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宝贝、板凳男孩、案板女孩……越来越多的宜昌娃感动全国
板凳男孩方宇翔
短短百字,笔迹稚嫩,字字直戳心灵;
贴于座背,随车行驶,不想感动全网。
连日来,由一封求赞信引发的“涵宝贝与大胖子司机”的故事持续火热。在宜昌,涵宝贝绝非个案。从自强不息的“板凳男孩”方宇翔,到怀揣梦想的“案板女孩”柯恩雅;从“自学女孩”李鑫玥到冬残奥会上的一群宜昌中学生……“自古英雄出少年”,宜昌涌现出一批享誉全国的新时代好少年。他们,是宜昌好人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宜昌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的生动诠释。
少年如何,未来便如何。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预见这座城市的明天和希望。
自古英雄出少年
宜昌好少年群像成名片
不止涵宝贝。近年来,宜昌涌现出了一批影响全国的好少年,他们感动全网,影响深远。
“板凳男孩”方宇翔,2岁时因一场车祸失去双腿,但他一直热爱生活,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他说:“我还有个聪明的大脑,还有这么多爱我的人,我很幸福。”
来自五峰的“案板女孩”柯恩雅,在学校因疫情改为线上教学时,将课堂搬到父母的卤菜店。铁皮房外是嘈杂的菜市场,铁皮房内是她的网课教室。“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希望”,成为湖北疫后烟火气回归的标志性场景。
6年前,兴山的李鑫玥不幸患上骨髓炎,不能下地活动,一直在家恢复治疗。但她坚持自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震撼举办。18名来自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中学生,面向全球表演。这群听障孩子,不仅参与了开幕式升国旗、唱国歌、会徽展示等多个环节,还参与表演了舞蹈《冬残奥圆舞曲》再现“中国式浪漫”……
力学笃行,履践致远。这群追求梦想、胸怀家国、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的好少年,已经成为展现文明宜昌的靓丽名片。
山水峡江
滋养好少年土壤
从宜昌好少年,到宜昌好人,山水峡江,滋养了这里“好人辈出”的丰沃土壤。
“宜昌‘好人’,植根峡江,沐浴峡水。有如雨后春笋,又如寒梅悬冰,无穷层出,傲雪芬芳。”
走进宜昌好人馆,一篇荡气回肠的《宜昌好人赋》跃然墙上。
文章起头,便点明了宜昌好人的地理文化基因。宜昌处于我国东西部接合地带,由高原向山地丘陵和平原逐步过渡。宜昌市社科联副主席、三峡智库特约研究员龙会忠认为,这种“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战略地位,注定了宜昌这种承西启东、连通南北的“咽喉”要冲,一直处于“人来人往、货畅其流”的集散中心。正因如此,养成了宜昌兼收并蓄、淳朴包容的独特气质。
三峡大学副教授王军年也在研究宜昌不断涌现的“好人现象”。“宜昌是一座有好人基因的城市,这种基因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禀赋、人文蕴含一脉相承。”他说,宜昌地处楚蜀文化过渡叠加区,大江大河的冲刷淘洗,各种文化、习俗融合碰撞,塑造出了宜昌包容、宽厚的品格。
山水峡江,滋养宜昌好人土壤;千年古城先贤辈出,则延续了宜昌崇德向善向上的血脉传承。宜昌少年,从小聆听前辈榜样故事,耳濡目染之中,将“道德基因”镌刻入血脉。
“照面井,孝子岩,问安寺,太子桥,仁者仁心,教化于今。”《宜昌好人赋》里如是说。
这些胸怀家国的先贤前辈,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成为宜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课本”。
举全社会之力为德育加油
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
“这么多好少年集中涌现在宜昌,不是偶然,是宜昌城市文明长期涵养培育的结果,是宜昌长期以来注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结果。”龙会忠说。
在宜昌,几乎每个学校,都有一张德育教育名片。宜昌市实验小学每学期评选“首善少年”;镇镜山小学打造“明镜教育”品牌;五峰渔洋关小学坚持“红色德育”;宜昌市九中确立“志愿服务 情满三江”德育品牌……一个个校园里的德育课堂,让未成年人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在校外,宜昌围绕未成年人成长圈,横跨学校、家庭和社区,创新性建设“德育加油站”,举宜昌全社会之力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加油”。
2019年,宜昌市出台社区“德育加油站”建设实施方案。
社区“德育加油站”主要围绕“六牵六树”展开,即牵手红色场馆,培树爱国情怀;牵手家长学校,培树远大理想;牵手道德典型,培树优良品质;牵手咨询热线,培树健康心智;牵手模拟法庭,培树法治思维;牵手志愿组织,培树实践能力。
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各类场馆,全部对接赋能“德育加油站”,四点半课堂、家长学校、希望家园、少儿阅览室、好人工作室等一个个“加油”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西陵区锦绣社区搭建起“七色花”快乐小屋,通过“生态市民大讲堂”“模拟法庭小课堂”“爱国主义小学堂”等特色活动,为未成年人加油充电。
伍家岗区李家湖社区创新建立微型实践场,通过“小小民事调解员”等妙趣横生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服务社会。
宜昌市教育局选派60余名“德育导师”下沉社区,为孩子们“修枝育苗”,开展心理辅导;团市委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为未成年人开展思乡爱乡教育;市妇联“爱心妈妈”服务团队,开展“护蕾行动”“彬彬有礼”“保贝童行”等德育活动近500场……
德育立人,德育立城。
全市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力量,组建起84支“银发宣讲队”,开展社区宣讲活动90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学生15万多人次。
“三峡蚁工”“稻草圈圈”“航运妈妈”“宜昌心理疏导服务队”等本地众多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纷纷参与,为社区“德育加油站”助力。
至今,宜昌社区“德育加油站”志愿服务队,服务时长累计超过1万小时,服务次数近7000次,覆盖青少年近10万人。
从校园到校外,宜昌的“德育课堂”“德育加油站”无处不在,形成全社会联动的德育体制,源源不断为扣好更多“小扣子”加油续航。
加油!宜昌好少年!(三峡晚报 记者高伊洛 记者张泽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