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第七期

A-   A+
发表时间:2017年08月25日    来源:湖北省文明办

【创建交流】

  黄石市创新文明礼仪教育形式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黄石市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民情风俗,从群众接触最频繁、参与最便利、感受最深刻的生活礼仪入手,大力开展“行文明礼 做文明人”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具化为日常言行 “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在润物无声地教育熏陶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一、活动主题融入时代精神

  组建由专家学者、实际工作部门、媒体记者、群众代表等组成的文明礼仪课题组,历时1年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整理礼仪规范。从10种增至18种,包括启蒙礼、入队礼、入团礼、成人礼、壮军礼、拜师礼、入职礼、结婚登记礼、金婚银婚礼、祝寿礼、祭祀礼等针对入学、就业、结婚、祭祀等主题和对象的差别,设计不同的仪程仪规,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如新员工入职礼,在传承“在其位、谋其职”的传统价值理念的同时,更加突出责任意识教育,强调员工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和企业的经营行为,要对社会、对公众“讲诚信”、“负责任”,把个人对企业的小善上升为对社会的大善。

  二、礼仪形式注重体验教育

  礼仪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知、理解、认同,才能更好地由心动变行动,习惯成自然。18种文明礼仪,基本涵盖了不同群体和每个人生老病死的生命历程,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人人可以参与,时时都能受到教育。通过对这些礼仪仪程的研究、加工、规范,把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变为在特定情景下的独特心理体验,激发内心深处的认同感、使命感和向心力,进而转化为行动自觉。如幼儿启蒙礼,融入“点朱砂”、“过知礼门”等体验活动,设置拜父母等环节,既让幼儿感知父母养育之恩,也在亲子互动中强化了父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阳新县王英镇一位家长说,“启蒙礼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小时,但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

  三、目标途径坚持问题导向

  始终紧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百姓生活中的不文明陋习,对症下药,弘扬真善美,引导新风尚。如孤寡老人赡养问题,通过坚持不懈地在各种场合为老人举办祝寿礼,越来越多的福利院老人被远房亲戚或朋友接回家团聚,2016年春节黄石市福利院甚至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多个空床的现象。再如,当下农村中存在比较普遍的“薄养厚葬”问题,宣传部门与民政部门联动大力推动文明祭祀,把过去在家办丧事、吃流水席转变为在殡仪馆集中办丧,把过去的放鞭炮、烧纸钱等转变为送花篮、念祭文、子孙送祈福卡等。基层干部反映,文明祭祀礼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接受,有力地改变了过去“一家举丧,百家不宁”的状况,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污染环境等陋习陋俗得到明显改观。

  四、实施动能依靠多方配合

  坚持宣传教育与实践养成两手齐抓、双向互动,调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共同努力。2014年8月,黄石市委印发《“行文明礼 做文明人”活动方案》,整个活动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直单位分工负责试点、总结、推广,如市教育局负责开学礼、毕业礼、入队礼等,市民政局负责祭祀礼、结婚礼等,文明礼仪的推广与职能部门的中心工作紧密融合,政府想办、社会所需、群众所盼有机对接。在机关,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参加文明礼仪,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在农村,遍布全市的几百个祠堂成为践行文明新礼仪、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坚实阵地;在全社会,各种礼仪试点、推广活动遍地开花,新闻媒体浓墨重彩推介,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及当地媒体推出各类报道300多条,引发基层群众热议和追捧。近两年,全市由各职能部门牵头举办及群众自发举办的新式礼仪已经超过1300多场,“行文明礼 做文明人”在全市蔚然成风。

  五、过程管理强调机制保障

  18项文明礼仪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宣传、推广文明礼仪工作中,不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积极为各类组织和个人举办新式礼仪提供咨询、指导等服务。如黄石市教育局对举办新生入学礼的学校,每办一场给予1万元经费补助;湖北理工学院作为18种文明礼仪的重要设计单位之一,专家组经常性地深入机关、学校、社区提供文明礼仪活动免费指导。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将普及文明礼仪、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情况,纳入文明单位、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考核指标体系,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全市大力推动将文明礼仪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责任编辑:何霄

