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第七期

A-   A+
发表时间:2016年08月10日    来源:湖北文明办

 【创建交流】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辑之一

  黄石市、十堰市、襄阳市、鄂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做法

  【创建交流】

  编者按:去年以来,我省黄石市、十堰市、襄阳市、鄂州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大冶市、宜都市等9个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力以赴、你追我赶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文明素养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我们将分三期刊发9个城市的经验和做法,供各地学习参考。

  黄石市、十堰市、襄阳市、鄂州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做法

  黄石市

  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突破重点难点,创新工作方法,按照清单式、点对点式的创建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标准,对照中央文明办网上申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三方面的测评反馈意见,市文明办进一步梳理城区及80多个创建部门单位责任,一对一列出2015年度“问题清单”。各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补齐工作“短板”。针对市民素质、公益广告、公共设施、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服务等主要问题,落实到各“创城”责任单位,列出各责任单位2016年责任清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落实,做好亮点,弥补不足,切实提高创建工作的含金量。

  二、坚持对标创建,强化工作落实。健全完善了创建组织领导、目标责任、考评奖惩“三位一体”的责任制体系,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实施定领导、定目标、定部门、定任务、定进度的“五定”责任制,对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全年创建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组织考核。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修订并下发了“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六大创建管理办法。通过专家专题讲座、赴先进城市实地考察等方式,学习创建经验和方法。协调并加大推进城市二级避难场所、文化场馆、城市公交总站、公益广告等实地考察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三、坚持长效管理,强化机制落实。在日常管理上,按照“管理标准化、督查制度化、奖惩公开化”的工作思路,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相结合,重点整改与常态管理相促进,在环卫、城管、交警、社区服务等方面建机立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调联动、无缝对接”的运行机制。在督促检查上,充分整合和发挥各方监督力量,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督查工作网络。将城区与80多个主创部门纳入考评体系,每季开展全面测评,并根据综合得分排出名次。在责任追究上,做到有奖有罚、奖惩公开。

  十堰市

  大力实施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发展方略,扎实推进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文明兴市三位一体协调同步,全面开启生态十堰、人文十堰、创新十堰、开放十堰、幸福十堰建设征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进一步凝聚城市精神,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显着提升。

  一、应急与谋远统筹。始终瞄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五城联创指挥部,按照“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就宽不就窄、就严不就松”的原则,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整体推进五城联创的工作思路,针对八大环境建设和中央文明办部署的重点工作实际,既突出当年又兼顾长远,制定印发《十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5—2017年行动计划》,分年度细化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机构职责,严格实行 “责任领导+联络员”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月评、季测、年考核以及负面清单等动态管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市、区联动创建格局搭建形成。

  二、生态与人文同修。强化“一江清水送北京”政治担当,把外修生态作为推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服务国家南水北调的重要任务,持续开展保护汉江、绿满十堰、清水行动、五河治理、向污染宣战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率先在全省实施生态保护 “一票否决”,营造了水清、河畅、山绿、地净、天蓝、城美的人居环境。弘扬质朴、坚韧、包容、灵秀、进取、奉献十堰精神,把内修人文贯穿于书香、道德、法治、创新、绿美、诚信、博爱、友善、和美、幸福十堰和打造学习、清风、平安、活力、生态、道德、志愿、好人、礼仪、品位之城 “双十”建设全过程,不断深化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传播、十星创建专项活动,广泛开展 “人立言、家立规、族立训、村立约”活动,积极探索“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道德讲堂、好人榜、文化墙、新乡贤、乡风文明理事会等一系列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当文明人、创文明城蔚然成风。

  三、过程与结果并重。把外树形象、内聚人心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具体要求,一手抓基础设施硬件提升,一手抓精神文化软环境改进,城市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治理体系覆盖城乡。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创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引领时代风尚,竹房城镇带成为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带,十星文明从最美盆景到亮丽花园,形成一花引得百花开和墙内开花满园红的生动局面,干部修党性、群众修美德、社会修正气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共驻共建文明城市、共创共享美好生活成为全市人民的行为共识。

