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11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黄石分会场活动现场,黄石日报与市群艺馆联合启动“探访黄石非遗传承人”大型采编活动,探访非遗传人,讲好黄石故事,梳理历史文脉,挖掘时代内涵,激发全民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黄石非遗魅力无限
每年端午前后,在西塞山区,一场民俗活动总会吸引当地居民最多的目光。
这场民俗活动就是西塞神舟会,是西塞山区道士氵伏村民庆贺端午节的传统盛会。活动历时40天,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至五月十八,人们广泛参与,制作神舟、唱大戏、巡游、送神舟下水……五月十五至五月十八是西塞神舟会的正式会期,四乡八岭的民众赶来向神舟许愿求福,祈求神舟带走疾病、带走瘟疫、带走灾难,祈盼一年吉祥、幸福、安康。
在历史过往中,西塞神舟会活动丰富多彩,艺术价值高,在长江中游地区有较大影响。2006年,西塞神舟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西塞神舟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是黄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代表。此外,阳新布贴、阳新采茶戏、大冶石雕、王贵武龙灯都在讲述着不同的黄石故事。
数据显示,我市共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项目名录5项,省级项目名录17项,市级项目名录41项,市级及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3位。
一个个闪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弘扬着地方传统文化;一位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接续传承匠心精神。
我市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挖掘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新内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非遗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格局。
讲好黄石非遗故事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推进落实国家、省、市对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管理及宣传工作,报社联合市群艺馆启动“探访黄石非遗传承人”大型报道活动。
根据活动安排,此次报道活动历时一年半,由市群艺馆相关专家和报社记者、编辑共同组成采编团队,探访我市73名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报道将由文、图、视频三大模块组成。
文——通过讲述非遗传人的励志故事、传承故事、坎坷经历等,追溯非遗起源,探究其存在与沿续的现实意义与精神意义;挖掘非遗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故事及传承人的精彩人生,给人以鼓舞与启发。
图——通过摄影镜头,捕捉壮观的场景、精美的特写;定格非遗项目的技艺细节和感人瞬间。
视频——记录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记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生活细节、传承故事和技艺特点,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
此次“探访黄石非遗传承人”大型报道活动是一次文化长征,也是一次文化普及,更是一次文化洗礼。报道活动将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成果,讲好非遗传承人故事,推介非遗传承人技艺,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新内涵。
“探访黄石非遗传承人”大型报道活动,开创了黄石市文旅部门与新闻宣传部门相互借力、扩大影响、共采共编、合作共赢的新途径、新模式。
报道将进行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打造东楚特色内容产品。在此次报道活动结束后,黄石日报社还将与市文旅局联合出品文化产品,精编书籍、公开发行。
传承根脉,共筑未来。那些闪耀的黄石非遗故事,我们共同期待。(黄石日报 陈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