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是农历壬寅虎年春节。街头的红灯笼中国结一挂、屋里的排骨藕汤香味一飘,武汉的年就暖心的红火了起来。
假期里,“我家过年的中国味”登上微博话题。有市民带着全家老小,东湖梅园赏梅花、黄鹤楼前猜灯谜;有在汉的外地人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线上拜年,视频团聚”;还有家庭趁着虎年春节与北京冬奥会“喜相逢”,带孩子走出门体验冰雪运动……
热气腾腾的是城市烟火气,更是武汉人蒸蒸日上的小日子;浓浓年味里,不止欢声笑语,更是武汉人用不懈奋斗创造的幸福生活。
回乡创业的年轻夫妇晒家庭账本
“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春风万顷梨花雨;惠政千家幸福村”“宜居宜养宜兴业;好山好水好发家”……在黄陂姚家山村,不少老乡家的春联上都写上了这样一些新词新句。
今年春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春节。除夕夜,65岁的姚家山村民姚望生看着满桌饭菜,向儿子姚荣荣、儿媳张孝珍感慨生活越来越好。从“靠山吃山”到办起农家乐,这对年轻夫妇的家庭账本里,一年纯收入已经超过20万元。
黄陂姚家山村是武汉最偏远的村庄之一,20世纪80年代,父辈们靠山吃山,砍伐树木是主要生计。随着林木保护政策的施行以及红色旅游的发展,2015年,姚荣荣放弃城里6000余元的月薪带着妻子回乡,开办起农家乐,取名“山凹凹”。新鲜的食材、好手艺、一家人的热情好客,让“山凹凹”人气越来越旺。
“现在政策好,交通也方便,回乡创业成了香饽饽。” 姚荣荣说,他们把原本的卧室都改造了,新增了三张桌子,能一次接待10余桌客人,还添置了一辆小汽车,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脱贫以后,党和政府依然没有忘记我。”在蔡甸区三屋台村,村民邹树波在村委会协调帮助下,承包了鱼塘。6年来,鱼塘经历了洪水、鱼病等不少挫折,但最终坚持了下来。如今,养殖状况也慢慢稳定下来,邹树波没想到的是,银行的无息贷款还继续在乡村振兴中支持。
“新的一年,我想利用好这个政策,扩大养殖,多挣钱早日把贷款还上。”邹树波说,眼下,水泥路修到了鱼塘边,还有免费整修鱼塘的专款,“相信在党和政府支持下,辛苦劳动会有新的收获”。
“新武汉人”就地过年学会了包饺子
“心在一起,就是团圆”
揉搓面粉,擀面团,再放入馅料,最后把皮捏成花边的形状……这是“新武汉人”曾洁第一次就地过年,也是第一次跟朋友们学包饺子。2月3日,在武车社区的一家人才公寓,20多个留在武汉过年的大学毕业生用新春派对的方式迎接新年。大家在“共享小屋”间穿梭,在共享厨房包饺子,到趣家小剧场写春联、剪窗花,热闹非凡。
这座名为“武房趣家”的人才公寓占地2600平方米,去年7月完成重新改造。公寓里共有房间54套,面积从25—55平方米不等,房租比市场价要低。租住在内的大学生说,不仅是过年一起贴春联包饺子,平日里,公寓的活动也是每周不重样,“大家志趣相投,在一起很有乐趣”。
在城市另一侧的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项目建设现场,工地上的团年饭也是热闹非凡。桌上不仅有鱼糕、藕汤等湖北菜,还有山西、河南、四川等地的特色菜。大家一边吃着麻糖、京果等传统食品,一边玩着“你演我猜”“幸运抽奖”……
这是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项目总工赵小龙第一次在工地过年,也是新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赵小龙是湖北黄冈人,妻子老家在荆州。今年,两人都留在了项目建设工地,奋战在武汉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线。
“心在一起,就是团圆。”除夕晚上,赵小龙和爸妈视频聊了天,让他们放心。当天晚上,赵小龙和爸妈都在电视上看到,央视的镜头对准武汉两江四岸,长江灯光秀虎年新春特辑上演,英雄的城市流光溢彩。
7岁半小朋友第一次走上真冰滑冰场
“以后要去现场看冬奥会”
大年初六一早,汉口范湖路的冰龙真冰滑冰场刚开场,家住武昌的杨静就带着孩子来场首次真冰场上的体验。“昨晚看了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为奥运健儿送上了祝福,今天孩子就吵着要去真冰场滑冰,用实际行动参与冬奥会,还说以后要带我们去现场看冬奥会。”杨静笑着说。
换上冰鞋,戴好头盔、护具,小家伙很快就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上冰了。7岁半的她第一次上真冰滑冰场,但滑得有模有样。杨静认为,冰上运动是属于冬季的运动,可以锻炼孩子的坚韧性,磨炼她的性格。“冬奥会的热度不减,也会让武汉冰雪运动前景越来越好。我非常支持孩子参与这些冰上运动。”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春节期间,武汉多个冰场客流量激增。以武汉全民健身中心冰场为例,自上月17日开放以来,每天有1200名孩子参加全民冰雪嘉年华活动,几乎场场爆满;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的“武汉趣谷四季滑雪场”在春节前向市民开放后,每天迎来大批滑雪爱好者。
而就在今年,华中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商业综合体——武汉梦时代广场项目计划3月中旬实现竣工验收。未来,武汉又多了一处体验室内滑雪的好去处。(长江日报记者 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