  襄阳市

  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总揽全局工作的有力抓手,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重点在优化政务环境、文明养成、社会治理、诚信建设、窗口形象建设、文化繁荣、爱心惠民等方面下大力气,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坚持以创建促发展,城市实力明显增强。襄阳市根据省委要求和襄阳发展实际,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从战略高度构建文明城市创建大局,并实施了“五城同创”战略,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针对新一轮测评体系要求,提出“十大重点创建工程”,强有力的创建举措推动了襄阳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城市影响力和城市形象显着提升,“四个襄阳”建设初见成效,“两个中心”地位更加凸显。

  二、坚持以创建强基础,市民素质显着提高。襄阳市始终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百万市民学礼仪、“我说襄阳人形象”大讨论、天天讲文明等活动,不断增强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扎实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学习宣传评选推荐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公益广告宣传、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践活动,涌现出李豪、伍宗娥、程威等一大批道德模范、中国好人。

  三、坚持以创建解难题,社会环境和谐稳定。襄阳市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的检验器,从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从背街小巷、城郊接合部等难点部位突破,同步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和老旧城区改造,系统推进城市基础性、支撑性功能项目开发,通过城区卫生评比推进环境卫生治“脏”;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编制综合治理之“网”;通过实施“公共交通畅通工程”、“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推进公共秩序治“乱”;通过窗口测评、行风评议、“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推进窗口服务治“差”,优化了城市环境,规范了公共秩序。

  四、坚持创建为民理念,生活环境舒适宜居。襄阳市始终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先后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20多个,投入巨资改善城市交通、管网、生态景观。近两年来,通过“两改两迁”确定27个老旧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背街小巷40条,解决了40多个破产企业社区无道路、无路灯、无排水设施的问题;外迁中心城区内环线以内67个工业企业和专业市场;系统改造长虹路、内外环线等重要交通干道;高标准改建市区农贸市场28个;新建公园游园10处,建成绿道72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10万平方米。一大批市民关注的民生项目建成后,不仅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而且促使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城市形象大为改观。

  鄂州市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突出思想内涵,夯实基层基础,注重常态长效,强举措、抓关键、勇创新,高标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一、突出核心价值,提升城市道德内涵。坚持宣传教育、载体推进、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通过打造主题公园应景宣传、举办道德讲堂讲述评议、组织志愿服务培育践行、借助手机报定期推送等形式,使“三个倡导”24个字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编发倡议书30余万份,编印文明行为规范百例、创建知识手册等教材20余万册,全城发放,全城宣传,涵养德善力量。形成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礼遇帮扶机制,开展道德模范“故事会”巡演、事迹展和交流互动等活动,何少卿、吕桂莲入围湖北省道德模范。全市城乡建成道德讲堂300多个,每年近10万人次参与其中、接受教育。还常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学雷锋等志愿服务,培育了“苏柳英小组”等志愿服务品牌,志愿精神深入人心。

  二、构建常效机制,增强文明创建强势。以迎接“省检国测”为重点,强化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组织调度、检查督办、氛围营造、查漏补缺等工作力度,深化创建工作,提升创建水平。组建9大工作组,将188项测评标准细化分解到66个责任单位;每年召开常委会、推进会,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市领导带队以夜访抽查、现场督查、会议督办等形式,一线指挥,强力推进。加强日常检查督查,编发创建简报、通报,下达整改督办函,同时以现场会、培训会、调度会等形式,督促解决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窗口服务等突出问题。全市创建氛围日益浓厚,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三、坚持改革创新,拓展基础创建活动。狠抓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三大基础创建活动,激活文明城市创建细胞。社区邻里守望、最美家庭、文明小区、好婆媳等创评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澜湖社区等3个省级文明社区。围绕“做文明有礼鄂州人”主题,不断深化文明交通、文明引导、文明餐桌和文明传播教育引导行动,规范市民言行,提升市民素质。研究开发使用“文明创建管理系统”,广泛开展文明诚信工商户、文明诚信窗口等“十星”活动,使之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示范工程”。 改版升级鄂州文明网,组建文明传播队伍,每月策划传播主题,唱响了网上正能量。着力深化“两创”(创文明新村、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实现了“十星级文明户”创评的全覆盖。当前,正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以“晒家风、树新风、创十星”活动为载体,着力推动农村精神建设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

