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坚持思政育人上好“大思政课”

A-   A+
发表时间:2023年10月16日    来源:湖北文明网

“穿过‘惟楚有材’的牌坊,在中轴线上的这座建筑就是明远楼,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明远楼吗?”9月,又一批新生入学。每年9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中学”)都会给新生们安排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这堂课沿着学校的中轴线展开,从校史馆走到明远楼,一路行走,一路学习。

实验中学创办于1920年,地处明清武昌贡院旧址,走出了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等一批杰出校友。“百年校史不只是一所学校自身的历史,更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该校副校长邓伟介绍,学校利用校史文化上好大思政课,让学生在浸润滋养中传承先辈精神,树立坚定理想信念。

“打卡”校史馆、参观校友纪念墙……

思政教育融入学校方方面面

“走进校史馆,看到1965届学生书写的听课笔记,感觉在隔着时空与优秀的前辈们对话,很神奇、很震撼。”近日,实验中学高一新生魏光佑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前往校史馆参观学习。

校史馆中陈列着学校的珍贵物件,不仅有民国时期学校的建筑模型,还有学校前身清朝贡院全景图。“我虽然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少年,但我心灵不脆弱!”1945年,学子喻永绶在作文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如今他的作文本被珍藏在校史馆中,引得新生纷纷驻足观看。

参观过程中,魏光佑还对学校“忠毅勤朴”四字校训印象很深。“看到百年来学校多少届的高中生都在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这种精神也鼓舞了我。接下来我会加倍刻苦,向先辈们学习。”

“校史,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标识,也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校史,激励学子们奋发向上,实验中学组建了两支“校史馆师生讲解团”,讲解团成员们会在重要时间节点为参观者讲解学校的历史沿革,让学生们在榜样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除了校史馆外,我校还在2020年年底设计建立了抗美援朝校友纪念墙,邀请抗美援朝英雄校友陶伟为纪念墙揭幕。”邓伟介绍,抗美援朝校友纪念墙上记录了300余名参战的实验中学学子姓名。

“70多年前,这些先辈们投笔从戎,奔赴战场,他们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祖国。”每每走过纪念墙,该校高三学生姚佳乐都颇有感悟。

邓伟介绍,如今校园内,学生目之所及满是用校训“忠”“毅”“勤”“朴”命名的文化景观,“学校还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形象以浮雕形式设计在教学楼大厅的墙面上,学生们进进出出就能耳濡目染”。

情景探究、案例分析、实践体验

思政课堂有了“新三宝”

“今天课前的时政点评话题是:亚运会,随机邀请一位同学围绕这个话题跟我们分享下自己的感受。”10月8日,在实验中学高三思政教师胡翠花的课上,时政点评环节照例上演。

时政点评是胡翠花和学校思政教研组老师们共同创新的一种课程形式。每堂思政课胡翠花都会留出5分钟时间,邀请一位学生点评当下的时政热点。“了解时政能让学生们有‘事事关心’的意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胡翠花表示,只有将思政课本知识和国家大政方针相结合,思政课才能“活”起来。

“我觉得这届亚运会乒乓球比赛非常出彩。”“这届亚运会的配乐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我从赛场上感受到了磅礴的生命力。”围绕亚运会相关话题,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除了课前的时政点评外,胡翠花所带的班级还自创了“新闻30分钟”,利用中午空闲时间,学生们会自主读报交流。

“在思政课上养成了习惯后,我会不自觉地去关注热点话题,在家也会和父母一起讨论新闻,了解时事动态,感觉思政课已经延伸到课外了。”胡翠花的课堂创新让学生勾乐陶受益良多。

“我们教研组还尝试推出过思政辩论赛,很受学生欢迎。”提到辩论赛,胡翠花语带自豪。近日,一场辩题为“佛系标签对青年学生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就吸引了实验中学全体高二学生的参与,思政课也由此打破了班级与班级间的界限。

近年来,实验中学依托思政课课堂,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让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外。“思政辩论赛、模拟法庭、情景剧表演……这些都是学校在思政课形式上的创新之举。”邓伟表示,情景探究、案例分析、实践体验正成为思政课堂的“新三宝”。

走出教室,走进红色场馆自然景观

“思政课居然还能这样上!”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实验中学高三学生程昊宇和张翔宇利用休息时间走遍了学校附近的红色景点。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辛亥革命纪念馆……一边打卡一边回顾。回忆起两年前的一堂思政课程昊宇记忆犹新。

那堂思政课以“走遍大武汉”为主题,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有序地前往周边红色景点,接受红色教育。刚上高中的程昊宇惊喜地发现,“思政课居然还能这样上!”“在红色景点实地走了一遍,这个感受是不一样的。那次的经历启发了我要坚持身体力行,要重视实践,要去亲身感受和体会,学习思政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我们可以厚植家国情怀,培育实践能力,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张翔宇补充说。

多年来,实验中学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团员意识教育,利用武昌江滩、沙湖公园等自然景观,广泛开展生态研学活动,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边界,坚持上“大思政课”。

邓伟表示,未来,学校将一如既往创新拓展“守正德育”的实施路径,丰富和挖掘活动内容,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更上一个台阶,扎实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专家点评>>>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红色校史是学校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好红色校史资源,对守好党的教育阵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充分挖掘百年校史红色资源,多措并举开展系列红色教育,让学生在浸润滋养中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长江日报记者余睿 通讯员熊山

责任编辑:李欢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027-87238963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坚持思政育人上好“大思政课”

