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志愿者在宜昌东站为旅客服务。 记者黄翔 摄
打造理论宣讲品牌,以“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阐释,筑牢全民信仰之基;层层选树身边榜样,在尊崇、学习中激发崇德向善正能量,推动实现“宜昌好人”向“宜昌人好”蝶变跃升;专项行动纠治“顽疾”,倡导“十文明”实现“十不见”,力促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直面民生痛点细节,从20多个小切口下绣花功夫,家门口的新变化触手可及……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踏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之路的宜昌,正努力让文明成为城市的鲜明底色。
理论宣讲网上千万次点击——
“微微道来”筑基信仰之城
“问我今天讲什么,六中全会有提纲,‘两个确立’要牢记,‘十个坚持’记心上,精神实质要领会,初心使命不能忘……”
这是伍家岗区伍家乡金燕子理论宣讲队创作的《六中全会明方向》。这支宣讲队多次深入主题公园、社区楼院,用快板等方式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实况经录像制作,上传到三峡宜昌网、三峡云客户端的“微微道来”专题,网上点击量超过20万次。
宜昌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不断筑牢信仰之基,着力打造信仰之城。
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为让宣讲“接地气”“冒热气”,宜昌在市级层面持续打造“微微道来”理论宣讲品牌。品牌创建以来,推出“微理论”文章57期,“微视频”126期,网络点击量超1017万人次。
在“微微道来”的示范带动下,伍家岗“岗上开讲”、猇亭“猇知以理”等系列理论宣讲品牌各放异彩,乡镇(街道)、相关市(县)直单位以及基层党组织也建立了“飞燕”“石榴籽”“金燕子”等宣讲品牌和宣讲队伍,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宜昌还通过放红色电影、读红色经典等方式,推动“四史”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掀起“四史”学习热潮,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
“今后会认真品读红色经典,学习先辈们的高尚品质,增添前进动力。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参加完“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读书学史活动后,宜昌市外国语初中学生裴冉竹激动地说。
31万志愿者演绎“宜昌人好”——
榜样力量激发崇德向善
她通过网络开展助学,17年来,带领团队与与2000多名国内外爱心人士结缘,筹集助学善款3088多万元,让4600多名困难学生上学读书,其中有1500多名受助学生考上大学。她叫刘发英。
他作为一名的哥,连续22年免费接送残疾人,18年坚持免费接送高考学生,并牵头建立秭归在宜流动党支部和秭归县在宜农民工服务中心,成为850多名秭归籍流动党员和4万多名农民工的“娘家人”。他叫王华君。
……
一个个普通的名字背后,总有鲜活动人的故事。
近年来,宜昌大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选树宣传,建设“宜昌好人馆”,推动实现“宜昌好人”向“宜昌人好”蝶变跃升。累计推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4人(组)、中国好人112人、湖北省道德模范14人。
同时,广泛开展“最美护士”“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最美驻村干部”等12类“最美”人物评选,把聚光灯打向普通劳动者,树立爱岗敬业、担当善为的风向标。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宜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力量,让更多凡人善举成为传递文明的火种。
8月31日11时55分,市民郭秋晨在“宜昌志愿”网络平台上点单:“我的孩子生病需要去中心医院江南院区看病,求车。”4分钟后,就有志愿者接单,及时将郭秋晨及孩子送到了医院。
“宜昌志愿”平台自6月17日正式上线以来,城区注册志愿者已达31万余人,每5个居民就有1人是志愿者,拥有志愿服务队2026支,活动次数达9100余次,常态实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1590个。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宜昌火车东站、境内各高速路出口、常态化核酸检测各便民服务点……一抹抹“志愿红”,拼出城市的安宁祥和。
在宜昌,人人崇尚志愿者,人人争做志愿者,“志愿之城”呼之欲出。
12万义务监督员上岗履责——
倡禁鲜明促进文明养成
文明城市创建,地方立法先行。
2021年12月31日,《宜昌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
怎样让《条例》落地,有效引导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宜昌把《条例》纳入各单位必学内容,并通过线上有奖答题、编印《条例》“口袋书”和宣传折页、设置公益宣传广告牌等方式,广泛开展条例宣传,引导市民争做文明宜昌人。
