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故事会几多乡思几多情——长阳都镇湾故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为芬的故事人生

A-   A+
发表时间:2022-05-11 08:34    来源:宜昌文明网

  “话说从前有位教书先生,要过年了却不想回家……”近日,在宜昌长阳都镇湾镇十五溪村一栋普通的农家小院里,78岁的刘为芬神采奕奕、眉飞色舞,一口气连讲了三个故事。

  作为都镇湾故事的国家级传承人,前不久,刘为芬从100位2021“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中脱颖而出,成为30位提名候选人之一。

  在故事中治愈创伤

  长阳都镇湾镇,是远近闻名的民间故事之乡,特别是刘为芬所在的十五溪村,会讲故事的人就有700人之多。

  刘为芬走近故事,是从33岁那年开始的。

  那一年,因为一场大病,医生给她判了“死刑”——“能快快乐乐多活一天,那都是赚的!”刘为芬舍不得丈夫和儿女,决心把苦日子也熬成糖。

  地里忙完了,大家伙儿在田埂上盘腿一坐,讲上几个故事,打几个哈哈,一天的疲劳便消失了大半。刘为芬成了生产队里出了名的“日白佬”。

  故事,陪着刘为芬战胜了死神的威胁。然而命运弄人,1999年,小儿子的意外离世,让年过半百的刘为芬如坠深渊。“那几年时间整天浑浑噩噩,就像在地狱里一样。”刘为芬回忆道。

  转折发生在2005年。那一年,非遗保护的号角刚刚吹响。当时在中南民族大学任教的林继富教授来到十五溪村,整理和挖掘都镇湾故事,并找到了刘为芬。整整六年一直沉浸在丧子之痛中,刘为芬脑中一片空白,竟然一个故事也想不起来。

  白天想不起来,那就晚上想。丈夫为刘为芬专门制作了一盏床头灯,并找来了白纸放在枕头底下。只要一有思路,刘为芬就立刻记在纸上,头脑中一闪而过的记忆往往只有短短几句,等到第二天,她再慢慢扩充。就这样,丢失的记忆连同本该她的日子,一起被找了回来。刘为芬用掉了7本稿纸,整理出了400多个故事。

  家庭故事会的倡导者

  第一次登台讲故事,让刘为芬至今难忘。201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阳举行,刘为芬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头一次在座无虚席的会场讲故事,刘为芬紧张得直冒汗,但她不加雕饰、绘声绘色的讲述赢得了满堂掌声。自那以后,她不仅“壮了胆”,也对故事的传承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刘为芬逐渐认识到,大集体时代已然走远,电视、手机等已是成为农村新的娱乐方式,围在一起边剥苞谷粒边“讲古”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

  都镇湾故事如何继续讲下去?

  2013年,十五溪故事讲堂在她家中挂牌成立,刘为芬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举办家庭故事会!

  故事会就在刘为芬自家的场院里举行,十几个故事爱好者从十里八乡赶来。前一秒还是跟泥巴打交道的庄稼汉,拿起话筒登上台,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就跟咱们农村办喜事一样热闹,光饭就安排了十几桌!”刘为芬说,老伴儿非常支持她,举办故事会所有的开支,都是来自老伴儿的赞助。

  在刘为芬的带动下,刘宗秀、何方祝、刘万香等20多人加入了讲故事的队伍。家庭故事会由故事传承人轮流举办,如今已经坚持了8年。

  不仅如此,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和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下,都镇湾故事擂台赛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刘为芬和众多故事传承人又有了发光发热的新舞台。

  都镇湾故事走进校园

  走进都镇湾镇庄溪小学,故事元素随处可见,讲故事、演故事、画故事、写故事在这里蔚然成风。学校从2009年起开始探索故事进校园,而刘为芬正是学校聘请的第一位老师。

  2009年春天,庄溪小学组织学生走进十五溪村开展采风活动,在孩子们的热情邀约下,刘为芬一口气为孩子们讲了四五个故事。也就是从那时起,她成了学校艺术节活动的特邀嘉宾。

  2012年,恰逢国家校本课程改革,庄溪小学开设了“故事讲堂”,刘为芬成了孩子们的“故事奶奶”。“不收一分钱报酬,完全是自愿。”负责故事讲堂的刘忠华老师说起她来,满口都是敬佩。不仅如此,为了激励孩子们讲故事,刘为芬还自掏腰包,购买笔、本子等小礼物,奖励给孩子们。

  刘为芬在学校讲得最多的要数孝老爱亲、团结友爱、勤学善思等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传统故事的熏陶下,孩子们知晓了善恶美丑、明白了立人之本。现在,长阳非遗中心与都镇湾小学一起,正在编写新的《都镇湾故事》校本教材,这套教材也有望正式出版。

  “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孩子们自觉争做小小传承人,让故事再次走出校园。”刘忠华说。(三峡日报 通讯员覃丹)

责任编辑:乔奇 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