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是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主体力量,他们既是创文工作的参与者,也是创文成果的共享者。当前,黄石市创文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记者也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代表,记录他们对于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感受和建议。
新风吹进楼道 邻里亲如一家
走进矿山路小区6号楼道,一片红色文化墙映入眼帘。
“党员带头清理楼道杂物,咱们也不能坐视不管吧,所以我把本单元楼道的卫生工作给包了。”居民李红英说,原来所在单元楼道贴满了“牛皮癣”,卫生环境很差。自开展创文工作以来,通过大家的努力,楼道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变身为小区的一道风景线。
据李红英回忆,今年年初,大雪覆盖了地面和楼道,给老人出行带来不便。为此,楼道居民陆续加入到清扫积雪的队伍中,很快疏通出一条安全的通道。虽是在寒冬中劳作,大家的心里却是暖融融的,笑着说邻里之间不再是“个人自扫门前雪”,而是感情融洽、互帮互助一家人。
“我为你家收衣服,你尝尝我包的饺子,现在邻里之间的感情越来越亲近了。”李红英自豪地说。
因特色楼道打造,居民有了更舒适的生活空间。矿山路社区书记江华说:“单元楼道是居民出行的必经之地。将文明新风引进楼道,通过小空间展现大友爱,用微治理撬动大文明,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文明用餐从自身做起
“一米一粟来之不易,文明餐桌是社会文明的缩影,也是文明创建中重要的一部分。”青龙山社区居民龚超群表示,近年来,他们全家厉行节约、文明用餐,也从中受益颇多。
龚超群表示,以往多数人请客吃饭讲面子、讲排场,点菜多多益善,吃不完还不让打包回家。如今,打包不再意味着小气寒酸,光盘才是常态化文明行为。龚超群认为,倡导文明用餐既是弘扬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倡导健康卫生环保的饮食方式。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龚超群的大家庭一直自觉坚持分餐制。即使在家吃饭,家人们也坚持使用公筷,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固定的餐具。龚超群坦言,自家餐桌上发生的这些变化,是全市倡导文明餐桌行动潜移默化的结果。
“小餐桌折射出大文明。文明用餐既是尊重他人,也是保护自己,更是担起社会大众的一份责任。”龚超群呼吁,树立文明用餐新风尚要从自身做起,要以实际行动共同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公益广告传递文明正能量
“公益广告数量多、质量高,宣传也到位,很有教育意义。看到这些广告,我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10日下午,在花湖大道地税局公交站等车的老人王建忠说。
如今,漫步在黄石的街头巷尾,市民会发现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讲文明树新风、关爱未成年人等公益广告,在城市各个公共场所随处可见。
“进超市买菜,去银行取钱,接孙子上下学时,坐公交车上,进电梯等,到处都能看到这些公益广告,”王建忠笑着说,这些宣传内容早已印在他脑子里,就连六岁的孙子能一字不差地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共场所的公益广告多以固定的文字、图画呈现,而公交车、出租车的电子显示屏堪称“流动的公益广告牌”。王建忠说:“这是个好事情。车载公益广告就是一道靓丽的流动风景线,既可以提高黄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也让市民在潜移默化中都参与到创文工作中来。
礼让行人已成为自觉行为
“现在,礼让行人的车辆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斑马线附近,一些机动车辆远远地看见行人就会停下来,让市民过马路有了更多的安全感。”谈起黄石文明出行的变化,杭州西路社区志愿者邓如江伸出大拇指点赞。
在邓如江看来,创建文明城市让黄石的居住环境越变越好了。邓如江曾经在杭州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深刻体会到礼让行人的好处,这不仅提高了市民出行的安全感,还展现一个城市的良好形象。回到黄石后,邓如江发现黄石在文明出行这方面也有很大改善,马路上有“礼让行人”的标识,还有志愿者在路口倡导文明交通,越来越多的司机更是有了礼让行人的意识和行为。
邓如江认为,作为行人也应遵守交通规则,共同守护城市文明。(黄石日报 记者 黄醒尘 顾文娟 万泰然 彭金)
【短评】
文明新风尚 有你更精彩
有文明的市民,才会有文明的城市。
“人人献出一份爱,人人承担一份责,人人分享一份果。”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群众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主体,给黄石带来许多收获和思考。记者看到,全市上下的思想越来越统一,较真的劲头越来越足,共创共享的氛围越来越浓。
采访时,有市民这样告诉记者,以前常常会羡慕大城市的美丽干净,现在自己也有底气邀请各地亲朋好友来黄石走走看看了。
在黄石,文明新风尚的浪潮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理念。创文带来的变化,也让群众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真心认同,由隔岸观望到主动参与,由“要我创”到“我要创”的可喜转变。 (黄石日报记者 黄醒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