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岁月洗礼 百年松鹤堂见证民族复兴路

A-   A+
发表时间:2024年01月24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回”字形阁楼

复原了老中药铺场景

黄家祖训悬挂于中堂

历经岁月洗礼,百年老建筑松鹤堂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毗邻长江北岸的荆州市江陵县郝穴镇老街,因水路交通发达,码头繁忙、商埠林立,史上曾一度有“小汉口”的别称。

清朝咸丰九年,当地中医黄书贤创办松鹤堂,为民众看病、卖药。“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这是黄氏中医几代人传承的家规,松鹤堂也因此在当地留下了悬壶济世的美名。

革命时期,徐向前元帅的夫人黄杰同志,最初从松鹤堂一带走上革命道路,后多次回家乡领导革命。抗战期间,松鹤堂的后人继承祖训,捐资捐物,救国救民,其家国情怀再次被世人称颂。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饱经沧桑的松鹤堂几经修缮,如今已成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志专家不禁感叹:松鹤堂走过的百年历史,见证着民族复兴路。

1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松鹤堂,探访老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

悬壶济世 松鹤堂树立中医药行业典范

“郝穴老字号,百年松鹤堂。用药选道地,看病开经方。拯救含灵苦,医治苍生瘝。美名留荆楚,行业树典范。”这是百姓赞美江陵老字号药铺松鹤堂医德药风的诗。

在江陵县郝穴镇老街,黄氏家族尤为显赫。江陵史志学会会长汤立中根据族谱推断,黄氏家族的兴盛,始于明末清初。到清朝乾隆年间,松鹤堂的建筑格局便成形。“最早总共有七重建筑,居住着黄氏大家族20多户小家庭。”汤立中说,由此可见,当时黄氏家族的繁荣。

19世纪中叶,因外靠长江、内通荆河的地理区位优势,郝穴镇临江码头一带的商业异常繁荣。汤立中说,当时,店铺林立的郝穴镇有多家做中药材生意的药铺,但大多是只卖药、不看病。

清朝咸丰九年,郝穴黄氏家族第七代中医黄书贤,创办了既看病又卖药的松鹤堂。“这在当时的医药行业是比较占优势的。”汤立中介绍,黄书贤年轻时在其岳父家的王庆堂药铺当学徒,学习中医中药知识。

学成后,黄书贤又到武汉叶开泰拜师学医。三年学业期满,他回乡创办了松鹤堂。松鹤堂有个行规——严格把好进货质量关,不是道地药材不准进店;严格“遵古炮制”,未经炮制的药品不准出售。

为此,黄书贤还亲手书写了“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楹联,挂在松鹤堂的中堂上,以此告诫药铺伙计遵守职业道德。

除认真经营中药材外,黄书贤还善于学习、总结,尤其擅长小儿科的诊治。当时,郝穴镇有民谣“小儿有沉疴,快请黄爹爹摸一摸”,由此可见黄书贤的威望。

到20世纪二十年代,松鹤堂聘请的先生、招收的学徒超二十人。因医药并存又医德高尚,许多病人都是慕名而来。“当时,有湖南一带的灾民求医,松鹤堂都是收半费或免费治疗。”汤立中说,松鹤堂树立了悬壶济世的典范。

家国情怀 抗战期间捐资救国救民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总指挥员贺龙等人来到郝穴的湖南会馆办公,会馆正对面的松鹤堂就成了他们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大片国土相继沦陷,各地纷纷发起“献金运动”,其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是1938年发生在武汉的“献金运动”。这场由周恩来倡议和主持的献金爱国运动,将武汉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峰。

“松鹤堂子弟及员工积极参加救国救民运动,大房女婿、女儿参军赴抗日前线。”汤立中介绍,为响应武汉“献金运动”,黄书贤的三儿媳夏顺珍还捐出两只金手镯和二百元大洋,并免费救治难民。

1941年,江陵保卫战打响,为阻止日军渡江,当地军民奋起反抗。在夏顺珍的带领下,松鹤堂积极救治伤员。“楼上、楼下,房前、屋后都住满了伤员,他们经过医治,再次奔赴战场。”汤立中说,松鹤堂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4年,夏顺珍响应政府号召,率松鹤堂全体员工加入郝穴镇中西医联合诊所。其长子黄远海以治妇科、内科杂病等远近闻名;次子黄远峰和妻子王修惠,在当地的麻风病医院工作四十多年,为防治麻风病和各种皮肤病作出了巨大贡献。

军中女杰 由此走上革命道路

松鹤堂的对街,还有一位传奇的革命历史人物——开国元勋徐向前元帅的妻子黄杰同志。据介绍,黄杰出生在郝穴镇西湖路的一个富裕人家,其原名黄书莲。按照黄氏族谱的辈分,她与黄书贤同属“书”字辈。

在黄杰两岁时,父亲不幸病逝,她和7岁的哥哥由母亲独自抚养。1924年,大伯出面做媒,准备将她许配给当地商会会长的儿子。

那年夏夜,不满15岁的黄杰愤然逃婚,独自到武汉求学,她走上革命道路也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开始。

