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五好”“最佳”评选,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近年来,竹溪县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持续打造“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品牌,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积分制,引导村民崇德向善,推动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
重家教成为农村文明新时尚
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近年来,竹溪县举全县之力,围绕家风、家规、家训、家庭和家教,坚持高标准、高要求、高水平,建设富有竹溪特色的家文化。持续深化“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家风带民风、民风助村风,实现了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竹溪县将家风家教融入到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创建等全过程,新设置“家风家教星”,常态化开展“立改树传做”(立“四个壮志”、改“十大陋习”、树“九字新风”、传“三十条老家规”、做“五好新人”)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全县乡风文明水平不断提升。
中峰镇同庆沟村持续开展“讲评传帮树”(讲家风故事、评十星级文明户、传家规家训、帮群众办实事、树身边好人典型)活动,家家户户门上都挂有“十星级文明户”牌和家训牌匾。该村党支部书记徐业林说,过去同庆沟村上访的多,不孝敬老人的多,邻里不和吵架的多,自从开展“三建一进创十星”活动以来,该村彻底变了样,户户争星创星,家家比家教家风,于2020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鄂坪乡唐家畈村坚持开展“立改树传做”主题教育活动,组织20余名志愿者轮流管理“爱心菜园”,让困难家庭吃上了新鲜的爱心蔬菜,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竹溪县通过持续深化“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提升了文明村镇创建水平,目前创成县级文明村220个,20000余户家庭制定家规、传承家训,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覆盖面达100%,十星级文明户达10000余户。
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
2016年前,竹溪县农村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问题较为突出,群众人情负担重,有些家庭一年四五万元的打工收入全部花在请客送礼上,人人深恶痛绝。
2016年,竹溪县出台《关于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将移风易俗纳入乡村讲堂建设内容,组建红白(乡风文明)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遏止农村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势头。
蒋家堰镇黑龙洞村吸纳村内老党员、劳模、道德模范、退休干部、老教师等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免费为群众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组织村内党员志愿者帮工,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
水坪镇船形寨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红白喜事操办和随礼标准,规定红白喜事只能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且每桌宴席花费不得超过300元,随礼标准不得超过100元,对违反村规民约的家庭采取曝光、批评教育、罚扣积分、取消十星级文明户评选资格等处罚措施。船形寨村党支部书记罗成说,新的村规民约实施后,大家都自觉遵守,生日宴、升学宴等小事都不办了,随礼标准都降到了100元,群众人情负担大幅度减少。
目前,全县共有312个村(社区)成立红白(乡风文明)理事会,270个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每年为群众减轻人情负担约8000万元。
积分制让乡村治理有了新动能
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如何引导和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创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课题。
竹溪县出台《关于推广积分制推进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对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前不久,泉溪镇坝溪河村10名好公婆好媳妇、5名保洁员戴上大红花,受到表彰。坝溪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春说,去年初村里推出“乡风文明建设积分卡”,开展“五好”“最佳”评选,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一次积分评比中,坝溪河村村民张显志家因环境卫生差,被扣了10分。“环境卫生靠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我可不能丢脸。”张显志随即行动起来,每天早起后把屋里屋外、门前道路先打扫干净,再出去干活。“老张彻底变了!今年他还被推荐为乡风文明特约监督员。”李新春说。
该县依托农村超市、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等场所累计建设爱心超市50余个,开展积分兑换活动100余次,累计兑现价值10余万元的商品。
该县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去年创建5个示范乡(镇)、31个示范村,全面推广积分制经验,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入了新动能。(十堰日报 特约记者付延峰通讯员 郑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