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暖阳——探访“中国好人”张义波不一样的人生故事

A-   A+
发表时间:2018年04月04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大山深处的他,自幼父母离世。大学期间,背着多病的奶奶上学。毕业后,义无反顾辞去城里工作陪伴奶奶反哺乡亲。如今,他正与妻子一道,在大山里默默挥洒青春汗水。

  3月8日、21日,记者两次走进秭归大山,探访“中国好人”张义波不一样的人生故事。

  打八份工,背起奶奶上大学 

  联营村海拔1300米,是秭归水田坝最偏远的贫困山村。1985年,张义波出生在这里。9岁时,父母先后离世,他只能跟着奶奶,一边读书,一边帮家里种田。

  1998年,张义波以全乡第9名的成绩考上初中。没有钱,报到那天,他还是冒着酷暑走了6个小时山路赶去学校。由于极度饥渴和疲惫,一头晕倒在校门口。闻讯赶来的校长看到这个浑身汗水满脸尘土的孩子,既感动又心酸,当即同意免除学费。那天中午,张义波兴奋地朝天大喊:“我能读书了!”

  张义波一直记得这样的场景:多少个周一的凌晨,奶奶陪他深一脚浅一脚走山路赶往学校,从满天繁星到东方渐白。奶奶说,天再黑,还是会亮。

返乡七年,张义波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

  2007年,张义波进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有两年,他每天打八份工,每月生活费压到200元以内,却为奶奶送去5100元钱。

  2009年底,奶奶生病,生活无法自理。张义波背起奶奶,走了三天到武汉。学校免费腾出一间宿舍,每天,他给奶奶洗脸、梳头、洗脚、换药,背着奶奶在校园散步。

  毕业后,张义波留汉做了记者。但是奶奶习惯了山村生活,为了陪伴,他辞职回村。

奶奶是张义波心中的一缕阳光。

  真爱相随,并肩创业反哺乡亲 

  3月8日,王玉容乘车从乡镇到联营村,40分钟山路让她差点呕吐。“习惯了坐义波的摩托车。”结婚5年,张义波在这条山路上已跑坏两辆摩托。

  2012年12月26日,王玉容给张义波写信,此前两人素不相识。4天后,他们因出差在宜昌车站匆匆一见。2013年1月25日,两人去了结婚登记处。

  一见钟情的浪漫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

张义波、王玉容在简陋的婚房合影。

  婚后,王玉容辞去宜昌的工作,与张义波一起照顾奶奶。

  “一直以来/家是温暖的避风港/今天我错了/坑坑洼洼的黑地/几把张牙舞爪的古董椅子/上百年的柴火灶/快要散架的稻草床/肆虐的北风/夹杂着雪花及陈年灰尘/从土墙的缝隙和瓦缝里/呼啸呜咽着扑面而来/我躲进被窝/独自祈祷”。

  这是王玉容记录在山村的第一个不眠之夜。

  张义波在村里工作,王玉容用瘦弱的双肩挑起了整个家。她细心照料奶奶,学会了种6亩玉米地,养了6头猪。他们商量先照顾好奶奶,然后再带头发展产业。

  奶奶走后,小两口开始创业,四处借贷30多万元,改造废弃十多年的百亩荒地,种上核桃树,成立了村里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贫困户传授技术,帮助他们脱贫。

  王玉容每天要做十多人的午饭,抽空还要去地里帮忙。她笑称“胳膊都晒开了花。”

  “她很能吃苦。”张义波湿了眼眶。

张义波和联营村的乡亲们在高山核桃基地。

  公益带动产业,倾情回报社会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奶奶在世时就一直拉着我的手说,将来要回报。”张义波懂得感恩。

  早在上大学时,他就筹建“阳光家教社”,组织优秀学生为农民工子女免费家教。2016年11月,“阳光家教社”改名为“张义波志愿服务队”,至今已有3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秭归屈乡大地。

张义波在贫困户胡开明家门口了解他的生活近况。 

  回村七年时间里,张义波为乡亲们跑腿,成了他们的“快递员”。他多方奔走,联系企业家及爱心人士,最高一次为村福利院和学校捐赠5万多元衣服、教学器材等物品。

  张义波明白,改变家乡面貌,靠个人力量和寻求捐赠是远远不够的。“村里发展核桃种植业可行。”经过调研他付诸行动,同时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为250多户贫困户800余人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关心张义波的核桃种植情况。

  3月21日,经“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牵线,华中农业大学团委派出周俊等志愿者,到联营村开展工作。前一周,该校专家教授也专程来调研产业扶贫。

  张义波和乡亲们,都看到了希望。(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李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心有暖阳——探访“中国好人”张义波不一样的人生故事

