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有对母子志愿者讲解员 儿子是妈妈“师兄”

A-   A+
发表时间:2022-02-17 15:36    来源:湖北文明网

  “儿子义务讲解一小时,妈妈再‘接棒上岗’,这对母子志愿者的生动讲解让馆内的文物都‘活’了起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这对母子讲解员让参观者折服。

  “儿子是第一批志愿者讲解员,现在变成了我的师兄。”母亲胡婧2021年报名参加了博物院第二批志愿者招募,如愿通过考核。春节期间上岗,母子二人在家互相监督背讲解词,然后互相提问。

图为“儿子讲解员”尹天一(左二)为游客讲解。 长江日报记者艾晨光 摄

  “儿子义务讲解一小时,妈妈再‘接棒上岗’,这对母子志愿者的生动讲解让馆内的文物都‘活’了起来。”2月6日,家住东西湖区的吴女士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参观时,先是被一名小学生的讲解折服,后来发现这名小学生的妈妈也在馆内当志愿者。吴女士为母子俩的行为点赞,同时向长江日报记者报料:不知这对母子讲解员有怎样的故事?

尹天一为游客讲解馆内文物。长江日报记者记者艾晨光摄

  “这个讲解员小朋友还懂得趣味互动,真不错!”

  2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见到了这对母子志愿者。

  小朋友名叫尹天一,是武昌实验小学东湖国际校区六(2)班学生,他的妈妈胡婧是武汉市某律所律师。母子俩目前都是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志愿者讲解员。

  9日上午10时,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二号展厅,记者见到尹天一身穿红马甲,戴着耳麦,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游客介绍文物铜面具。他还向大家提问:“看到这副面具,你能联想到什么?”游客尹先生脱口而出:“三星堆!”其他游客纷纷点头。“对,在艺术特征上,这副铜面具与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存在着共同点。”游客们忙问:“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尹天一指着馆内的多件文物说:“除了这副铜面具,盘龙城出土的铜尊、铜罍、玉琮等都有三星堆的‘亲戚’,这证明了古蜀文明和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

  游客吴女士告诉记者,她去过很多博物馆,大都是听成人讲解,孩子讲解的并不多见。“这个讲解员小朋友还懂得趣味互动,真不错!”

  据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白雪介绍,正月初一到初六,尹天一和妈妈胡婧每天早上从武昌家中出发,开车40分钟到达,9时30分开始工作,下午5时下班。两人每天各讲解两场,总是儿子先讲一个小时,妈妈再接棒。妈妈胡婧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大多是父母带着孩子来参观,每天至少要接待4批参观者。”

尹天一为游客讲解馆内文物。记者艾晨光摄

  比妈妈早两年做志愿者讲解员,儿子成“师兄”

  尹天一从小喜欢历史人文知识,早在小学二年级时,他就报名参加了湖北省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活动。2019年,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胡婧第一时间为儿子报了名。面试的时候,尹天一被面试官一眼相中,成功进入到考核阶段。

  尹天一告诉记者,考核涉及的两份讲解词加起来有1万多字,信息量巨大,需要熟练地背诵下来。“遇到疑难知识点,博物院的老师会帮我解惑。比如,讲解词里涉及的专业术语和历史背景,宋若虹老师花了两周时间,专门把注解和配图整理在文档里发给我;基本陈列馆第三个展馆的内容包含了文化政治生活的多个层面,不容易讲解清楚,徐轶老师为我梳理了内在的逻辑,还亲自为我示范。”

  博物院志愿者团队负责人白雪透露,由于三个展厅和一个遗址区的讲解任务比较重,当初馆方考虑给尹天一“减压”,让他先把四个镇馆之宝讲清楚。“没想到尹天一坚持要和大人们讲解同样多的内容,而且在讲解词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延伸,态度非常认真。”

  尹天一分别于2019年和2021年通过了博物院遗址区讲解、基本陈列区讲解的考核,上岗后就利用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到博物院义务讲解。胡婧看见儿子如此努力,也想成为一名讲解员。2021年,她报名参加了博物院第二批志愿者招募,如愿通过考核。她说:“儿子是第一批志愿者讲解员,现在变成了我的师兄。他的一些中肯建议,我会认真消化。”

  春节期间上岗,母子二人在家互相监督背讲解词,然后互相提问。一家人为此还特意提前吃团年饭,给长辈们拜了年。(长江日报记者杨枫 艾晨光 通讯员李季 向红平)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