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文化,宜昌的精神高地——宜昌高质量打造屈原文化“一标三地”综述

A-   A+
发表时间:2022-08-01 08:43    来源:宜昌文明网

  屈原,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荆楚文化的“天际线”。

  多年来,屈原深固难徙的爱国情怀、哀民多艰的民本思想、上下求索的实干精神、洁身自好的清白节操,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把宜昌打造成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推广地”,这是屈原故里——宜昌的担当。

  下好“先手棋”、打好“优势牌”,宜昌以文化的大情怀、大格局、大创意打造“屈原”这一城市文化品牌,树立起了坚实不摧的精神高地。

  以园之名 融入国家战略

  屈原是宜昌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全人类的。

  传承、弘扬屈原文化,屈原故里——宜昌,责无旁贷。

  2021年,宜昌郑重宣告: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把宜昌打造成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推广地。

  聚焦“一标三地”的建设目标:2021年8月,宜昌选址紧邻长江的磨基山片区,谋划建设屈原文化公园;12月,宜昌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合作,共建屈原文化研究院……

  今年1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部署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机遇当前,宜昌迅速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提速,把屈原文化公园打造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支撑。

  “宜昌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成钢,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贺云翱……纷纷为宜昌发声。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曾成钢还提交了《关于把宜昌屈原文化公园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试点的提案》,并通过审查、予以立案。

  高标准高质量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宜昌段建设,6月底,屈原文化主题公园项目正式启动。

  项目总投资18.8亿元,建设用地面积约236公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中部山谷屈原广场、西部山谷屈原书院、卷桥河郭家岭文化生活聚落等。

  公园集合了屈原文化研究、传播、教育、展示、论坛等多项功能,2024年12月建成完工后,将通过树立屈原文化形象,打造出城市最鲜活的、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功能板块、休闲旅游节点。

  以节之名 涌向世界浪潮

  “时维壬寅,节届端阳。长江之滨,三峡坝上。宜昌秭归,屈原故乡。炎黄后裔,共服华裳。恭祭屈子,泪洒峡江……”

  端午期间,宜昌举行盛大祭祀活动,共缅屈子不朽遗风。

  这一习俗,穿越古今,延绵千年。

  直至现在,每逢端午,出嫁的姑娘都会回到娘家,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煮盐蛋、挂艾叶、划龙舟……

  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屈乡也释放出无穷魅力,频繁吸引着世人的目光:9478人一起包粽子,成功挑战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创办并举办“长江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成为国际龙舟联合会认定的固定赛事……

  2009年,由宜昌市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等习俗共同组成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与此同时,“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也因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时尚而多元的表现形式、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成为国家清理和规范节庆活动领导小组唯一核准保留的端午国家节庆活动。

  今年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期间,宜昌更是一口气端出了开幕式及文化惠民演出、“屈原故里”中国龙舟争霸赛(宜昌)等多道“硬菜”。

  重头戏大型原创音舞诗画《楚辞里的中国》,精心创排了15个节目,为千万观众带来了一次饕餮盛宴。

  尤其是《橘灯漫天》《上下求索》《九神飞天》那些打上了“屈原”烙印的节目,都用嘹亮的呐喊表达了无限的崇敬、用绝美的舞姿渲染了璀璨的文化。

  古乐、弦乐、电子乐,此起彼伏;歌声、掌声、欢呼声,声声不息。

  以节之名,这场源自《楚辞》的浪漫慢慢四散开去,有关屈原文化的探寻也渐渐加快脚步……

  以诗之名 刻进城市肌理

  盛世峡江,流光溢彩;诗歌之城,文星璀璨。

  6月1日,第二届“屈原诗歌奖”颁奖盛典在宜昌举办。吉狄马加、沈苇、陈先发等多位业内大咖欢聚一堂,共襄这场诗歌的盛会。

  宜昌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诞生地,也是诗和歌最早的摇篮之一。文脉深种、诗人辈出、佳作飘香,让宜昌巩固了在中国文坛的地位,荣膺“中国诗歌之城”,吸引“屈原诗歌奖”永久“落户”。

  让屈原及其精神获得经久不衰的活力,宜昌还以身躯为土壤、血液为养分,打造出了最舒适的培养皿:

  在校园,屈原文化频繁“发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清晨,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琅琅书声。

  “2022年新春第一课”,宜昌运用现代舞台声光电技术,带领40万中小学生穿越历史时空,“沉浸式”感受屈原文化。

  绿萝路小学,从屈原诗歌中寻找灵感,打造了修远廊、楚韵壁、橘颂坊、天问角等校园景观,为育人赋能。

  在乡村,屈原文化也成功“出圈”:

  “五月龙舟悲往事,芸芸悼客大江移。忧民报国铭千古,依法兴邦奠万基” ……端午诗会上,三闾骚坛的“泥腿子”诗人们纷纷登场,诵读自己的新作。这个诞生于明朝的中国第一农民诗社,不仅创造了一手锄头一手诗的文化奇观,更在一笔一画中赓续了屈原的伟大诗魂。

  用激情和灵感触摸美丽城市,用笔墨和智慧绘就诗与远方,宜昌蹚出了一条深度挖掘、持续弘扬屈原文化的快速路。(三峡日报全媒记者杨婧)

责任编辑:乔奇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