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何显武:临江一棵苇

A-   A+
发表时间:2022-04-15 14:36    来源:湖北文明网

  万里长江一路逶迤,流经三国赤壁古战场遗址的嘉鱼县陆溪镇,这里是陆水支流汇入长江的陆口,湿地、滩涂、湖汊密布,芦苇从生,地处偏辟,历史上一度是血吸虫重灾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荒凉偏远的滨江滩涂,他坚守这里——大桥小学,四十二年如一日,如一棵毫不起眼却生命力顽强的芦苇,牢牢扎根基层教育一线,为偏远的农村教育栉风沐雨,尽洒热血,甘献青春!他就是嘉鱼县陆溪镇大桥小学校长何显武。

  为留守孩子奉献大爱

  陆溪镇大桥小学是全县最偏远、环境最恶劣的一所农村学校,由于地处滨江低洼地带,历史上经常受到洪涝灾害袭扰。仅1996至1999年,就连续三年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民堤民垸相继溃口,虎山村几乎全部被洪水淹没,部分学生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孩子们无法上学。面对困难,他并没有犯愁,他认为,教育的智慧和动力均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每一个学生的无私大爱。当一个人把教育事业当作他生命全部的时候,他才会由然而生这种感情,他才会理解到这种爱的圣洁!他这样理解的,也是这样做的。

  洪水还没有退,面对空荡荡的校园,他感到有生以来最大的失落。一连多天,他跋涉在齐腰的洪水中,一家一家上门,寻找失散的孩子们,找到他们的家长交心谈心,给他们送来安慰。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就找到孩子监护人,了解孩子思想与情绪,摸排他们的学习状况。并亲自找县团委“希望工程”、镇妇联“春蕾计划”募捐,找相关基金会助学,那些日子,他几乎跑断了腿子,磨破了嘴皮子,共筹集助学款8000多元,解决一部分贫困学生入学难问题。

  六年级学生尹大华,因父亲患血吸虫病导致肝腹水,弟弟又患有转移性类风湿,家中一贫如洗,还欠下万元外债,她也因此失学。何显武得知学生情况后,当晚就到尹大华家里了解情况,做其父母的思想工作。尹大华母亲含着泪说:“何校长,孩子的书本费都是您垫付的,您为我的孩子己操了不少心,您每月薪水微薄,不能总给您添负担!”何显武极力安慰她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误不能误教育,书还是要读的,学费我先给垫上吧!”通过细致耐心沟通后,尹大华的母亲终于答应将孩子送回学校。

  通过无私的爱,他把因洪灾失散的孩子们一个一个地找回来,号召其他教职员工及学生们一起整理操场、教室,让洪灾后的校园面目一新,重焕生机。朗朗书声又回荡在浓荫密布的校园里。

  对待遭遇家庭变故而自暴自弃的孩子,他没有放弃,更没有嫌弃,而是将他们挽救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二年级学生童小云,经常迟到,家庭作业从来不按时完成,成绩差,看起来情绪低落,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活泼好动,总是不声不响地躲在角落里,心事沉沉。打听他的家庭情况,她也只管哭,一个字儿都不说。他便留个心,放学后,以家访的名义步行十多里,找到童小云的家,看到这个家庭的状况,他不禁惊呆了:这是个只有几间土砖堆起来一贫如洗的家,母亲离家出走多年不见音讯,父亲四处流浪,只有七十高龄的爷爷奶奶苦苦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当时,何老师的鼻子一阵酸楚,豪不犹豫地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并安慰童小云的爷爷:只要让孩子好好上学,一切都不要担心。他向有关部门为小云申请助学补助。可是,命运往往偏偏捉弄人,一次,爷爷在用自行车接送童小云上学途中,孩子的脚不小心卡进自行车轮胎,后脚跟绞成了粉粹性骨折,需要送医院抢救。得知这一不好的消息后,何老师当即找亲戚朋友借钱送到医院,不但为孩子解决前期医疗费用,还定期到医院探望小云。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在何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孩子一天一天康复起来。出院后,何老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帮童小云补落下的功课。小云没有辜负何老师的苦心,在全县同类学校抽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2岁男生孙某,经常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搞小动作,家庭作业从未按时完成,考试不及格,还养成了打骂同学的不良习惯。何老师经过家访了解到,孩子父母离异并外出多年,靠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一味溺爱,并疏于管束,孩子小小年纪就染上一些恶习,经常夜不归宿。得知情况的何老师没有嫌弃,更没有放弃孙某,一有机会就与孩子交心谈心,从心理上进行疏导,从情感上进行安慰,从精神上进行鼓励,从生活上进行关怀,从学习上进行辅导。并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同吃同住,零距离开展帮扶。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孙某渐渐改掉了以前的不良习气,重新树立了信心,学习也有了彻底的转变。仅仅一年,就被评班上进步最大的优秀生。第二年孙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孩子的爷爷奶奶逢人就夸,是何老师挽救了他们的孙子,每次见到何老师,都让孩子亲切地叫他为“何伯伯”!