2017年湖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第七期

发表时间:2017-08-25 来源:湖北省文明办

【创建交流】

  黄石市创新文明礼仪教育形式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黄石市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民情风俗,从群众接触最频繁、参与最便利、感受最深刻的生活礼仪入手,大力开展“行文明礼 做文明人”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具化为日常言行 “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在润物无声地教育熏陶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一、活动主题融入时代精神

  组建由专家学者、实际工作部门、媒体记者、群众代表等组成的文明礼仪课题组,历时1年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整理礼仪规范。从10种增至18种,包括启蒙礼、入队礼、入团礼、成人礼、壮军礼、拜师礼、入职礼、结婚登记礼、金婚银婚礼、祝寿礼、祭祀礼等针对入学、就业、结婚、祭祀等主题和对象的差别,设计不同的仪程仪规,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如新员工入职礼,在传承“在其位、谋其职”的传统价值理念的同时,更加突出责任意识教育,强调员工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和企业的经营行为,要对社会、对公众“讲诚信”、“负责任”,把个人对企业的小善上升为对社会的大善。

  二、礼仪形式注重体验教育

  礼仪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知、理解、认同,才能更好地由心动变行动,习惯成自然。18种文明礼仪,基本涵盖了不同群体和每个人生老病死的生命历程,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人人可以参与,时时都能受到教育。通过对这些礼仪仪程的研究、加工、规范,把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变为在特定情景下的独特心理体验,激发内心深处的认同感、使命感和向心力,进而转化为行动自觉。如幼儿启蒙礼,融入“点朱砂”、“过知礼门”等体验活动,设置拜父母等环节,既让幼儿感知父母养育之恩,也在亲子互动中强化了父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阳新县王英镇一位家长说,“启蒙礼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小时,但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

  三、目标途径坚持问题导向

  始终紧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百姓生活中的不文明陋习,对症下药,弘扬真善美,引导新风尚。如孤寡老人赡养问题,通过坚持不懈地在各种场合为老人举办祝寿礼,越来越多的福利院老人被远房亲戚或朋友接回家团聚,2016年春节黄石市福利院甚至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多个空床的现象。再如,当下农村中存在比较普遍的“薄养厚葬”问题,宣传部门与民政部门联动大力推动文明祭祀,把过去在家办丧事、吃流水席转变为在殡仪馆集中办丧,把过去的放鞭炮、烧纸钱等转变为送花篮、念祭文、子孙送祈福卡等。基层干部反映,文明祭祀礼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接受,有力地改变了过去“一家举丧,百家不宁”的状况,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污染环境等陋习陋俗得到明显改观。

  四、实施动能依靠多方配合

  坚持宣传教育与实践养成两手齐抓、双向互动,调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共同努力。2014年8月,黄石市委印发《“行文明礼 做文明人”活动方案》,整个活动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直单位分工负责试点、总结、推广,如市教育局负责开学礼、毕业礼、入队礼等,市民政局负责祭祀礼、结婚礼等,文明礼仪的推广与职能部门的中心工作紧密融合,政府想办、社会所需、群众所盼有机对接。在机关,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参加文明礼仪,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文明新风;在农村,遍布全市的几百个祠堂成为践行文明新礼仪、传播核心价值观的坚实阵地;在全社会,各种礼仪试点、推广活动遍地开花,新闻媒体浓墨重彩推介,人民日报、湖北日报及当地媒体推出各类报道300多条,引发基层群众热议和追捧。近两年,全市由各职能部门牵头举办及群众自发举办的新式礼仪已经超过1300多场,“行文明礼 做文明人”在全市蔚然成风。

  五、过程管理强调机制保障

  18项文明礼仪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宣传、推广文明礼仪工作中,不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积极为各类组织和个人举办新式礼仪提供咨询、指导等服务。如黄石市教育局对举办新生入学礼的学校,每办一场给予1万元经费补助;湖北理工学院作为18种文明礼仪的重要设计单位之一,专家组经常性地深入机关、学校、社区提供文明礼仪活动免费指导。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将普及文明礼仪、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情况,纳入文明单位、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考核指标体系,有力地推动了这一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开展。全市大力推动将文明礼仪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