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襄阳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当天中午12时47分,外卖小哥冯伟送完最后一单,带着午饭走进襄城区古城街道办事处中山巷社区“红色驿站”,一边吃着饭,一边享受着空调下的丝丝清凉。同在一间房间休息的快递小哥张磊和冯伟一样,也是刚刚从网上看到一封由襄阳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联合印发的《致广大快递员、外卖员:全市“红色驿站”为您服务》的慰问信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了路边的“红色驿站”。
7月15日起,襄阳市512个“红色驿站”全部面向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开放,提供如厕、饮水、歇脚休息、伤口消毒、消暑纳凉、避雨取暖、图书阅读、手机充电、免费无线网络等服务。
今年以来,襄阳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不断加强,免费开放“红色驿站”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没想到政府想得这么周全,还惦记着我们这些老百姓,虽然送快递、外卖的活苦点累点,但有这么多人的关心,我们的付出值得!”冯伟一边吃着饭,一边跟张磊感叹生活中的“小美好”。
这些“小美好”除了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协委员的持续关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市政协委员宋军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襄阳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分布在网约配送、网约驾驶、网络直播等三个领域,从业人员约2.48万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面临新的问题。
“从劳动报酬分配来看,薪酬标准制定比较混乱;从劳动权益保障来看,劳动关系认定较困难;从职业伤害保障来看,劳动者风险防范能力较弱。”为此,宋军在今年初召开的襄阳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的建议》,建议规范劳动者薪酬算法规则,多措并举加强劳动者权益维护,加强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
该提案交由市人社局、市总工会等单位办理后,各办理单位高度重视委员意见,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举措。
在相关部门的不断推动下,襄阳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襄阳市快递行业集体合同》示范文本,对从业人员的用工管理方式、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性劳动者特殊保护、社保福利、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明确约定。
市总工会、市委组织部从解决“小哥”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开展盛夏“送清凉、送温暖”活动,为“爱心驿站”和“红色驿站”配齐配全防暑降温物资,免费向户外从业人员开放。(襄阳日报 通讯员 张斌 全媒体记者 熊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