  对教研教学探索不止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不能误人子弟,这是何显武从教四十年的根本宗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深深认识到自己不但教学实践经验不足,而且文化理论知识还需要提高。为此,他一边报考师范类大专学历自学考试,一边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教学知识培训,不断地从实践教学中认真摸索,积累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几年努力,他就通过了相关学历考试,获得教育管理类证书及中级职称评审证。并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取经,一有空就和身边或其他兄弟学校的同事们共同讨探、研究教育教学经验与技巧。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备课达100多节。坚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达两万多字。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分类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性格、不同成长环境、不同资质的学生,他善于辩证地看待,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同事及家长们的好评。

  六年级学生尹华金,性格好动,调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各科作业懒于动笔,作业经常不完成。但这个孩子记忆力强,反应快。显然,对持这样的孩子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才能奏效。通过进一步观察了解,何老师每每上课就把尹华金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之一,除了课前进行认真备课,把讲课内容充分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外,还通过频繁地在课堂上对尹华金这样的学生进行问答互动,以此吸引其注意力,调动其兴趣,提高这类学生的课堂效果。果然,通过不放松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紧盯式”教育方法后,尹华金的上课效率明显提高,成绩不断进步,期末考试语文、数学两科由原来的七十多分提高到九十分!

  对于有特长的学生,何老师通过日常教学予以区别对待。特长是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性与资质,应及早进行引导、培育、开发,而不能让其埋没。五年级学生尹某,喜欢看课外书,会写作文,当时何老师正教五年级语文,每次都把他的作文拿到班上当范文讲解,并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诵,这下更激发了尹某的写作爱好,他的作文参加县、市、省作文比赛,多次获奖。何老师还通过典型带动,发动了班上更多的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练习写作,学生们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有了普遍提高。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改革的推进,大桥小学内部管理体制己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为此,何显武一是将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引进到学校管理当中来。他亲自设计内部管理方案,拟订各项管理办法与措施。同时推行校务公开,坚持民主治校,将自己的一切工作置于全校教职员工的监督之下。面对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的改革,他积极参加《教育管理》等各类专业培训,及时调整教育管理理念与思路。通过长期摸索,他还总结出“传统美德教育加上现代德育”的教育模式,改变了学校过去“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行”的管理状况,并撰写了《关于环境教育对学生品德形成的探讨》等教研论文,获市级奖,撰写的电教论文获省级奖。

  四十年,物换星移;四十年,韶华易逝!何显武,一位朴实的农村汉子,用他的热血扎根农村基层教育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栉风沐雨,含辛茹苦,踏踏实实地把毕生心血献给农村教育事业。他就像这长江滩涂上的一棵生命力顽强的芦苇,一岁一枯荣,把所有的风霜与苇絮献给这块滨江热土!(云上咸宁)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