2016年湖北精神文明建设简报第七期

发表时间:2016-08-10 来源:湖北文明办

 【创建交流】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辑之一

  黄石市、十堰市、襄阳市、鄂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做法

  【创建交流】

  编者按:去年以来,我省黄石市、十堰市、襄阳市、鄂州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大冶市、宜都市等9个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力以赴、你追我赶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文明素养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我们将分三期刊发9个城市的经验和做法,供各地学习参考。

  黄石市、十堰市、襄阳市、鄂州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验做法

  黄石市

  将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问题导向,突破重点难点,创新工作方法,按照清单式、点对点式的创建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落实。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标准,对照中央文明办网上申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三方面的测评反馈意见,市文明办进一步梳理城区及80多个创建部门单位责任,一对一列出2015年度“问题清单”。各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整改,补齐工作“短板”。针对市民素质、公益广告、公共设施、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服务等主要问题,落实到各“创城”责任单位,列出各责任单位2016年责任清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落实,做好亮点,弥补不足,切实提高创建工作的含金量。

  二、坚持对标创建,强化工作落实。健全完善了创建组织领导、目标责任、考评奖惩“三位一体”的责任制体系,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实施定领导、定目标、定部门、定任务、定进度的“五定”责任制,对市文明委成员单位全年创建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组织考核。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修订并下发了“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六大创建管理办法。通过专家专题讲座、赴先进城市实地考察等方式,学习创建经验和方法。协调并加大推进城市二级避难场所、文化场馆、城市公交总站、公益广告等实地考察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三、坚持长效管理,强化机制落实。在日常管理上,按照“管理标准化、督查制度化、奖惩公开化”的工作思路,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机制相结合,重点整改与常态管理相促进,在环卫、城管、交警、社区服务等方面建机立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协调联动、无缝对接”的运行机制。在督促检查上,充分整合和发挥各方监督力量,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督查工作网络。将城区与80多个主创部门纳入考评体系,每季开展全面测评,并根据综合得分排出名次。在责任追究上,做到有奖有罚、奖惩公开。

  十堰市

  大力实施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发展方略,扎实推进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文明兴市三位一体协调同步,全面开启生态十堰、人文十堰、创新十堰、开放十堰、幸福十堰建设征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进一步凝聚城市精神,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显着提升。

  一、应急与谋远统筹。始终瞄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目标,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五城联创指挥部,按照“就大不就小、就高不就低、就宽不就窄、就严不就松”的原则,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整体推进五城联创的工作思路,针对八大环境建设和中央文明办部署的重点工作实际,既突出当年又兼顾长远,制定印发《十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5—2017年行动计划》,分年度细化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创建文明城市办公室机构职责,严格实行 “责任领导+联络员”制度机制,不断完善月评、季测、年考核以及负面清单等动态管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市、区联动创建格局搭建形成。

  二、生态与人文同修。强化“一江清水送北京”政治担当,把外修生态作为推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服务国家南水北调的重要任务,持续开展保护汉江、绿满十堰、清水行动、五河治理、向污染宣战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率先在全省实施生态保护 “一票否决”,营造了水清、河畅、山绿、地净、天蓝、城美的人居环境。弘扬质朴、坚韧、包容、灵秀、进取、奉献十堰精神,把内修人文贯穿于书香、道德、法治、创新、绿美、诚信、博爱、友善、和美、幸福十堰和打造学习、清风、平安、活力、生态、道德、志愿、好人、礼仪、品位之城 “双十”建设全过程,不断深化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传播、十星创建专项活动,广泛开展 “人立言、家立规、族立训、村立约”活动,积极探索“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道德讲堂、好人榜、文化墙、新乡贤、乡风文明理事会等一系列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当文明人、创文明城蔚然成风。

  三、过程与结果并重。把外树形象、内聚人心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具体要求,一手抓基础设施硬件提升,一手抓精神文化软环境改进,城市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治理体系覆盖城乡。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创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引领时代风尚,竹房城镇带成为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带,十星文明从最美盆景到亮丽花园,形成一花引得百花开和墙内开花满园红的生动局面,干部修党性、群众修美德、社会修正气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共驻共建文明城市、共创共享美好生活成为全市人民的行为共识。

