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长湾村茶园错落有致。 (全媒体记者 廖 原 本报恩施图片库 万 兵 摄)
紧抓党建集聚发展合力
3月16日,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掩映在绿树青山中的鹤峰县太平镇洞长湾村,一派生机盎然。
该村545户1603人,村内红色文化底蕴厚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贺英殉难处位于该村二组。近年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员教育管理,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聚力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锄头递给我,把这个枝桠清理一下。”3月3日,80多岁的老党员王友香正和儿子一起义务护理村道。
在洞长湾村,党员无论老少都会主动参与基层治理,身体力行做表率,成为凝聚村民合力、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
为持续加强党员队伍能力培养,洞长湾村充分利用“114”帮学提能工程,探讨帮学提能双向转化渠道,实现共同提升。同时,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结合37名党员的特点制定细化的评价标准,坚持常态化监督,促使党员主动履行工作职责,提升干事创业本领。
为优化党员队伍,该村拓宽党员发展渠道,优先从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乡土人才、返乡大学生中吸取新鲜血液,持续改善队伍结构,时刻保持支部的先进性,不断激发支部活力。
近3年,洞长湾村共发展党员3名、现有入党申请人4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发展对象1名、储备后备干部4名、乡土人才13名。2021年,该村党支部荣获“恩施州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同时,该村抓住家庭文明积分管理试点这一机遇,紧扣“最美评选”品牌,推行“自评和专评”两种评价,深化“三治”融合,合理运用四级管理制度,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完善设施提升村民幸福感
“房屋重新改造后,房前屋后还种上了花草,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安逸了。”村民李明成高兴地说。
几年前,李明成一家3口住在破旧的老木房子里,屋顶漏水,到了冬天尤其阴冷。通过危房改造政策,他们家翻修了房子,还盖上了青瓦。
近年来,全村易地搬迁31户98人、危房改造75户,全面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同时,该村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修建水池3口,铺设管网12000米,解决了21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变压器3台,改造输电线路1200米,确保了农户生产生活安全用电;新建水泥硬化路7.7公里,新建一组产业路420多米,解决了全村入户路、产业路畅通;新建移动通信基站1座,实现网络全覆盖,宽带入户率100%。
为提升村委会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该村新建村委会,规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等,并修建了32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广场。
“只要天气不下雨,每天晚上我都要到这里跳舞,即可以增进与村民的感情,又锻炼了身体。”正在广场上跳舞的村民覃章珍笑着说。
“村里现在建成了体育运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环境也越来越好,住在这里可安逸了。”村民覃英感慨。
“除完善基础设施外,我们还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在全村范围内开展村民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样板示范,将该村列入州级乡风文明试点村、省级卫生村。村民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明显提升,村里的矛盾纠纷也少了。”该村支部书记陶建国介绍。
勤劳致富成为主旋律
院落变美了,卫生改善了,生活便利了,村里谈论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了,勤劳致富奔小康成了洞长湾村的主旋律。
“去年我在家发展了8亩茶叶,收入5万元。”三组村民徐本武就是其中一员。眼见着即将迎来今年第一波新茶采摘,村民徐本武止不住笑出声来。今年,他又新发展2亩茶叶,收入会更可观。
茶叶是洞长湾村的传统产业。2019年初,洞长湾村组织工作队对全村农户进行入户走访,开展田块调查,力求因地制宜谋发展。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发展新茶园330亩,现已成为坐拥茶园3318亩的茶叶大村,年收入600多万元。
近年来,该村党支部长期坚持发展绿色产业,种植黄精、贝母、杜仲等中药材200余亩,发展本地中蜂500群,管护箬叶300亩,争取东西部协作项目建成蜂鹤农业扶贫工厂。同时,引进御凯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鹤峰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的亿元项目,建成红萝卜种植基地,并为村内50余人解决了就近就业问题。
这两年,该村开始发展农副产品电商,打造太平镇电商服务中心,推出“农家小菜”,还组织20多户农户将自己加工的咸菜、土豆、辣椒、干菜等通过电商直销,每年可收入近10万元。
此外,贺英殉难处的修缮已经结束。待工程验收后,该村将以此为中心发展红色旅游,让其成为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新增长点。
“我们将继续强党建、带队伍、建机制,因地制宜,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路子,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对于村里未来的发展,陶建国信心满满。(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廖原 通讯员 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