承地方戏曲、手工制作等民间文化,弘扬知音文化、木兰文化等地域文化,留住乡韵乡愁。加大对楚剧、泥塑、剪纸、采莲船、曲艺湖北大鼓等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目前武汉新城区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99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65人,各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

  三、突出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为切入点,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自治理念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城管革命"进农村,开展"八边两域"垃圾治理等专项行动,推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街转运、市及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试点推行"两斤垃圾换一瓶酱油"等新做法,以"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自我治理"模式改造村庄。以移风易俗优化农村社会环境。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四会一约"群众组织的作用,加强舆论引导,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制订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公堂,设立"社区大厨房""敬老食堂",开展农村集体婚礼,引导从简办理婚丧嫁娶事宜。以部门联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放映公益电影。投入1450万元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落实专项资金208万元,扶助全市每个农家书屋补充图书超过60种,改善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组织作家艺术家开展"三风"主题采风,创作《时代新颜》《纯金的句号》等一批反映新时代农民精神面貌的作品。

  

宜昌市深入开展"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活动

  宜昌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将长江生态修复摆在首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联动作用,深入开展"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举办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文化节。举办宜昌市第二届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节,明确以开展"保护母亲河"全民志愿服务活动为全市全年志愿服务重点工作。发布"守护江河,志愿先行"万名志愿者集中行动方案,将宜昌境内长江流域全部分段划分到各地各单位,实施责任段长制并通过媒体公示,一定三年不变,组织各级志愿服务组织长期开展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组建生态宣讲和产业帮扶志愿服务队。为保护长江生态,按期实现沿江一公里化工装置"清零"目标,宜昌市共有134家临江化工企业必须"关转搬",涉及资产1284.16亿元,职工5.25万人。为缓解巨大压力,助力和谐转型,宜昌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招募志愿者成立生态宣讲和产业帮扶志愿服务队,深入企业、职工家庭寻找机会逐个面谈、宣讲政策、提供再就业培训。目前多家企业已进入拆迁程序,30多家企业已完成关停。

  三是坚持常态开展保护长江志愿服务活动。发挥"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力,不同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者自发到沿江岸线清理江边的暴露垃圾和清漂垃圾。2015年成立的"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共计开展了近500场"捡拾江滩垃圾 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次,共捡拾垃圾700余吨。活动范围从江边延伸到风景区,并在夷陵区、西陵区成立蚁工环保志愿者分会,"三峡蚁工"逐渐成为了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四是深入探索"生态小公民"建设。率先推出生态环保学生读本--《生态小公民》,全市中小学通过举办环保主题辩论会、绿色创意作品、参与实践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保护长江我先行""我是环保志愿者""绿水青山我代言"等主题志愿服务教育活动,以童谣、诗歌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传颂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生态小公民"环保理念的宣讲者和"生态小工匠"的行动示范者。

  五是积极培育生态志愿服务文化。充分利用各类大众传播媒介,推送生态文明公益宣传标语;通过大型户外T牌、楼宇广告、建筑围挡等长期刊播生态环保公益广告。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向市民推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生态立市"重大战略及生态环保最新消息。开展"我看宜昌新变化""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生态环保你我他"等多场主题活动,全面提高市民对生态环保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

责任编辑:何霄

2019年湖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第四期

发表时间:2019-08-22 来源:湖北省文明办

【工作动态】

武汉市实施"三风"行动 树立乡村新风

  武汉市全面实施"以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坚持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环境治理三管齐下,推动移风易俗,着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突出价值引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创新传播方式,促进铸魂立德,提振农村精气神。强化活动创新。鼓励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翻牌大开奖、青年广场"周三有约"、"三风"网络直播等品牌活动,让村民在活动中感受浓浓的正能量,推动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强化典型带动。深入挖掘农民群众身边好人、榜样,通过制作公益宣传片、发布"凡人善举榜"、编排地方戏曲传唱典型人物事迹等形式,让鲜活的榜样走进群众心中。新洲区探索完善道德模范关爱帮扶机制,实施"乡风金融支持"项目,为先进模范提供金融授信,有效推动诚信乡风的养成。强化精准帮扶。广泛开展"邻里守望""手拉手 同成长"等志愿服务活动,各区敬老院志愿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市1059家青年文明号集体与1519名贫困留守儿童精准结对,开展每月进行一次通话、每季度认领一个微心愿、每半年提供一次物质帮扶、每年组织一次走访慰问等"四个一"活动。

