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为独居老人烧菜做饭。(资料图)
7年来,一群“红马甲”,活跃在巴东县信陵镇白土坡社区,成为亮丽风景线。
白土坡社区在党建引领下,将志愿服务延伸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1600余名注册志愿者组成“跑跑团”“帮帮对”,点亮城市文明色彩。
居民身边的好帮手
“这些志愿者真是办了件大好事,脏乱差的小区变样了。”白土坡社区原巴东县副食品公司宿舍楼小区居民向国仕说。过去10多年里,一些住户私搭乱建,小区就像个“菜园子”。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志愿者谭建军、高文芳牵手小区业委会主任杨勇、党员居民穆世军等“关键人群”,走进32户居民家中解心结、消顾虑,小区“老”改“新”按下快进键。
白土坡社区干部刘大春介绍说,辖区内北京大道、扬帆路分布着2000余名库区移民、企业改制职工,由于房屋老旧、年龄大难就业、收入水平较低,居民矛盾、诉求扎堆。
“以前这里住户都在门前设置私人车位,或放置障碍物影响行车,街道经常拥堵。”白土坡社区治理“尖刀班”班长祝宗林说,为让长约500米的商业街停车改乱归正,社区发动商业街沿线志愿者当“说客”,腾出车位变私为公,“路痛”终成“路通”。
在北京大道、兴东路、商业街3个红色驿站,来自周边的志愿者轮流值班,成了居民名副其实的“好帮手”。
校门口的流动“安全哨”
早上7点半、下午5点40分,位于白土坡社区的巴东县民族实验小学校门前,志愿者准点值班护学,道路两侧的公交站台早已成为“志愿护学”的示范站点。
2021年,该小学推行课后延时服务,校长李银忧心不已:由分散式放学到集中式放学,2000多名学生的安全如何保障?社区党委书记谭东华第一时间支招解围:由社区6名州、县、镇党代表设立党员示范岗,当好护学志愿者。
白土坡社区分布有巴东一中、职业高中、托幼中心、实验小学等教育单位,共有学生7000余名,是有名的“陪读村”。
社区干部带着志愿者对88栋出租楼栋、1276套房屋逐户摸排,对1275名“陪读”家长“一户一档”,实行“一张网”管理。
每到高考季,巴东一中考点校门口都有“红马甲”身影,志愿者们搭建摆满矿泉水、纸巾的服务台,组成巡逻队,提醒居民、行人“为高考静音”。
“志愿者的护学行动将社会力量汇聚、融入社区治理中,通过家、校、社区构筑平安长城,守护着孩子健康成长。”信陵镇党委组织委员吴玉青说。
“校门口有叔叔、阿姨在,我自个儿回家不怕!”留守儿童谭一可说,志愿者们的“护学岗哨”带来了安全感。
幸福小区的“敲门人”
在白土坡社区北京大道主街道上,400余家商户一线排开,其中包括2家商超、2家菜市场。
用棒槌敲锣、持喇叭喊话,社区志愿者拿出接地气的“土办法”,将防疫知识传到千家万户。信陵镇镇长张祖军说,这些志愿者是社区的“活地图”“活档案”,可将政策、关爱精准送到居民家门口。
守好“疫”线,关爱群众,志愿者一直在路上。3月4日,志愿者杨晓蓉提着新鲜蔬菜、水果来到社区86岁的独居老人杨玉辉家中,帮老人烧菜做饭、打理家务。见到杨晓蓉,老人格外开心。
和磨刀石、盲杖为伴的朱丽年,20年前收养了一名女婴,独自拉扯到读大学,2019年入围“感动恩施”年度人物。而今,瘫痪在床的他不幸中遇万幸:志愿者马竹英经常上门送药、送政策,成了“编外亲戚”。
翻开白土坡社区2021年“幸福账单”,二级肢体残疾居民赵晓云如愿领到了电动轮椅,困难学子向天顺进入巴东职高继续求学成才,居民48个“微心愿”找到“圆梦人”……
“志愿者是社区与居民共建共治的一座桥梁、一个纽带,他们用群众的思维、眼光解决好身边事儿,真正将‘干部干、群众看’转变成干群一起干。”信陵镇党委书记万运泰说。(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付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