此后,黄杰报名成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女兵队183名学员中的一员。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女兵队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第一支妇女武装,学校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恽代英、陈独秀、周恩来、董必武等都曾为学员讲课或作报告。

1927年,汪精卫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革命陷入低潮。同年秋天,黄杰回到郝穴镇的小学任教。次年春天, 18岁的黄杰受党组织派遣,到松滋县担任第一任县委书记,并化名为“桂青”,领导了声震湘鄂边界的九岭岗起义。

起义失败后,黄杰曾回松鹤堂一带暂避。后来,她秘密转移到上海,接受周恩来直接领导。此后,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黄杰都为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6年,黄杰和徐向前因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一起,并携手度过了近半个世纪。2007年6月18日,黄杰不幸病故。遵其遗嘱,其子徐小岩将军来到江陵县郝穴镇,将母亲的部分骨灰撒入长江。

传承发展 百年老建筑讲述历史故事

隆冬时节,极目新闻记者来到郝穴镇老街西湖路,探访修缮后的松鹤堂。汤立中介绍,最初共七重建筑的松鹤堂,第一重在如今西湖路的马路中间,百余年时间内,因战火、灾害和城市建设等因素,目前的松鹤堂仅剩一重建筑。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松鹤堂的整栋建筑坐南朝北,为上、下两层。门前设一大型照壁,顶部有5只仙鹤雕塑,下部中间开设一拱形门为室内入口。

进入松鹤堂内部,主体建筑为“回”字形双层砖石、木质阁楼,中部则是八方形天井。天井四周是典型的“四水归堂”与“走马回廊”形制的房屋。

回廊扶手采用栏杆与栏板构建,板上分多单元雕刻菱形纹、缠枝纹和花鸟纹,各式棂窗、木门、壁柱上也都雕刻精美纹饰,以增添建筑物的情趣。

“无论是结构,还是雕刻艺术,松鹤堂在江汉平原一带都是难得一见的古建筑遗存。” 汤立中说,百年松鹤堂见证的不仅是历史,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更好地展示松鹤堂百年历史, 2023年,江陵县启动了松鹤堂展示利用工程,以松鹤堂百年老店为切入口,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和红色文化。

如今,黄书贤的第5代传人、年纪最轻的刘铭也加入了医疗行业。他说,黄氏祖辈用几代人的济世救民、诚信行医,为后世中医药行业树立了典范。

百年松鹤堂,见证民族复兴路。江陵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松鹤堂中医药文化陈列馆,积极开展各类中医药文化传承体验活动,讲好中医药传承发展故事。(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通讯员 王博)

责任编辑:王炯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历经岁月洗礼 百年松鹤堂见证民族复兴路

发表时间:2024-01-24 来源:湖北文明网

“回”字形阁楼

复原了老中药铺场景

黄家祖训悬挂于中堂

历经岁月洗礼,百年老建筑松鹤堂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毗邻长江北岸的荆州市江陵县郝穴镇老街,因水路交通发达,码头繁忙、商埠林立,史上曾一度有“小汉口”的别称。

清朝咸丰九年,当地中医黄书贤创办松鹤堂,为民众看病、卖药。“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这是黄氏中医几代人传承的家规,松鹤堂也因此在当地留下了悬壶济世的美名。

革命时期,徐向前元帅的夫人黄杰同志,最初从松鹤堂一带走上革命道路,后多次回家乡领导革命。抗战期间,松鹤堂的后人继承祖训,捐资捐物,救国救民,其家国情怀再次被世人称颂。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饱经沧桑的松鹤堂几经修缮,如今已成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志专家不禁感叹:松鹤堂走过的百年历史,见证着民族复兴路。

1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松鹤堂,探访老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

悬壶济世 松鹤堂树立中医药行业典范

“郝穴老字号,百年松鹤堂。用药选道地,看病开经方。拯救含灵苦,医治苍生瘝。美名留荆楚,行业树典范。”这是百姓赞美江陵老字号药铺松鹤堂医德药风的诗。

在江陵县郝穴镇老街,黄氏家族尤为显赫。江陵史志学会会长汤立中根据族谱推断,黄氏家族的兴盛,始于明末清初。到清朝乾隆年间,松鹤堂的建筑格局便成形。“最早总共有七重建筑,居住着黄氏大家族20多户小家庭。”汤立中说,由此可见,当时黄氏家族的繁荣。

19世纪中叶,因外靠长江、内通荆河的地理区位优势,郝穴镇临江码头一带的商业异常繁荣。汤立中说,当时,店铺林立的郝穴镇有多家做中药材生意的药铺,但大多是只卖药、不看病。

清朝咸丰九年,郝穴黄氏家族第七代中医黄书贤,创办了既看病又卖药的松鹤堂。“这在当时的医药行业是比较占优势的。”汤立中介绍,黄书贤年轻时在其岳父家的王庆堂药铺当学徒,学习中医中药知识。

学成后,黄书贤又到武汉叶开泰拜师学医。三年学业期满,他回乡创办了松鹤堂。松鹤堂有个行规——严格把好进货质量关,不是道地药材不准进店;严格“遵古炮制”,未经炮制的药品不准出售。

