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跳房子”和“萝卜蹲”游戏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通过观看视频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听志愿者们讲述红色故事……今年暑假,谷城县城关镇肖家营社区和皮家洼社区的孩子们过得充实而有趣。来自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通过社区的“希望家园”暑期公益托管班(简称“希望家园”)为孩子们准备了一系列丰富有趣的课程,既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又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暑假期间,对于上班族来说,照看孩子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为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丰富我市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重点群体的暑期生活,团市委结合正在开展的“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不断擦亮“希望家园”这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在全市开设了225个“希望家园”。
千名志愿者陪伴留守儿童
连日来,在襄州区峪山镇柏店村“希望家园”,孩子们在返乡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练书法、做手工、唱歌、跳舞、打太极拳、玩益智游戏,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7月13日,武昌理工学院的14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柏店村“希望家园”开展为期25天的支教活动。志愿者们通过理论讲解、游戏互动等方式,挖掘和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艺术兴趣,提高大家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让他们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柏店村“希望家园”只是我市225个“希望家园”中的一个。
目前,全市225个“希望家园”已全部开班,共有近1000名返乡大学生、街道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等针对孩子们的需求和心理特点,量身定制了绘画、舞蹈、手工课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为切实掌握全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和分布情况,合理建立阵地,我市200余名团干部、青年党员走乡串户,采取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摸清实情,系统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共同搭建“希望家园”关爱平台。
多彩课程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暑假期间,团市委依托专业人士、专门阵地,吸引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为我市青少年儿童提供防溺水安全教育、禁毒宣传、科普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法治宣讲以及课业辅导等服务,共同打造共青团特色品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志愿者们就像自己的哥哥姐姐一样陪伴我们,真开心,我会珍惜这个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好朋友,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留守儿童小丽(化名)说。
目前,225个“希望家园”为7000名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带来手工、绘画、合唱、舞蹈、体育等趣味课程,并开设爱眼护眼教育、励志教育、课业辅导、心理辅导、安全自护、未成年人保护、防性侵、禁毒教育、防溺水、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假期,也帮助双职工家庭解决孩子暑期“看护难”的问题。
“以前一到假期我就犯难,因为家里没有老人,把小孩单独放在家里又不放心,现在社区有了‘希望家园’,大学生志愿者帮忙辅导小孩学习,我可以安心上班了。”樊城立业路社区居民王女士说。
自2013年以来,襄阳市已连续9年开设“希望家园”,累计开班931个,参与志愿者3793人次,服务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近4万人次,真正将“希望家园”打造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喜欢、家长放心、群众满意的校外关爱服务平台。
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成长
7月28日,襄城隆中社区“希望家园”正在举行防溺水安全主题讲座,红十字应急救护师结合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事故案例回放、案例分析等方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引导大家学习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预防溺水事故发生。
教室里,孩子们认真听讲,踊跃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这个假期我很荣幸和同学们一起来到‘希望家园’,向小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专业特长,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娱乐身心。”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谷城支教队队长尚雨曦说,“通过此次志愿服务活动,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将是我们大学生活最美好的回忆。”
“三下乡”大学生志愿者伍云峰说:“2022年暑假,我选择来到襄州峪山镇参加支教活动,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为留守儿童打造一个温暖、有趣、充实的七彩假期。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质朴与纯真,体验到了教书育人带来的成就感。”(襄阳日报 通讯员 严飞宇 全媒体记者 孙修廷 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