  二、突出文化传承。涵养良好家风,传承乡土文化。抓引导,选树乡贤培育家风。开展"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活动,举办新乡贤巡回报告会145场,通过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组织百人团年饭,传诵家规家训。推进"家风工程",用好追溯先贤、传承家风的重要载体,完善族志家谱。抓氛围,实施家风养成计划。以寻找"最美家庭"、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活动为载体,营造向善、向上、向美浓厚氛围。推进实施乡村家庭教育促进计划,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进社区(村)以及"幸福家庭伴我行-农村家庭教育服务"活动,让良好家风成为真正的家庭不动产。抓传承,守护乡土文化根脉。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传承地方戏曲、手工制作等民间文化,弘扬知音文化、木兰文化等地域文化,留住乡韵乡愁。加大对楚剧、泥塑、剪纸、采莲船、曲艺湖北大鼓等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目前武汉新城区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99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65人,各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

  三、突出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为切入点,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自治理念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城管革命"进农村,开展"八边两域"垃圾治理等专项行动,推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街转运、市及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试点推行"两斤垃圾换一瓶酱油"等新做法,以"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自我治理"模式改造村庄。以移风易俗优化农村社会环境。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四会一约"群众组织的作用,加强舆论引导,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制订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公堂,设立"社区大厨房""敬老食堂",开展农村集体婚礼,引导从简办理婚丧嫁娶事宜。以部门联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放映公益电影。投入1450万元推进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落实专项资金208万元,扶助全市每个农家书屋补充图书超过60种,改善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组织作家艺术家开展"三风"主题采风,创作《时代新颜》《纯金的句号》等一批反映新时代农民精神面貌的作品。

  

宜昌市深入开展"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活动

  宜昌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将长江生态修复摆在首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联动作用,深入开展"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举办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文化节。举办宜昌市第二届学雷锋志愿服务文化节,明确以开展"保护母亲河"全民志愿服务活动为全市全年志愿服务重点工作。发布"守护江河,志愿先行"万名志愿者集中行动方案,将宜昌境内长江流域全部分段划分到各地各单位,实施责任段长制并通过媒体公示,一定三年不变,组织各级志愿服务组织长期开展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组建生态宣讲和产业帮扶志愿服务队。为保护长江生态,按期实现沿江一公里化工装置"清零"目标,宜昌市共有134家临江化工企业必须"关转搬",涉及资产1284.16亿元,职工5.25万人。为缓解巨大压力,助力和谐转型,宜昌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招募志愿者成立生态宣讲和产业帮扶志愿服务队,深入企业、职工家庭寻找机会逐个面谈、宣讲政策、提供再就业培训。目前多家企业已进入拆迁程序,30多家企业已完成关停。

  三是坚持常态开展保护长江志愿服务活动。发挥"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力,不同志愿服务组织的志愿者自发到沿江岸线清理江边的暴露垃圾和清漂垃圾。2015年成立的"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共计开展了近500场"捡拾江滩垃圾 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次,共捡拾垃圾700余吨。活动范围从江边延伸到风景区,并在夷陵区、西陵区成立蚁工环保志愿者分会,"三峡蚁工"逐渐成为了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

  四是深入探索"生态小公民"建设。率先推出生态环保学生读本--《生态小公民》,全市中小学通过举办环保主题辩论会、绿色创意作品、参与实践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保护长江我先行""我是环保志愿者""绿水青山我代言"等主题志愿服务教育活动,以童谣、诗歌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传颂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生态小公民"环保理念的宣讲者和"生态小工匠"的行动示范者。

  五是积极培育生态志愿服务文化。充分利用各类大众传播媒介,推送生态文明公益宣传标语;通过大型户外T牌、楼宇广告、建筑围挡等长期刊播生态环保公益广告。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向市民推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生态立市"重大战略及生态环保最新消息。开展"我看宜昌新变化""垃圾分类全民参与""生态环保你我他"等多场主题活动,全面提高市民对生态环保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支持率,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