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月19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湖北代表团中的4位代表——社区党委书记桂小妹、医院副院长陆小霞、社区党支部书记顾娟、村党支部书记翁新强。大家认为,为民解难题,需要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 社区党委书记桂小妹代表:
特色楼栋不仅是居民的家,也是议事厅
“要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街道青和居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桂小妹代表,在谈及社区治理的秘诀时说。
青和居社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改回迁区域,也是武汉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困难群众多、老年人多,人员流动性大,社区治理难度大。桂小妹带着社区党员、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成立了“天天敲门组”,每天登门和居民沟通,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和困难。
小孩没地方托管,社区便为居民开办“四点半学校”,免费托管;邻里有矛盾,桂小妹统筹社区法官、律师、民警等力量开设“顺顺吧”;老人反映吃饭难,桂小妹和同事们建起“好味到食堂”,每天为老人送餐……桂小妹介绍,通过“天天敲门”,上门服务,“敲”走了棚改居民养鸡种菜、乱停乱放等坏习惯,也“敲”出了大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让桂小妹认识到,“疙瘩要在基层解”。
电动车充电问题是很多社区头疼的问题。此前,青和居社区建有16个停车棚,能停放700多辆电动车。随着居民陆续入住,小区里的停车棚不够用,部分居民“推车上楼”“飞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
从2018年开始,桂小妹就带领同事紧盯这块“硬骨头”。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4年来,社区新建14个电动车停车棚,停车难大大缓解。与此同时,社区还在楼栋门厅处安装“U”形桩,在电梯里安装阻拦装置,“推车上楼”现象基本没有了。
今年以来,桂小妹一直在忙活特色楼栋计划。青和居社区共有19个楼栋,每个楼栋将根据自己的特色进行打造。如某栋老年人多,就把楼栋打造成方便老年人生活的环境;某个楼栋爱跳舞的居民多,就打造成舞蹈特色楼栋,成立楼栋舞蹈队。目前,“和谐”楼栋和“和善”楼栋已经打造完成。未来,楼栋不仅是居民的家,也是议事厅,楼栋里的事在楼栋大厅就能解决。
十年间,青和居社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过上了推窗见绿、下楼赏景的幸福生活。“新时代十年,每一份收获都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是人民创造的。”桂小妹表示,下一步要带领社区党员、物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解决高空抛物等老百姓头疼的问题,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 医院副院长陆小霞代表:
用精湛医术守护儿童健康家庭希望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守护儿童健康,就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在“苦累穷”的儿科,武汉儿童医院副院长陆小霞代表一干就是25年。
“精湛的医术是医生的立身之本,要练就‘一眼识别’的能力。”陆小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一次,一位妈妈抱来9个月大的婴儿,说孩子反复咳喘,吃药也不见好。陆小霞仔细询问生活习惯后找准了病因——平时宝宝一哭,妈妈就认为他饿了,给他喂奶,孩子吃奶太多,胃食道反流造成慢性误吸,导致反复咳喘。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多发病、常见病。2016年,武汉儿童医院牵头成立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陆小霞与儿科同行搭建起呼吸疾病分联盟,有了这个平台,基层医院儿科医生也能与陆小霞讨论病情、申请疑难会诊。她和同事们每年都到基层医院开展义诊,参与查房、讲课,强化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诊疗。
“看到孩子们从疾病中康复,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义无反顾、继续前行。”陆小霞说,如今,人民群众在“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成就上追求“强起来”,医疗、健康与百姓的“幸福感”息息相关。“呵护儿童健康成长是我的初心,我将坚持医者仁心,深耕一线,以专业医术守护孩子生命健康。”
■ 社区党支部书记顾娟代表:
发动群众自治,社区治理满意度更高
顾娟代表是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王家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家河社区位于何店镇中心,那里的居民都习惯称呼她“娟姐”。扎根在基层社区的这些年,顾娟每天都会接触老百姓的“家长里短事”。
王家河社区人口不算多,面积也不大,但这个“小地方”管理难度可不小——外来人员多,非户籍人口占比达到40%。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社区内矛盾纠纷频发。
为此,顾娟尝试着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在社区成立志愿社团,并组建了“我爱我家”志愿联盟理事会。随着志愿者规模的不断壮大,居民自治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服务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社区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改善,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实现了从“你要管”到“我们要治”、从“你的社区”到“我们的共同家园”的转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顾娟谈起了今年的一件小事。社区的不少居民都有在河边洗衣、洗菜的习惯,久而久之河边的踏板出现破损需要修缮。以往都是居委会经过讨论后,在党员代表大会上通过,然后动工修缮,但完工后,总有居民说宽了、窄了、高了、矮了。
这次,顾娟把群众发动起来,在修缮踏板前到居民家走访,召集居民开会,去现场商量,然后请居民们推选一位负责人,收集大家的意见,汇总后反馈给社区。施工过程中,居民们主动分工,谁负责盯材料,谁负责找泥瓦工……最终,修缮后的踏板让所有居民都满意。
此次参会,是顾娟第一次到北京。她说,今年是她在基层工作的第10个年头,这十年,她见证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坚强有力。
“把群众发动起来,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主人翁,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那么不管做什么事,群众的满意度都会更高。”顾娟认为,要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关键。
■ 村党支部书记翁新强代表:
提档升级原有村道,发展长效产业增收
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翁新强代表,在谈及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后返乡工作的选择时说,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农村发展太需要年轻人加入。
大学毕业后,翁新强进入某知名企业做销售。2014年8月,翁新强回家陪父母过中秋节,看到公路两侧的撂荒地、破败不堪的土房子,尤其是听到在外挖煤村民遭遇事故的消息后,他萌生了辞职返乡创业、带领乡亲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念头。
父母反对,同事不理解,他们说:“你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走出了大山,你这回来不是瞎折腾吗?”翁新强用行动作出了选择。2015年,翁新强通过湖北省大学生村官统考,被分配到小新川村工作,成为村主任助理。
小新川村地处鄂西北边陲,地扼秦楚要冲,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是典型的高寒乡镇。最高海拔1799米,昼夜温差大,阴坡地居多且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较低。
“小新川村最大的问题就是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从我们村子到乡政府,开车需要两个多小时。怎样带领村民致富?怎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我日思夜想的问题。”翁新强回忆。
要想富,先修路。村里唯一一条通向山外的水泥路已经严重损坏,不能通行。翁新强先后争取到4000余万元资金,对原来的通村路进行提档升级。道路扩宽了,大小车辆可以畅通无阻开到村里来。
“只有发展长效产业,才能帮助老百姓致富。”翁新强介绍,小新川村村“两委”带领群众发展三大产业——烟叶、中药材(五味子)和特色养殖。目前,村里不仅有烟叶、中药材等产业,还养殖有秦巴黄牛、马头山羊和黑毛猪。
五味子产业目前已经辐射鄂陕两省三县18个乡镇的60多个村,签约种植户782户,累计带动回汉两族群众发展五味子种植基地4100余亩,五味子相关系列产品销售额达1200余万元,累计带动鄂陕两省500余户实现增收脱贫。
近几年,翁新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争取到教育、医药专项扶持,投资300余万元扩建新川中心小学,新建的村卫生室设施齐全,让群众医疗健康更有保障,4G网络全覆盖,无线网走进百姓家。他自豪地说:“外出打工的都纷纷回乡,村里人气越来越旺。”(长江日报特派 记者张维纳 记者蔡欣星 刘嘉 汪文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