为此,黄书贤还亲手书写了“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楹联,挂在松鹤堂的中堂上,以此告诫药铺伙计遵守职业道德。

除认真经营中药材外,黄书贤还善于学习、总结,尤其擅长小儿科的诊治。当时,郝穴镇有民谣“小儿有沉疴,快请黄爹爹摸一摸”,由此可见黄书贤的威望。

到20世纪二十年代,松鹤堂聘请的先生、招收的学徒超二十人。因医药并存又医德高尚,许多病人都是慕名而来。“当时,有湖南一带的灾民求医,松鹤堂都是收半费或免费治疗。”汤立中说,松鹤堂树立了悬壶济世的典范。

家国情怀 抗战期间捐资救国救民

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总指挥员贺龙等人来到郝穴的湖南会馆办公,会馆正对面的松鹤堂就成了他们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大片国土相继沦陷,各地纷纷发起“献金运动”,其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是1938年发生在武汉的“献金运动”。这场由周恩来倡议和主持的献金爱国运动,将武汉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峰。

“松鹤堂子弟及员工积极参加救国救民运动,大房女婿、女儿参军赴抗日前线。”汤立中介绍,为响应武汉“献金运动”,黄书贤的三儿媳夏顺珍还捐出两只金手镯和二百元大洋,并免费救治难民。

1941年,江陵保卫战打响,为阻止日军渡江,当地军民奋起反抗。在夏顺珍的带领下,松鹤堂积极救治伤员。“楼上、楼下,房前、屋后都住满了伤员,他们经过医治,再次奔赴战场。”汤立中说,松鹤堂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4年,夏顺珍响应政府号召,率松鹤堂全体员工加入郝穴镇中西医联合诊所。其长子黄远海以治妇科、内科杂病等远近闻名;次子黄远峰和妻子王修惠,在当地的麻风病医院工作四十多年,为防治麻风病和各种皮肤病作出了巨大贡献。

军中女杰 由此走上革命道路

松鹤堂的对街,还有一位传奇的革命历史人物——开国元勋徐向前元帅的妻子黄杰同志。据介绍,黄杰出生在郝穴镇西湖路的一个富裕人家,其原名黄书莲。按照黄氏族谱的辈分,她与黄书贤同属“书”字辈。

在黄杰两岁时,父亲不幸病逝,她和7岁的哥哥由母亲独自抚养。1924年,大伯出面做媒,准备将她许配给当地商会会长的儿子。

那年夏夜,不满15岁的黄杰愤然逃婚,独自到武汉求学,她走上革命道路也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开始。

此后,黄杰报名成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女兵队183名学员中的一员。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女兵队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第一支妇女武装,学校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育,恽代英、陈独秀、周恩来、董必武等都曾为学员讲课或作报告。

1927年,汪精卫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革命陷入低潮。同年秋天,黄杰回到郝穴镇的小学任教。次年春天, 18岁的黄杰受党组织派遣,到松滋县担任第一任县委书记,并化名为“桂青”,领导了声震湘鄂边界的九岭岗起义。

起义失败后,黄杰曾回松鹤堂一带暂避。后来,她秘密转移到上海,接受周恩来直接领导。此后,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黄杰都为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6年,黄杰和徐向前因共同的革命理想走到一起,并携手度过了近半个世纪。2007年6月18日,黄杰不幸病故。遵其遗嘱,其子徐小岩将军来到江陵县郝穴镇,将母亲的部分骨灰撒入长江。

传承发展 百年老建筑讲述历史故事

隆冬时节,极目新闻记者来到郝穴镇老街西湖路,探访修缮后的松鹤堂。汤立中介绍,最初共七重建筑的松鹤堂,第一重在如今西湖路的马路中间,百余年时间内,因战火、灾害和城市建设等因素,目前的松鹤堂仅剩一重建筑。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松鹤堂的整栋建筑坐南朝北,为上、下两层。门前设一大型照壁,顶部有5只仙鹤雕塑,下部中间开设一拱形门为室内入口。

进入松鹤堂内部,主体建筑为“回”字形双层砖石、木质阁楼,中部则是八方形天井。天井四周是典型的“四水归堂”与“走马回廊”形制的房屋。

回廊扶手采用栏杆与栏板构建,板上分多单元雕刻菱形纹、缠枝纹和花鸟纹,各式棂窗、木门、壁柱上也都雕刻精美纹饰,以增添建筑物的情趣。

“无论是结构,还是雕刻艺术,松鹤堂在江汉平原一带都是难得一见的古建筑遗存。” 汤立中说,百年松鹤堂见证的不仅是历史,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更好地展示松鹤堂百年历史, 2023年,江陵县启动了松鹤堂展示利用工程,以松鹤堂百年老店为切入口,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和红色文化。

如今,黄书贤的第5代传人、年纪最轻的刘铭也加入了医疗行业。他说,黄氏祖辈用几代人的济世救民、诚信行医,为后世中医药行业树立了典范。

百年松鹤堂,见证民族复兴路。江陵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松鹤堂中医药文化陈列馆,积极开展各类中医药文化传承体验活动,讲好中医药传承发展故事。(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通讯员 王博)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