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风扑面来——新西村“义门陈”农耕文化陈列馆探访记

A-   A+
发表时间:2022-09-29 09:37    来源:湖北文明网

农耕文化陈列馆内景

农耕文化陈列馆外展区,农民耕田铜雕

  传统宗祠与农耕文化相遇,会碰撞出什么火花?9月16日,张沟镇新西村陈氏祠堂,竣工不久的越舟湖农耕文化馆迎来一拨又一拨参观者。

  一座传统的祠堂怎么会建起文化陈列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工具的演变史,建农耕文化馆,既能丰富祠堂文化内涵、提升祠堂文化品位,也促成了宗祠文化从祭祀祖先、传承家风到记忆农耕、感知民俗的飞跃。”义门陈牛公庄理事会会长陈守红说。

  一座宗祠,见证着历史,也承载着一代代乡亲子嗣的浓厚乡愁。历经几百年风雨洗礼,翻新后的陈氏祠堂已成为村中那道最美的人文风景。“尽管农耕时代渐行渐远,农耕器物也逐渐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无疑是现代社会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记录农耕文明,传承赓续文脉。”陈守红说。

  自2019年起,一班人深入各乡镇抢救性收集各类传统农、用具,挖掘越舟湖农耕文化,并依托陈氏宗祠大小厢房筹建越舟湖农耕文化馆,再现世代村民在越舟湖这片土地男耕女织、亦耕亦渔的劳作场景,感悟婚丧嫁娶、年节喜庆的民俗礼仪。

  在乡贤宗亲的捐助支持和村民踊跃参与下,今年清明节,越舟湖农耕文化馆正式开馆。而今,踏入这个历史悠久的宗祠,人们依旧能品味到当地特色的农耕文化。从农具农用类展厅、渔具纺织类展厅,漫步至民俗礼仪类展厅,每一展厅无不是青砖灰墙、中式门窗、格栅式吊顶、仿古式宫灯设计。

  聚焦“村文化的展示窗口”这一定位,宗祠人员将陈列的犁、耙、测子、花罩、石磙、脚踏水车等物品一一进行刷漆防腐处理,分门别类放入陈列馆,每件物品附上文字说明,注明物品名字、用途等。

  “这种小网有什么用途?”“捕鱼用。捕鱼时,堵住小的一头,大的一头朝着水流,鱼游进来了,就出不去了。”面对参观人员抛出的一个又一个好奇的疑问,祠堂工作人员一一耐心作答。

  此外,八仙桌、冲担、藕锹、渔籇、蓑衣、木屐等等,人们熟悉或不熟悉的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品,很大部分都能在这里看到。

  在祠堂门前,宗祠人员还别有用心地设置了外展区,将农耕文化与园林绿化融为一体,在农耕文化园里摆放木船,设置石碾和农耕雕像,并安装脚踏龙骨水车供人们体验。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义门陈牛公庄理事会荣誉会长陈江发介绍,近年来,陈氏宗祠注重在祠堂的活化上下功夫,在尊重、保护、传承古祠堂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和社会教育价值,将古祠堂打造成乡愁记忆的殿堂、乡风建设的阵地、乡俗传承的平台,助力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基因为宗祠“铸魂”,在古与新的碰撞中,陈氏祠堂正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今,陈氏宗祠被注入新内涵,成为当地的基层善治阵地、文化集散阵地、新时代先进文化传播阵地。

  从最初的祭祀祖先,到成为私塾,宣讲学教礼法,再到如今成为乡风馆、文化展示厅。古老的祠堂不断融入新时代文化元素,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茶余饭后的学习场所,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学子走进祠堂开展研学,成为当地人民记住乡愁、留住乡情的重要场所。(文/图 仙桃日报全媒记者 张曼 晴霄)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