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划线后,车停在车位里。没有乱停乱放,小区看着美多了。”29日,吴都社区食品小区居民刘梅赞叹地说。
施划停车位、加装电梯、改造雨污管网、建幸福食堂……近年来,鄂城区变“管理”为“治理”,把一桩桩好事实事,办在老百姓的贴心处、心坎上。
从“管”到“治”,一字之差,却是理念的变化。鄂城区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居民需求“站C位”,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进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致力于创新治理体系、走好善治之路。
日前,记者走进城区各小区,探寻幸福家园、共建共享的“鄂城实践”。
“老潘,今天要讨论小区的绿化和停车问题,早点去!”8月18日14时,一声邀约打破午后的一片静谧,神采奕奕的纪昌华边说边加快脚步。
纪昌华是油厂小区党支部书记,潘协刚是楼栋长。他们赶着去江城社区参加“议事会”。
油厂小区10#楼(共10间平房)建于1956年,2004年油厂改制,原油厂清算小组将该楼房屋整体移交给江城社区使用和处置。2018年8月,该楼房屋被鉴定为D级危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经居民代表会议决议,曾经的危房拆除了。然而,腾出来的空地是建花坛、停车场还是建休闲小广场?居民们意见不一,于是社区便召开此次圆桌“议事会”。
“我建议建花坛种花,这样空气好。”“我建议建停车场,小区秩序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积极,气氛热烈。
在民主协商中凝聚共识,在多方参与中聚人成事。江城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打造“议事厅”,畅通居民发声渠道,提供居民议事协商平台,及时了解辖区居民所反映和关心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议事厅’的设立让群众有了集体讨论问题的地方,群众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纪昌华说,“我们把收集上来的意见进行梳理,再安排人员去落实,实现矛盾化解不出社区。”
作为全市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点,江城社区大力打造“江城议事厅”品牌,让居民在家门口的“公共议事厅”参与小区治理、分享美丽家园建设成果,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
决策共谋聚民智,同样发生在滨湖社区。坐落于洋澜湖边的涌泉小区,建于2001年,是原市工商局职工宿舍。2栋楼里,住着96户住户近300人。以前,这个小区无公共活动空间,想锻炼无健身设施。
今年,社区“流动办公桌”入驻该小区楼栋收集居民诉求时,大家一致提议建一个小广场。民有呼,我有应。在社区的组织下,杂乱的垃圾堆变成了露天小剧场,还增加了80个便民晾衣架。
滨湖社区依托“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党员干部对53个小区2000多户居民一一上门走访,发动大家献计献策,居民们强烈反映的6大类30多个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要以党员‘干’带动群众‘跟’,真正变‘你和我’为‘我们’。”社区党委书记周思夷说。
“在‘共同缔造’过程中,鄂城区在社区广泛建立的五级党组织体系发挥了关键作用,让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同围一张桌、同坐一条凳、同商一件事。”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党组织犹如钢筋,人民群众是混凝土,两者凝固在一起,才能让基层治理的根基坚如磐石。”周思夷说,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基层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一定能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建设齐抓共管小区多元共治
8月26日,吴都社区食品小区出入口,小车进出智能道闸自动识别,居民进入小区自由刷卡,人车合理分流。
食品小区是一个30多年的老小区。以前,这里环境脏乱、停车无序。粉刷墙面、更换落水管、新增停车位、安装智能道闸和门禁系统……7月初,社区通过“民生茶馆”议事,引导居民通过民主协商,自筹资金对小区进行了改造。
“通过众筹15万元,解决了一些‘老大难’问题!”吴都社区党委书记余承岑说,此前,食品小区是开放式的格局,给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和压力。社区和业委会商讨后,决定筹集资金改造小区。
“每个家庭出资2000元,用于修复屋顶漏水,做护栏、安装智能道闸和门禁系统等。”余承岑说,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改造工程全面完工。
而最让居民津津乐道的,是新增了智能充电桩、停车位和拖走了多辆锈迹斑斑的“僵尸车”三件大事。“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腾出了公共空间,我为业委会点赞。”居民宋军峰竖起大拇指说。
“业委会充当沟通的桥梁,业主自筹资金,社区、物业积极配合,不仅让老旧的设施设备得以更换,增加了公共活动空间,还搭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让邻里之间亲如一家人。”居民周红斌说道。
