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
在北京,耿小方是印刷企业董事长;在武汉,刘克中是大学教授、博导;在上海,刘晓松的身份是一家文化公司创始人……
他们分散在五湖四海,自去年4月后,却都有了一个相同的身份——石首市高基庙镇显济坛村乡村振兴促进会会员。
2020年9月,石首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各村探索乡村振兴促进会建设机制,吸引一批在外贤人回乡,以党建引领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于是,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为家乡发展出钱、出力、出点子。
一个“乡贤群”唤来群燕归巢
“我出1万元!”“我捐2万元现金!”4月2日,在石首市高基庙镇显济坛村乡贤座谈会暨乡村振兴促进会成立一周年大会上,50名乡贤能人纷纷为乡村基金会捐款。仅10天,30万元善款便已到账。
过去,显济坛村是软弱涣散村——无山林、无湖泊、无产业,村集体经济只有5万元左右。
从石首市委组织部下派到该村的村党总支书记张敏内心深知:想把这个“烂摊子”变得“有样子”,党建工作是关键——唤回一批人,带好一支队,振兴一个村。
破题第一步,便是摸清村内乡贤底数。
在群众大会上,张敏表达了组建乡村振兴促进会的想法。原以为会有阻碍,没想到这一想法得到大家踊跃支持。
“我有亲戚在深圳办厂,我能提供电话!”“我也知道一户……”你一言,我一语,村里乡贤情况便掌握得差不多了。
整整1个月,张敏根据摸到的信息,拨打了100余通电话,向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家、大学教授、老党员等介绍家乡取得的成就和未来发展规划,唤起他们的乡情乡愁和干事创业的激情。
去年4月3日,在村“两委”的筹备下,显济坛村乡村振兴促进会成立。春风换来燕归巢,“乡贤群”建起来了,这群“金凤凰”带着资源和资金回来了,当日便出资捐赠善款50万元。
一条连心路“囧途”变坦途
村里廖家渠边,一条村民盼了5年的“连心路”已经完成工程建设量的80%,“囧途”变坦途,新路连起幸福路。
2017年,原显济坛村与原高桥村合并,中间隔着一条廖家渠,全是大沟大渠和低洼水田,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民出行要绕一大圈。
村合了,路不通,村民苦不堪言。村“两委”将乡贤们聚集在一起,刚把村民的诉求“摆上桌”,就得到大家的支持,乡贤刘晓松和其他会员一同筹措了80万元资金。
刘晓松是本村人,高中毕业后到上海创业,后来办起了自己的文化公司,在村“两委”邀请下担任乡村振兴促进会名誉会长。
80万元,修一条750米的路和桥梁远远不够。“我来想办法!”刘晓松再拍胸脯。他辗转多方,帮助显济坛村“两委”向石首市乡村振兴局争取了160万资金。
“乡贤有资金,乡村有机遇。”乡村振兴促进会成立后,张敏眼里的显济坛村一天一个样。
刘晓松出点子,村“两委”向上争取资金750万元建设3500亩高标准农田。春耕时节,一台台深松犁、旋耕机轮番上阵,挖沟起垄,修沟建渠;乡贤丁继平捐赠20万元为村内公路安装了118盏太阳能路灯……
一批大学生回“农门”乡村振兴涌新潮
白天,张义在村委会制作统计报表和台账;晚上,他变身养殖达人,带领村民致富。
5年前,张义在外创业。听说稻虾产业如火如荼,他毅然回到村里,搞起稻虾养殖,立志做一名有文化的“新农人”。
刚开始摸索养殖,起步难,张义便跟着村里的养殖能手、原显济坛村党总支书记刘少文学习技术。张义年轻肯干,又吃得了苦,成了刘少文的“忘年交”。
“要不要考个村干部?”心系村庄建设的老书记逮着机会就和张义念叨,村里需要新鲜血液,村集体壮大也需要年轻力量啊。
2020年7月,张义到村委会报到,一手抓村务、一手抓产业,干得风生水起。
“头雁”领航、“群燕”护航、“新雁”随航,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农门”,显济坛村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4月14日,记者见到村干部成金勇和熊小念时,他们正忙着收集素材、剪辑视频,为制作宣传片做准备。
两年前,在乡贤号召下,两人先后辞去外地工作,回乡报考村级后备干部。
新知掀起山乡之变新潮流,在他们的推动下,显济坛村村务通微信公众号和抖音视频号正式上线,是石首市第一个入驻社交平台的村级账号。
“未来希望通过视频把家乡的农产品推向更大的世界。”成金勇说。
一批又一批“群燕”归来,显济坛村蓄积已久的发展潜能被激活,建设快了、人气旺了、发展好了……(荆州日报 裴蜀华 张林 罗明扬 周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