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宜昌“爱心避暑纳凉公交”

A-   A+
发表时间:2022-07-18 09:50    来源:宜昌文明网

“纳凉公交”,阴凉漫过城市

14日,滨江公园贯通项目施工现场,工人走上“纳凉公交”休息。 记者黄翔 摄

  7月15日中午12点整,城区B1路公交司机郭勇准时将车停在了滨江公园改造贯通项目的一处工地旁。

  “车来了,车来了。”正午的太阳很大,工人们挤在工地大门投下的一小片阴凉里翘首等待。车门一开,一股凉气迎面扑来。工人师傅说说笑笑上了车,短暂的喧闹后,阵阵倦意袭来,车厢内渐渐响起此起彼伏的鼾声。

  酷暑之下,户外建设者的生活状况又一次牵动着社会的神经。从7月8日中午开始,宜昌市公交集团在运行线路上调剂部分空调公交车,开到城区各主要工地旁,让一线劳动者纳凉午休。

  截至7月16日17时,宜昌“纳凉公交”已累计服务923人次,引发各大央媒报道和千万网友围观点赞。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也在新闻频道的《新闻周刊》上为宜昌点赞。

  “我们只是为户外建设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引发传播始料莫及。”宜昌市公交集团副总经理王杰说,这可能就是爱与爱的传递和感染。

  揪心:草坪上午休的工人师傅

  城区汕头路和桔乡路交汇处,高架桥刚好遮住了草坪的太阳。十几名身着桔黄色工作服的工人,正躺在草坪上午休。

  6月底的一天中午,宜昌公交集团副总经理王杰从点军办完事回公司,车窗外热浪滚滚。他发现了这群躺在草地上午休的工人。源源不断的喧嚣车流正从他们的头顶上和身旁呼啸而过,但他们全然不知,上午的劳累令他们很快入眠。

  “正午睡在这样的草地上,并不是一种美好的体验。”王杰说,这幕场景触碰到他内心中的某个痛点,突然涌起了莫名的心酸。

  王杰生于1978年,老家在襄阳市襄州区(原襄阳县),属于大平原,主产棉花和小麦。大学毕业前,王杰的暑假都是在庄稼地里度过的,酷热难当的劳作体验,至今想来犹如梦魇。“收小麦、收棉花都赶上最热的时候,人窝在密不透风的庄稼地里,那种简直要虚脱的痛苦无法形容。”王杰说。

  “事实上,根据城市建筑施工的有关规定,市内多数工地具备接电和场地条件,均有对工人的关爱措施。生活、休息条件都很好。”王杰说,经了解,有难度的是干市政工程的户外建设者,因为是流动施工,作业面集中在道路上,没有搭设工棚等条件。

  疫情前宜昌公交每天出行50万人次,现在每天是30万人次,是宜昌最大的“窗口单位”。“人们都说公交车是城市的活名片,反映着时代审美。”王杰说,他强烈地想为这些无地午休的市政工人师傅做点什么。

  刚好,夏季中午是市民出行的低峰时段,公交运行的线路上有富余运力调剂出部分车辆,为市政工地提供流动的“纳凉专车”。

  王杰的想法得到了城建部门的积极回应,但各个工地的响应各不相同。

  市公交集团运营发展部副主任李家兵在城区跑了好几家工地。有的说,工地人少,犯不着开一辆公交车来,也有工地说能克服。最终,云集路综合改造提升工程项目欢迎“纳凉公交”开到现场来。

 

爱心单位为工人送来西瓜。 记者黄翔 摄 

  费心:市政工地上的纳凉困境

  没有最热,只有更热。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我国南方气温火力全开,40℃+的最高气温搭配30℃+夜温,日蒸夜煮热得很难安神。

  54岁的王家友是安徽池州市人,在外漂泊打工已经30多年。今年春节过后,他跟随枝江一家绿化公司进入滨江公园胜利三路至杨岔路段贯通改造项目工地。这是他在宜昌城区干的第一个工地。

  “宜昌真是干净,山清水秀。”王家友说,之前的午休是他和工友们最愉悦的时间,在江边的大树下或是码头遗存的吊车下,哪里都可以躺下,枕着江涛就是美美的一觉。不睡觉,聊天看风景也是最好的放松。

  进入6月,这种“天然的福利”没有了,王家友感受到气温的不友好,大树下或是龙门吊下再也坐不住了,“江风吹到脸上都是热的。”

  没有寝室,王家友和工友们吃完午饭后就只能四处“打游击”,找个背阴处,能眯一会儿是一会儿。但正午过后,室外地表温度有40℃左右,酷暑难耐,哪里能休息好?