发表时间:2023-10-16 来源:湖北文明网

“穿过‘惟楚有材’的牌坊,在中轴线上的这座建筑就是明远楼,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明远楼吗?”9月,又一批新生入学。每年9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中学”)都会给新生们安排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这堂课沿着学校的中轴线展开,从校史馆走到明远楼,一路行走,一路学习。

实验中学创办于1920年,地处明清武昌贡院旧址,走出了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等一批杰出校友。“百年校史不只是一所学校自身的历史,更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该校副校长邓伟介绍,学校利用校史文化上好大思政课,让学生在浸润滋养中传承先辈精神,树立坚定理想信念。

“打卡”校史馆、参观校友纪念墙……

思政教育融入学校方方面面

“走进校史馆,看到1965届学生书写的听课笔记,感觉在隔着时空与优秀的前辈们对话,很神奇、很震撼。”近日,实验中学高一新生魏光佑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前往校史馆参观学习。

校史馆中陈列着学校的珍贵物件,不仅有民国时期学校的建筑模型,还有学校前身清朝贡院全景图。“我虽然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少年,但我心灵不脆弱!”1945年,学子喻永绶在作文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如今他的作文本被珍藏在校史馆中,引得新生纷纷驻足观看。

参观过程中,魏光佑还对学校“忠毅勤朴”四字校训印象很深。“看到百年来学校多少届的高中生都在努力学习、奋发向上,这种精神也鼓舞了我。接下来我会加倍刻苦,向先辈们学习。”

“校史,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标识,也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校史,激励学子们奋发向上,实验中学组建了两支“校史馆师生讲解团”,讲解团成员们会在重要时间节点为参观者讲解学校的历史沿革,让学生们在榜样的引领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除了校史馆外,我校还在2020年年底设计建立了抗美援朝校友纪念墙,邀请抗美援朝英雄校友陶伟为纪念墙揭幕。”邓伟介绍,抗美援朝校友纪念墙上记录了300余名参战的实验中学学子姓名。

“70多年前,这些先辈们投笔从戎,奔赴战场,他们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祖国。”每每走过纪念墙,该校高三学生姚佳乐都颇有感悟。

邓伟介绍,如今校园内,学生目之所及满是用校训“忠”“毅”“勤”“朴”命名的文化景观,“学校还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形象以浮雕形式设计在教学楼大厅的墙面上,学生们进进出出就能耳濡目染”。

情景探究、案例分析、实践体验

思政课堂有了“新三宝”

“今天课前的时政点评话题是:亚运会,随机邀请一位同学围绕这个话题跟我们分享下自己的感受。”10月8日,在实验中学高三思政教师胡翠花的课上,时政点评环节照例上演。

时政点评是胡翠花和学校思政教研组老师们共同创新的一种课程形式。每堂思政课胡翠花都会留出5分钟时间,邀请一位学生点评当下的时政热点。“了解时政能让学生们有‘事事关心’的意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胡翠花表示,只有将思政课本知识和国家大政方针相结合,思政课才能“活”起来。

“我觉得这届亚运会乒乓球比赛非常出彩。”“这届亚运会的配乐可以说是神来之笔!”“我从赛场上感受到了磅礴的生命力。”围绕亚运会相关话题,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除了课前的时政点评外,胡翠花所带的班级还自创了“新闻30分钟”,利用中午空闲时间,学生们会自主读报交流。

“在思政课上养成了习惯后,我会不自觉地去关注热点话题,在家也会和父母一起讨论新闻,了解时事动态,感觉思政课已经延伸到课外了。”胡翠花的课堂创新让学生勾乐陶受益良多。

“我们教研组还尝试推出过思政辩论赛,很受学生欢迎。”提到辩论赛,胡翠花语带自豪。近日,一场辩题为“佛系标签对青年学生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就吸引了实验中学全体高二学生的参与,思政课也由此打破了班级与班级间的界限。

近年来,实验中学依托思政课课堂,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让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外。“思政辩论赛、模拟法庭、情景剧表演……这些都是学校在思政课形式上的创新之举。”邓伟表示,情景探究、案例分析、实践体验正成为思政课堂的“新三宝”。

走出教室,走进红色场馆自然景观

“思政课居然还能这样上!”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实验中学高三学生程昊宇和张翔宇利用休息时间走遍了学校附近的红色景点。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辛亥革命纪念馆……一边打卡一边回顾。回忆起两年前的一堂思政课程昊宇记忆犹新。

那堂思政课以“走遍大武汉”为主题,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有序地前往周边红色景点,接受红色教育。刚上高中的程昊宇惊喜地发现,“思政课居然还能这样上!”“在红色景点实地走了一遍,这个感受是不一样的。那次的经历启发了我要坚持身体力行,要重视实践,要去亲身感受和体会,学习思政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里,我们可以厚植家国情怀,培育实践能力,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张翔宇补充说。

多年来,实验中学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辛亥革命纪念馆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团员意识教育,利用武昌江滩、沙湖公园等自然景观,广泛开展生态研学活动,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的边界,坚持上“大思政课”。

邓伟表示,未来,学校将一如既往创新拓展“守正德育”的实施路径,丰富和挖掘活动内容,推进立德树人教育更上一个台阶,扎实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专家点评>>>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芳:红色校史是学校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好红色校史资源,对守好党的教育阵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充分挖掘百年校史红色资源,多措并举开展系列红色教育,让学生在浸润滋养中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长江日报记者余睿 通讯员熊山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