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将屈原文化融入市民的生活肌理

A-   A+
发表时间:2022-06-02 12:04    来源:湖北文明网

5月31日,民间艺人在秭归县非遗小院制作艾叶香囊。 新华社发

  世界端午看中国,中国端午看秭归。端午节已成为文化的象征,根植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

  一年一度在秭归举办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让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让世界感受宜昌的端午文化魅力。端午,已成为宜昌的一张文化名片。

  端午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秭归是屈原的故里,这里的端午习俗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许多传统习俗,都与祭祀屈原有关。

  在秭归,有“一个端午三次过,秭归端午比年大”的说法,农历五月初五是“头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在秭归,端午节比春节还要热闹,每年端午前后,来这里过节的人们络绎不绝。

  在秭归举行的龙舟赛,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活动。千百年来,划龙舟一直都是当地最大的群众性集会。每年五月初五,人们在龙舟下水前祭江,为龙舟“披红”,举行游江招魂。礼毕,众人一起到江边安龙头下水。同时,龙舟中的击鼓人扮屈原之妹屈幺姑,呼唤:“我哥回,我哥回……”舟至江心,接唱《游江》呼唤屈子魂归:安安然然回故乡,好和乡亲过端阳。

  当颇具古韵的招魂曲在峡江边响起时,往往能引来江边争睹龙舟赛的万人齐声相和,取得龙舟赛的胜利,对当地民众来说,象征着至高的荣誉。

  从古至今,龙舟赛已演变为端午节的传统赛事,记者曾在现场看到,随着锣鼓声声,各个龙舟上的队员们齐声呐喊,动作整齐划一地在江面上激情挥桨,争先恐后地奋勇前进,成为端午节庆活动的一大看点。

  除了龙舟竞渡,挂菖蒲艾叶、饮雄黄酒、祭祀屈原、游江招魂、吃粽子盐蛋、亲友团聚、稻场娱乐、举办骚坛诗会……一些传统仪式和习俗活动,既有驱除瘟疫、辟邪祛毒、祈求平安传统时令节庆的内容,也表达了家乡人民对屈原的热爱和对其爱国精神品格的颂扬。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让海内外游客和宜昌市民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惠在其中。

  申遗推动屈原文化发展

  端午节在中国源远流长,此前,关于端午节的历史起源和归属,曾引起了一些争议。

  比如,湖南和江苏两地,就曾为端午节究竟是祭祀屈原还是为纪念伍子胥产生了争论。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既让国内文化界人士心里添了一把堵,也让包括端午节在内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都感到了危机和压力。因为只有进入了中国首批“申遗”名录的项目,才有资格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由此,秭归文化界人士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对当地的传统民俗端午节申请非遗的脚步,2006年,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被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内容丰富而富有特色,与此同时,黄石也进行了“西塞神舟会”,武汉东湖举行了端午文化节暨湖北首届龙舟大赛,整个湖北端午文化愈来愈浓郁。2008年10月,受文化部委托,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2009年,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与湖北黄石、湖南汨罗、江苏苏州等地端午节一起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次中国共有22个项目成功进入世界非遗名录,端午节是唯一的传统节日。端午申遗的顺利入选,对全国民众普及端午节历史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屈原文化融入生活肌理

  郑承志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他的祖辈开始,三代人一直致力于屈原文化和端午习俗的传承。郑承志从小耳濡目染,随着父亲郑邦清主持当地端午节的祭祀活动。

  2006年,郑承志的父亲因病去世后,他承袭了祭祀屈原的主持工作。在他看来,在屈原的故乡秭归,在端午的源头,近距离感受端午文化,对屈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说世界端午,根在宜昌?虽然端午的起源早于屈原,但是唐代文人文秀曾有诗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由此可见屈原的影响力巨大。秭归作为屈原的家乡,这里的人都引以为傲。”郑承志告诉记者,他的奶奶姓屈,是屈氏后裔,所以一家人对屈原有着独特的情感,“事实上,秭归大多数人都和屈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们看来,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更是我们的家人、亲人。”

  郑承志说,从自然环境来说,川江最险的三个滩青滩、泄滩和崆岭滩都在秭归,这里的人们内心一直祈求神灵的保佑,屈原有江神之称,在人们看来,他能够保护一方平安。正因为这些原由,端午祭祀屈原,对于秭归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去年8月14日,央视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七期《楚辞》在七夕之夜浪漫“上线”,节目里,屈原穿越两千多年,吃上了地地道道的家乡柑橘,对家乡秭归发出由衷的赞叹。浓烈的沉浸感和代入感,让宜昌观众大呼过瘾:原来,屈原离我们如此之近。而据屈氏族谱记载,从明朝开始,当地便成立了农民诗社,一直沿袭下来,至今仍诗风大盛。

  “这些都说明,无论是官方、民间,还是学术界,大家都认可屈原与秭归密不可分的联系。”郑承志说,“现在,屈原文化不仅仅是诗歌,而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体育运动、饮食文化,融入了生活的肌理。而各级政府对端午文化、屈原文化的积极回应,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民的需要。”(三峡晚报 记者黄今)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