  “我们也很揪心,千方百计解决纳凉避暑难题。”该项目负责人庄小平介绍,他们把工地上的3个会议室全部打开了,让工人们午休,“但地方还是有限,不能满足全部工人师傅的纳凉需求。”

  7月12日,“纳凉公交”第一次开进庄小平的工地旁,难题解决了。王家友坦言,这么多年各种工地上条件日益改善,严寒酷暑也会有各种福利,但“纳凉公交”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工人师傅在“纳凉公交”上午休。 记者吴延陵 摄 

  暖心:“纳凉公交”引发的爱心传递

  “车身就这么光秃秃的,没什么氛围。”李家兵说,“纳凉公交”开行的当晚,他们连夜把执行任务的公交车进行了重新涂装。为了表达一个“暖心”的态度,车身贴上了“你为城市流汗,我为你送清凉”的标语,并标注了“爱心避暑纳凉车”字样。

  “纳凉公交”开行当天,宜昌公交集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例行将信息发到公司的媒体交流群里。

  谁也没想到,本地媒体例行性报道竟触发了一次传播。伴随侵袭全国的滚滚热浪,宜昌开行两台“纳凉公交”的消息被央媒轮番报道,并在朋友圈里刷屏。霎时间,一股“清凉”浸润全国。

  这也让公交集团变得“紧张”起来。

  “我们担心过多关注会使这个事成为一场‘秀’,悖离服务群众的初衷。”王杰说,公司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成立了工作专班,细化9条措施,强调保持清醒,注重细节,把暖事办实。

  “我们对之前的服务进行了完善,在车上增配了防暑药品、纯净水、一次性纸杯等。”李家兵说,点滴的改进、完善,让工人师傅们更有了“家”的感觉。

  一位大姐不好意思上车,在车门口窸窸窣窣地脱下了沾满泥土的鞋子,赤脚上了车。这个场景被在场一位记者捕捉到了,放到了网上,引起了传播。

  这个细节画面让王杰有些难受,他把这件事也作为一个问题提了出来,要求“纳凉公交”必须配备一次性鞋套,提供给有需求的工人师傅。

  “媒体和群众的鼓励支持,也让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扩大服务范围,服务对象由建筑工人扩大到户外从业者,像环卫工人、外卖小哥、执勤民警等人群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李家兵说,服务点也从1个扩展到8个。

  “纳凉公交”的开通和传播,也引发了爱心的传递,发生更多暖心一幕。王杰说,这几天,有不少市民和单位往“纳凉公交”上送西瓜、饮料。

 

16日下午14时,李圣淑(女)和工友休息好了,去上岗作业。 记者吴延陵 摄 

  决心:踊跃加入志愿突击队的公交司机

  7月12日,随着“纳凉公交”开行点的增多,公交集团向内部职工发起倡议,号召党员干部踊跃加入“爱心避暑纳凉车”志愿者突击队。

  职工的反响超乎王杰的预料,也让他感动。王杰说,大家都愿意牺牲休息时间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这种事我们不上谁上?”B1路公交车司机郭勇当天就报了名,并写下了决心书。他是共产党员,也是宜昌市劳模,2020年疫情期间,郭勇也是主动申请,在“医护人员公交专线”上服务了52天。

  B1路公交线是从儿童公园北门到火车东站,一个来回需要近2个小时。郭勇每天早上4点半起床,洗漱之后赶到公司位于花溪路的停车场,将公交车开到火车东站,5点43准时发第一班。

  7月15日上午11点30分,郭勇终于完成了3个来回。因为承担着执行“纳凉公交”任务,他把车厢内仔细打扫了一遍,从休息室里把药品、纯净水等物品搬上车后,马不停蹄赶往位于滨江公园的“纳凉公交”停驻点位。

  2006年,郭勇进入公交集团担任1路车司机。也就近两年,城区才实现公交线路空调车全覆盖,公交车司机终于告别了严寒酷暑的折磨。郭勇说,正因为如此,才对户外施工人员的艰辛感同身受。

  “当时,公交车没有空调,而且是前置发动机,散发的热量能把贴近发动机盖的肉烤熟。”郭勇说,为了降温,脖子上围一条毛巾,手上还拿一条,一条吸汗,一条擦汗。

  郭勇现在驾驶的是刚上线运行不到1个月的全新纯电动公交车,不仅绿色环保零排放,制冷能力更是强劲。车内温度维持在26℃以下,两侧车窗窗帘隔开了烈日,营造出一方清凉的天地。

  12点整,郭勇准时到达了自己的点位,有工人师傅从食堂为他带来了盒饭。短暂的喧嚣后,车厢里渐渐安静下来。郭勇说,等车上的人都睡了,他也可以在驾驶室里眯一会儿。下午3点,他还要赶到东站发车,再跑两个来回。(三峡日报全媒记者方龄皖 卞健鑫 通讯员许端)

  “纳凉公交”服务时间 

  从目前到9月初,高温天气爱心专车都会准时到达现场,服务时间从中午12:00—15:00,部分车辆会根据施工单位的作息时间调整,为确保公交车正常营运,服务时间一般不超过15:00。

  “纳凉公交”服务点 

  ●云集路综合改造项目点(云集路隆康路交汇点附近),1台车,西陵分公司负责。

  ●滨江公园贯通项目一期工程点(沿江大道廊桥水岸对面),1台车,伍家分公司负责。

  ●发展大道路面刷黑工程点(发展大道萧品记茶宴附近),1台车,三峡分公司负责。

  ●三峡科创就业服务基地项目点(巴王店路智禧湾附近),1台车,点军分公司负责。

  ●奥体公园项目点(巴王店路市一中对面),1台车,点军分公司负责。

  ●新街坊项目点(峡州大道旁新街坊小区门口),1台车,西陵分公司负责。

  ●合益路贯通工程项目点(东山大道合益路口),1台车,伍家分公司负责。

  ●宜昌邦普循环公司174车间1-2区域。2台车,猇亭分公司负责。

责任编辑:乔奇 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