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院坝,一圈椅子,村民、镇村干部围坐在一起,商量村落“家务事”。屋场事民主协商,院坝里统一思想,村里事群策群力,“老大难”迎刃而解。
近年来,秭归县深化“幸福村落”建设,创新打造“村落夜话”,充分发挥村落群众主体地位,激发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夯实乡村治理基础,让村民议事协商成为常态,治理成效明显提升。
针对农村产业结构难调、公益事业难办、矛盾纠纷难解等社会问题,秭归县因地制宜,将167个行政村划分为2035个村落,组建1643个党小组,在村级层面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在村落层面成立村落党小组和村落理事会,让村民有了畅所欲言的平台,也有了表达诉求的途径。
通过“村落夜话”,全县共收集各类问题2200多条,当场解决1000余条,其余问题都得到相应的回应。结合“立壮志、改陋习、树新风”活动,182个村(居)均通过“村落夜话”建立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移风易俗。
经过广泛协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67个、村落公约1000余个,形成基础设施管护、生态环境治理、公益设施维护等长效机制,让公益设施公益事业有人做、有人管。
随着“村落夜话”的开展,拥护公益设施建设已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该县泄滩乡陈家湾村通过“村落夜话”协商,新修产业公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征地零补偿,节约征地补偿费788万元;郭家坝镇百日场村10个村落,通过“村落夜话”自筹资金450万元,新修、扩建了38条果园公路;屈原镇北峰村因山高缺水,张家坡村落理事长主持“村落夜话”议定管水机制……据统计,近年来村民已自发筹资1.5亿元,用于修建果园路、村落小广场、洗衣池、垃圾投放点等基础设施,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由“清脏”向“治乱”、由“整治”向“美化”、由“突击整治”向“文明习惯养成”转变,村庄环境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胡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