江城社区居民有10100余名,矛盾纠纷在所难免。该社区在辖区内10个小区建立了“红色网格驿站”,收集居民需求和调解矛盾。
社区党委书记李仁姣介绍,小区党支部入驻网格驿站,社区、红色物业党员群众、下沉干部及志愿者组成“敲门组”上门服务,让一些小矛盾、小摩擦,通过“拉家常”在家门口化解。
在锦江苑小区,居民陈年武真切地体会到患难见真情。
去年,陈年武在城区一家装饰公司打工。在装修一家门店时,不慎摔伤,内骨骨折住进了医院。而住院费用这家装饰公司不管,一家人悲愤且无助,只好到社区求助。
社区请来驻社区顾问,由顾问提供法律援助,并介入调解,几经周折,终于为其争取到了相关赔偿,陈年武深深感动。
“小区事务看似不起眼,却构建起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感知。”李仁姣说,社区建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机制在处理矛盾中,可取长补短、互相补位,形成合力。在这个思维指引下,小区楼顶漏水、健身器材损坏、房屋归属权等诸多问题都被一一化解。
菜园头社区活跃着一支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他们由党员、退役军人、入党积极分子、志愿者组成,平均年龄53岁,是治安管理、社区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52岁的叶群芳每天义务打扫楼道,从顶楼到一楼拖得一尘不染。
64岁的祝寿俊长期自备一根特制竹竿,每次小区下水道堵塞,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58岁的宋凳亨没事就楼上楼下串门,在聊天中收集小区居民的“烦心事”。一次,对门的余娜因怀孕要去娘家咸宁住几个月,她便将家里的钥匙送到宋凳亨家,请他帮忙为家里养的鱼喂食和花浇水。
“共同缔造”核心在共同,根本在让群众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中共享满意感,在“人人尽力”中获得幸福感。只有让群众参与了全过程,才能在共同缔造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发展成效共评幸福成果共享
“同学们,谁能讲讲平日里都看过哪些书?其中让自己最受启发的是哪本书?”授课老师胡静雯刚提出问题,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气氛活跃。
24岁的胡静雯是一名党员教师,也是寿昌社区七彩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自前年起,每个周末,她和徐蓉等几名老师,义务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
市教育局是寿昌社区的共建单位。该社区充分发挥共建单位资源优势,创新开启“党建+共建”工作模式,建立辖区单位、挂点部门、在职党员三方联动机制,打造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优势发展的新模式。
为使党员下沉有温度,服务群众走深走实,寿昌社区全面推行“群众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服务模式,居住在该社区的1303名在职党员通过“凤凰e先锋”平台,入网格、进楼栋,认岗、认事、认亲。
“您好,您刚刚反映楼下自来水管破裂,具体是在哪个位置?”
住在黄金花园小区的柯小胜,在微信群里发布一条消息,不到30分钟,小区党支部人员就联系上他。赶到现场核实情况后,支部人员迅速在微信群派单,2名党员迅速接单,第一时间联系上自来水公司,经过维修施工,水管破裂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同时,寿昌社区还大力开展党员“领岗诺责”活动,制定积分制管理星级化评定办法,激励在职党员多接单、接好单,提高党员服务精准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群众获得感。
在职党员融入社区、服务群众,用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治理模式,用亲人般的关怀全力满足好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释放社区治理新效能。
开展文明楼栋评审,是社区致力缔造居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抓手。
在菜园头社区,由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负责人、网格支部书记、居民代表、社区干部等组成的15名评审团成员,来到水木清华小区进行文明楼栋评审。
自今年5月起,菜园头社区开始评选文明楼栋,成立评审团,每周五进行一次评审。
“邀请居民共谋小区工作、共评建设效果,走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走向社区楼栋这一延伸阵地,持续提升社区工作中居民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居民对社区的责任感、认同感、归属感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菜园头社区党委书记许红艳说。
“我们将推动共同缔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推动共同缔造向全街道铺开,让一个个‘盆景’串点成片。”凤凰街道负责人说。(鄂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 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