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聚乡贤力量 谋乡村振兴

A-   A+
发表时间:2022-02-15 16:20    来源:湖北文明网

木栗园村村民参观乡贤馆。

木栗园村村民谭家玥改建的图书室。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

  近年来,恩施市着力把乡贤人才资源打造成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集聚正能量的重要渠道、创新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推动形成乡村振兴上下联动、内外互动、各方齐动的新格局。如今, 6877名乡贤能人活跃在193个村(社区),一股股发展潜流在硒都大地涌动。

  内搭平台 外联老乡

  1月23日,恩施市沙地乡落都村进口处的一面文化景墙引人注目,正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左边是落都村村规民约。这是该村“家园共建”党小组组织部分乡贤出资兴建的。为引领乡贤能人助力家乡发展,该村党支部新设立“家园共建”党小组,并成立“家园共建”基金,目前已募集17万余元,采购太阳能路灯117盏。

  1月16日,全州首个社区治理基金在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五峰山社区成立。社区聘请24名乡贤能人担任社区发展顾问,筹集捐赠资金22万余元,用于支持社区基层治理和公益事业发展。

  乡贤助力,乡村美了。

  “要带着感情拜访回乡能人,带着问题请教回乡能人,带着项目招引回乡能人。”1月11日,全市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书记苏勇的话掷地有声。

  春节期间,各乡镇搭建交流平台,走访乡贤能人,讲感情、讲变化、讲规划、谋发展。

  “不仅要靠秀丽景色吸引消费者,消费还要多元化,把游客留下来。”1月20日,在恩施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沐抚社区居委会举办的乡贤座谈会上,乡贤能人向世林说道。

  “产品要找准定位、形成品牌,融合崔家坝特色,推广出去。”1月16日,崔家坝镇南里渡村数字乡贤馆里,天南地北的崔家坝籍能人相聚视频会议平台,共谋家乡发展。

  2021年,全市各乡镇深入挖掘乡贤资源、搭建“乡贤智库”,引进“名誉村主任”机制,上榜乡贤人才1066人,吸引安排新乡贤回归签订项目56个,总投资8400万元,涵盖特色农业、乡村民宿、休闲旅游等方面。

  乡贤回归 山村蝶变

  “今年雨水多,不少地方土豆减产。还好!吴书记提前让我们起了垄。”2021年8月19日,正在挖土豆的沙地乡黄广田村朱家坪组村民谢友兴说。

  谢友兴口中的“吴书记”是朱家坪组党支部书记、恩施市嘉旺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远国。

  2009年,吴远国从深圳回到家乡,决心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2016年,他当选为朱家坪组党支部书记。

  支部没有活动室,他四处奔走寻求支持;老百姓没有发展信心,他成立合作社带头干……慢慢地,40平方米的支部活动室建起来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成了新的党建基地,连片的富硒蔬菜带富了乡邻。

  村里的发展变化,吸引了朱以焕等一大批乡贤能人返乡创业。

  55岁的朱以焕是朱家坪人,20多年来一直在武汉承包工程。

  2019年,朱以焕为家乡建设再添“一把火”,投资700多万元完成河道治理,将臭气熏天的垃圾池变成五彩斑斓的喷泉景观。同时,流转近500亩土地种植果树,将村民的撂荒地变成硕果园。

  “归雁”变“头雁”。2021年,恩施市组建起乡村振兴智囊团112个,吸纳各类在外优秀人才785名,在乡贤能人的带动下,村民充满干劲,乡村焕发新气象——

  返乡能人、全州优秀人才黄焕然带领乡亲发展6000余亩优薯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超对接+互联网”模式发展线上销售,打响“石窑马尔科”品牌。

  返乡能人阳家寿创办恩施市龙赶湖农旅产业专业合作社,聚焦“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目标,将白杨坪镇洞下槽村打造成州内外知名“网红打卡地”。

  “药材大王”张世界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领太阳河乡村民种植贝母、党参、铁皮石斛等中药材800余亩,带动近150户农民增收。

  乡贤聚力 涵育新风

  “整理了3000册图书,春节期间免费开放,受到村民欢迎。”恩施市新塘乡木栗园村村民谭家玥笑着说,在吊脚楼出生、长大,改造老屋也是一种情怀。

  在城市打拼数年,谭家玥一直惦念着深山里的老屋,如何使闲置数十年的老屋恢复活力,如何让家乡在农村“空心化”的现状下重获新生,是他心中更大的情怀。

  “村里的学校仅有几间教室,没有图书馆,孩子们能够接触的课外书籍有限。”于是,谭家玥有了把老屋改造成图书室的想法。

  他的想法得到村委会支持,2021年6月正式启动老屋改造。7个月后,总面积达600多平方米的老旧吊脚楼重获新生,点亮了孩子们的阅读梦。

  乡村图书室除了带给孩子们图书和阅读陪伴之外,还结合乡村振兴,通过做“亲子农场”“乡村花园农场”、乡村民宿等,摸索新的致富路,带动更多返乡创业者回村发展。

  在三岔镇燕子坝村,68岁的退休党员陈德富建起了乡贤能人馆,通过展示乡贤能人榜、乡贤事迹、燕子坝村史等内容,在弘扬乡贤精神、涵育文明乡风、化解矛盾纠纷、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陈德富的感召下,同村的乡贤能人、蔬菜种植“大王”何忠良主动担任村民的蔬菜技术顾问,带领村民发展了200余亩高山蔬菜。

  “只要打得起精神,我就必须来。”在恩施市太阳河乡梭布垭集镇至金峰山红色文化旅游及产业道路项目现场,经常看到70岁老党员陈泽述的身影,他和施工班子一起“上下班”,既负责协调工作,又监督工程质量,但从不收取分文报酬。

  “这是村里的大工程、民生工程,必须搞好。”在他的带动下,村里10余位村民义务参与其中,仅40天就完成了9.37公里路基工程90%以上的工程量。

  让恩施市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依托乡贤理事会、乡贤议事厅等平台和载体,积极探索乡贤参与家乡建设、化解矛盾纠纷、参与乡村治理的新机制新路径。2021年,全市建成73个“乡贤人才馆”,留住乡贤的思乡情结。乡贤参加群众会317场次,协助调处矛盾纠纷26起,形成了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和文明乡风。(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赵盛迷)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