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六旬老人巧手剪出“二十四节气”

A-   A+
发表时间:2022-01-18 11:08    来源:湖北文明网

  “人间至此冬色尽,春暖花开不久时。”时光匆匆,转眼又将迎来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二十四节气,首尾相接,周而复始,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在即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之际,1月17日,市老年书画协会剪纸分会会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张玉勤完成最后一幅“大寒”剪纸作品,标志着她耗时一年创作的“二十四节气”主题剪纸作品完美收官。

  指尖秀技艺,剪出“二十四节气”

  农历辛丑牛年(2021年)立春那天,62岁的张玉勤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自己的第一幅“二十四节气”主题剪纸作品,得到众多网友点赞。此后,每逢一个节气,她都会把对应的剪纸作品发到微信朋友圈,并附上这个节气的相关知识。

  张玉勤说,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和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说起创作的缘由,张玉勤说,之前她听过二十四节气歌、看过二十四节气画,2020年看到央视播放的二十四节气公益广告时,便萌生了创作“二十四节气”主题剪纸作品的想法。

  “小时候,我认为二十四节气就是春分吃春饼、冬至吃饺子,长大后才渐渐明白,二十四节气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温暖。”张玉勤说,她在剪纸过程中学到了不少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经常将其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此外,张玉勤还为每幅剪纸作品附上了一段相关文字介绍。“二十四节气,在四季轮回中流淌,不曾虚度。一轮四季,与你邂逅;二十四节气年年如是,周而复始;一期一会,不曾辜负……”张玉勤以诗意的方式,让这份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智慧,通过传统剪纸艺术得到传承与弘扬。

  采风觅灵感,隔离点里坚持创作

  “‘二十四节气’主题剪纸作品的宽均为40厘米,高均为50厘米,剪一幅作品大约需要一天时间。”张玉勤说,决定开始剪时,她会提前在日历本上圈好每一个节气,在其到来前创作完成。

  张玉勤介绍,在构思创作剪纸作品过程中,她会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新想法。比如,娃娃头上戴的“虎头帽”元素就源于她的老家山西。

  2021年7月,张玉勤回老家采风,搜集创作素材。归来途中路过郑州,不料此时郑州发生疫情。回来后,张玉勤主动向社区报备,并前往东津新区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隔离的14天里,剪刀和红纸时刻陪伴着她,创作从未间断。

  正值夏天,隔离点安装的中央空调暂不开放,吹风扇又容易把红纸吹散、吹乱,张玉勤就顶着高温进行创作。灵感来时,她经常一剪剪到凌晨。为了支持她的剪纸爱好,家人还为她送来了台灯。“对我来说,剪纸就是一种‘玩’,在玩中创作,就是我的强项。有时玩尽兴了,头上和背上的汗水自然也就忘记了。”张玉勤说。

  退休献余热,为剪纸注入新活力

  2021年,张玉勤所在的金源社区举办首届建党百年百幅剪纸作品展,展示的100幅红色剪纸作品都是由张玉勤创作的。

  山西剪纸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在浓浓的剪纸艺术氛围中,张玉勤自小跟着母亲学习剪纸。2018年,张玉勤进入市老年大学剪纸班学习,先后创作了“三国故事”“红楼梦”等系列主题剪纸作品。

  “虽然退休了,但我有这门技艺,就该想办法发挥余热,为社会做些贡献。”张玉勤说。

  翻看张玉勤的剪纸作品,里面不乏本土元素和创新思维。2020年,她将宅家创作的9幅抗疫剪纸作品作为抗疫见证物捐给市博物馆。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愿和理想追求。我经常到各地采风,就是希望能搜集更多的创作素材,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张玉勤说。

  为了传承剪纸技艺,2021年3月,张玉勤被东津新区汉水小学聘为剪纸教师,每周三下午教学生剪纸。

  春节临近,张玉勤又开始忙着创作虎年主题剪纸。如今,她精心剪的300多张“小老虎”窗花已被送到金源社区居民家中。(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朱月皎)

责任编辑:何霄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