发表时间:2018-04-04 来源:湖北文明网

  大山深处的他,自幼父母离世。大学期间,背着多病的奶奶上学。毕业后,义无反顾辞去城里工作陪伴奶奶反哺乡亲。如今,他正与妻子一道,在大山里默默挥洒青春汗水。

  3月8日、21日,记者两次走进秭归大山,探访“中国好人”张义波不一样的人生故事。

  打八份工,背起奶奶上大学 

  联营村海拔1300米,是秭归水田坝最偏远的贫困山村。1985年,张义波出生在这里。9岁时,父母先后离世,他只能跟着奶奶,一边读书,一边帮家里种田。

  1998年,张义波以全乡第9名的成绩考上初中。没有钱,报到那天,他还是冒着酷暑走了6个小时山路赶去学校。由于极度饥渴和疲惫,一头晕倒在校门口。闻讯赶来的校长看到这个浑身汗水满脸尘土的孩子,既感动又心酸,当即同意免除学费。那天中午,张义波兴奋地朝天大喊:“我能读书了!”

  张义波一直记得这样的场景:多少个周一的凌晨,奶奶陪他深一脚浅一脚走山路赶往学校,从满天繁星到东方渐白。奶奶说,天再黑,还是会亮。

返乡七年,张义波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

  2007年,张义波进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有两年,他每天打八份工,每月生活费压到200元以内,却为奶奶送去5100元钱。

  2009年底,奶奶生病,生活无法自理。张义波背起奶奶,走了三天到武汉。学校免费腾出一间宿舍,每天,他给奶奶洗脸、梳头、洗脚、换药,背着奶奶在校园散步。

  毕业后,张义波留汉做了记者。但是奶奶习惯了山村生活,为了陪伴,他辞职回村。

奶奶是张义波心中的一缕阳光。

  真爱相随,并肩创业反哺乡亲 

  3月8日,王玉容乘车从乡镇到联营村,40分钟山路让她差点呕吐。“习惯了坐义波的摩托车。”结婚5年,张义波在这条山路上已跑坏两辆摩托。

  2012年12月26日,王玉容给张义波写信,此前两人素不相识。4天后,他们因出差在宜昌车站匆匆一见。2013年1月25日,两人去了结婚登记处。

  一见钟情的浪漫经受住了现实的考验!

张义波、王玉容在简陋的婚房合影。

  婚后,王玉容辞去宜昌的工作,与张义波一起照顾奶奶。

  “一直以来/家是温暖的避风港/今天我错了/坑坑洼洼的黑地/几把张牙舞爪的古董椅子/上百年的柴火灶/快要散架的稻草床/肆虐的北风/夹杂着雪花及陈年灰尘/从土墙的缝隙和瓦缝里/呼啸呜咽着扑面而来/我躲进被窝/独自祈祷”。

  这是王玉容记录在山村的第一个不眠之夜。

  张义波在村里工作,王玉容用瘦弱的双肩挑起了整个家。她细心照料奶奶,学会了种6亩玉米地,养了6头猪。他们商量先照顾好奶奶,然后再带头发展产业。

  奶奶走后,小两口开始创业,四处借贷30多万元,改造废弃十多年的百亩荒地,种上核桃树,成立了村里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向贫困户传授技术,帮助他们脱贫。

  王玉容每天要做十多人的午饭,抽空还要去地里帮忙。她笑称“胳膊都晒开了花。”

  “她很能吃苦。”张义波湿了眼眶。

张义波和联营村的乡亲们在高山核桃基地。

  公益带动产业,倾情回报社会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奶奶在世时就一直拉着我的手说,将来要回报。”张义波懂得感恩。

  早在上大学时,他就筹建“阳光家教社”,组织优秀学生为农民工子女免费家教。2016年11月,“阳光家教社”改名为“张义波志愿服务队”,至今已有3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秭归屈乡大地。

张义波在贫困户胡开明家门口了解他的生活近况。 

  回村七年时间里,张义波为乡亲们跑腿,成了他们的“快递员”。他多方奔走,联系企业家及爱心人士,最高一次为村福利院和学校捐赠5万多元衣服、教学器材等物品。

  张义波明白,改变家乡面貌,靠个人力量和寻求捐赠是远远不够的。“村里发展核桃种植业可行。”经过调研他付诸行动,同时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为250多户贫困户800余人提供免费技能培训。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关心张义波的核桃种植情况。

  3月21日,经“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牵线,华中农业大学团委派出周俊等志愿者,到联营村开展工作。前一周,该校专家教授也专程来调研产业扶贫。

  张义波和乡亲们,都看到了希望。(湖北日报)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