今年初,结合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施行,宜昌从日常生活实际切入,从细微之处鲜明提出倡导什么、禁止什么,开展倡导“十文明”、实现“十不见”专项行动。
倡导“十文明”,即倡导文明出行、文明驾驶、文明旅游、文明用餐、文明上网、文明服务、文明排队、文明观演、文明经营、文明养犬;实现“十不见”,即实现不见白色垃圾、不见烟头、不见积存垃圾、不见出线(店)经营、不见乱停乱放、不见乱贴乱画、不见乱牵乱挂、不见空中“蜘蛛网”、不见阳台和楼道乱堆乱放、不见遛狗不牵绳和流浪狗。
为了让“十文明”“十不见”专项行动实现既定目标,宜昌在学校和社区聘请义务监督员。
9月21日,宜昌各中小学校给同学们发了一份特别的“聘书”,全市12万中小学生成为家庭文明行为宣传员和监督员,发挥“小手牵大手”作用,引导青少年带动家庭践行文明行为。目前,城区共有3000余名义务文明监督员每天活跃在各居民小区,主动服务奉献。
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文明宣传引导行动全面铺开,文明理念春风化雨、浸润人心,逐渐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此外,探索建设社区“德育加油站”74家,通过“小小民事调解员”、社区模拟法庭等形式,创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生态小公民”教育活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
20多个小切口下绣花功夫——
共同缔造齐创美好生活
“电线、网线这些‘蜘蛛网’不见了,电动自行车有地方充电了,晾晒衣物也有固定位置了,街头公厕也多些了。”说起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带来的身边新变化,西陵区学院街道翁家堰社区居民韩友年话匣子收不住。
“把文明创建作为永不落幕的民生工程来抓。”市委、市政府诺出行随。
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市委分管领导每周碰头研究、每月专项调度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2万余名党员干部、网格员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管理,锚定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精准学标、对标、贯标,助力7000多个网格创建工作有效落实。市民广泛参与,通过协商议事会等形式,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缔造幸福美好生活。
宜昌把深化文明创建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筑堡工程结合起来,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20多个小切口上以绣花功夫打磨提升文明水平。
——停车难?着力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场景,2237个停车场36.3万余个泊位接入系统平台。今年以来,新建公共停车位5710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新增小区停车位6323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车位642个,“先离场后付费”、“无杆”停车、“扫码一次、全城通停”等功能,让停车难得到明显缓解。
——晾晒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14个小区增设了晾衣杆,共惠及10.34万户居民。另有111个老旧小区正在改造中,将按照“应建尽建,能建尽建”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晾衣杆建设。
——办事难?“城市大脑”建设加快,力推“一窗通办”、“一事联办”,“一次办好”事项占99.8%,64.2%事项为“即办件”立等可取,政务自助一体机布进社区和金融网点,144个事项24小时不打烊,减少群众东奔西跑之苦、上下找人之烦。
——休闲场地不够?统筹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改造、拆违建绿、拆违添景等工作,拆除城区违建137.8万平方米,腾退还绿1.24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12处、运动场地78个,把更多城市空间还给市民。
——通行有障碍?城区全路普查,有效解决道路缘石与人行横道之间无障碍通行问题,844处缘石坡道实现“零高差”,维修人行道29.55万平方米,让市民出行更放心;换装新型窨井盖5804套,让“哐当”响不再打扰市民生活。
除此之外,今年还为787个小区安装了充电桩,新建改25座公厕投入使用……这些小细节,彰显了宜昌人“节节高”的幸福生活。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宜昌迎客598万人次,许多游客表示,看中的就是宜昌的文明底色、山水韵味。
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一体推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宜昌必将结出“人城共进”、惠民利民、近悦远来的更多硕果。(三峡日报全媒记者陈曦、宜昌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