  襄阳市

  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总揽全局工作的有力抓手,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重点在优化政务环境、文明养成、社会治理、诚信建设、窗口形象建设、文化繁荣、爱心惠民等方面下大力气,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坚持以创建促发展,城市实力明显增强。襄阳市根据省委要求和襄阳发展实际,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从战略高度构建文明城市创建大局,并实施了“五城同创”战略,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基础。针对新一轮测评体系要求,提出“十大重点创建工程”,强有力的创建举措推动了襄阳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城市影响力和城市形象显着提升,“四个襄阳”建设初见成效,“两个中心”地位更加凸显。

  二、坚持以创建强基础,市民素质显着提高。襄阳市始终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百万市民学礼仪、“我说襄阳人形象”大讨论、天天讲文明等活动,不断增强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扎实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学习宣传评选推荐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学雷锋志愿服务、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公益广告宣传、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践活动,涌现出李豪、伍宗娥、程威等一大批道德模范、中国好人。

  三、坚持以创建解难题,社会环境和谐稳定。襄阳市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的检验器,从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从背街小巷、城郊接合部等难点部位突破,同步推进新城新区建设和老旧城区改造,系统推进城市基础性、支撑性功能项目开发,通过城区卫生评比推进环境卫生治“脏”;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编制综合治理之“网”;通过实施“公共交通畅通工程”、“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推进公共秩序治“乱”;通过窗口测评、行风评议、“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推进窗口服务治“差”,优化了城市环境,规范了公共秩序。

  四、坚持创建为民理念,生活环境舒适宜居。襄阳市始终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先后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20多个,投入巨资改善城市交通、管网、生态景观。近两年来,通过“两改两迁”确定27个老旧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背街小巷40条,解决了40多个破产企业社区无道路、无路灯、无排水设施的问题;外迁中心城区内环线以内67个工业企业和专业市场;系统改造长虹路、内外环线等重要交通干道;高标准改建市区农贸市场28个;新建公园游园10处,建成绿道72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10万平方米。一大批市民关注的民生项目建成后,不仅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和好评,而且促使城市功能明显提升、城市形象大为改观。

  鄂州市

  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突出思想内涵,夯实基层基础,注重常态长效,强举措、抓关键、勇创新,高标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一、突出核心价值,提升城市道德内涵。坚持宣传教育、载体推进、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通过打造主题公园应景宣传、举办道德讲堂讲述评议、组织志愿服务培育践行、借助手机报定期推送等形式,使“三个倡导”24个字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编发倡议书30余万份,编印文明行为规范百例、创建知识手册等教材20余万册,全城发放,全城宣传,涵养德善力量。形成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礼遇帮扶机制,开展道德模范“故事会”巡演、事迹展和交流互动等活动,何少卿、吕桂莲入围湖北省道德模范。全市城乡建成道德讲堂300多个,每年近10万人次参与其中、接受教育。还常年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学雷锋等志愿服务,培育了“苏柳英小组”等志愿服务品牌,志愿精神深入人心。

  二、构建常效机制,增强文明创建强势。以迎接“省检国测”为重点,强化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组织调度、检查督办、氛围营造、查漏补缺等工作力度,深化创建工作,提升创建水平。组建9大工作组,将188项测评标准细化分解到66个责任单位;每年召开常委会、推进会,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市领导带队以夜访抽查、现场督查、会议督办等形式,一线指挥,强力推进。加强日常检查督查,编发创建简报、通报,下达整改督办函,同时以现场会、培训会、调度会等形式,督促解决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窗口服务等突出问题。全市创建氛围日益浓厚,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三、坚持改革创新,拓展基础创建活动。狠抓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三大基础创建活动,激活文明城市创建细胞。社区邻里守望、最美家庭、文明小区、好婆媳等创评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澜湖社区等3个省级文明社区。围绕“做文明有礼鄂州人”主题,不断深化文明交通、文明引导、文明餐桌和文明传播教育引导行动,规范市民言行,提升市民素质。研究开发使用“文明创建管理系统”,广泛开展文明诚信工商户、文明诚信窗口等“十星”活动,使之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示范工程”。 改版升级鄂州文明网,组建文明传播队伍,每月策划传播主题,唱响了网上正能量。着力深化“两创”(创文明新村、创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实现了“十星级文明户”创评的全覆盖。当前,正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以“晒家风、树新风、创十星”活动为载体,着力推动农村精神建设再上新台阶。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