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红,文明风——鄂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系列报道之三

A-   A+
发表时间:2022-08-23 14:51    来源:湖北文明网

  近期,鄂州持续高温,东沟镇茅圻村200多位60岁以上老人被该村“巧巧工作室”重点关注。“大多数老人家里没有空调,即使有也不一定舍得用。”工作室负责人余巧说,“巧巧工作室”近百名志愿者坚持每天上门走访,随时掌握老人身体状况。如老人有外出需要,由工作室成员代为跑腿。

  “巧巧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从最初两三人发展到目前全镇200余人,工作室已成为当地志愿服务品牌,逐步形成群众点单、工作室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全链条志愿服务模式。

  近年来,在鄂州城乡大地,人人争当志愿者,个个参与志愿服务,志愿精神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辉映着文明进步、城市发展。

  打造“15分钟志愿服务圈”

  “於老师,地栽野生百合要注意哪些问题?”“於老师,月季花嫁接什么时候最好?”在汀祖镇岳石洪村一户农家的“后花园”里,20多位皮肤黝黑、带着浓厚乡音的“学生”纷纷向老师请教。

  大家口中的“於老师”,名叫於敬文,是一名园艺爱好者,同时也是岳石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技能培训志愿服务分队的一员。岳石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后,开办的首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班,第一讲便是於敬文在自家“花园”授课。

  听说於敬文要给大家授课,村民们结伴而至。村民於细民说,他享受在这里当“学生”的日子,比农忙的时候更让人感觉充实,因为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和一些养花的技巧。

  鄂州依托遍布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统筹建设学雷锋志愿服务岗,积极构建“15分钟志愿服务圈”,推动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

  在古楼街道考棚社区,活跃着一支“见事就管”志愿服务队。该服务队以社区工作室为中枢开展居民点单服务,内容涵盖党建引领、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社区治理等方面,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志愿服务队成员以社区居民为主,群众有需要,召即至、闻则达,响应速度快,有助于高效率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米’。”考棚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游猛说。

  志愿服务获赞“很走心”

  “理发、修理电器、组织孩子搞科普活动,很多服务,帮助大家解决了不少生活上的烦心事、闹心事。”提起社区的“七彩阳光”志愿服务联盟,西山街道花园社区居民表示志愿服务“很走心”。

  2018年,花园社区整合成立“七彩阳光”志愿服务联盟,综合考虑辖区志愿者身份、特长等各类因素,分设“红色港湾”“夕阳护航”“小雏菊”“绿色守望”“我去帮”“健康蓝盾”“紫韵驿站”7支志愿服务分队,每支队伍提供一类志愿服务。

  如“夕阳护航”志愿服务分队,30多名成员大都是退休老教师、老干部,平均年龄64岁。日常志愿服务中,他们负责义务巡逻、平安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等。再如“小雏菊”志愿服务分队,主要由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员等群体组成,长期关爱困境儿童,经常性开展“暑期成长训练营”等公益活动。

  “在最初7支分队基础上,联盟现又新增了3支志愿服务队伍,服务内容更广泛了。”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曹敏介绍。

  据了解,全市将志愿服务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以爱心助学、孝老敬老、环保公益、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健康服务、文明劝导、爱心义剪、家电维修等10多个项目为主服务项目,专业化推进,精准对接有需求的群众。上半年,共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万场次,志愿者参与人数12.7万人次。

  志愿精神传遍吴都大地

  今年1月14日,段店镇骆李村涂家大湾,10岁的聋哑儿童小涂涂(化名)在家中收到志愿者捐赠的大米、食用油和大礼包。当天,华容大姐志愿服务队兵分六路,给120户困难家庭送去关爱。

  “华容大姐”是华容区志愿服务品牌。2015年,刚退休的文化站干部吴福珍牵头,组成一支由不同职业、身份的女性志愿者构成的集体,常年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如今,这支队伍已由当初的10余人壮大到200多人。

  “志同道合者越来越多,大家都把志愿服务当成了一种习惯。”多年坚持,吴福珍心生感悟。

  “志愿者”,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凝聚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强大的道德力量,能够感染人、激励人、凝聚人的群体。

  “罗奶奶,你有没有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啊?”2017年花园社区组织的一次党员学习会结束后,社区干部问老党员罗珍贵,后者欣然答应。此后,罗珍贵坚持每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从未间断。

  在罗珍贵之后,数年间有近20位老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与她“同志”相称。“一群老家伙,乐呵得很。”罗珍贵说,尽管自己已经70岁了,但只要身体允许,还是会一直坚持下去。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18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247家,“志愿红”亮彻全城。(鄂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黄朝晖)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