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下的微党课。(宣恩县委组织部供图)
腊八节前,走进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一栋栋依山而建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树木葱茏,绘成一幅景美人和、安居乐业的如诗画卷。
宣恩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服务和保障功能,以打造党建共同体为抓手,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高质量融合发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聚力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强基固本筑“底板”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
“行政村布局优化调整后,集聚效应得以彰显,更能实现整合资源办大事的效果。”宣恩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明关祝介绍,宣恩县把行政村布局优化调整作为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优化新时代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格局”的目标引领,推进党的领导、调查研究、群众路线、村民权益等六个工作重点,落实宣传发动、清产核资、调查摸底、搭建班子等八个步骤,将276个行政村优化调整为147个,村民知晓率达到100%、户代表参与率超过95%,票决同意率99%以上。
明关祝认为,优化调整行政村布局是破解农村空壳化、农民老龄化、农业边缘化的必然趋势,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该县稳步推进布局调整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指标体系,稳步推进村民小组调整工作,通过“上提下分”方式,将党员人数较多的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在自然村或管理网格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构建“党委—党支部(总支)—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
“有了单独的卫生间和热水器,方便多了!”珠山镇岩堡村村民覃正军妻子常年卧病在床,生活起居不便。岩堡村党支部书记向红得知情况后,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帮助覃正军家修缮厨房,装修卫生间,解决了覃正军家“用厨难”“洗澡难”问题。
今年以来,宣恩县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班子队伍,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新上任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办好“开门一件事”,领办帮办民生实事614件,惠及群众1.8万余人。
选好“头羊”带富路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必须着力推进组织振兴,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领头羊”。
今年36岁的郭伟是上洞坪村外出经商能人,在李家河镇党委引荐下,郭伟返乡创业,带领当地群众发展苗木、蔬菜等产业,获得党员群众一致认可。2021年,他被推选为上洞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这个小伙子年轻有闯劲,点子好,办法多!”党员王中平满意地说。
选出好干部,配优好班子,是村(社区)换届的重中之重。宣恩县坚持德才兼备,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将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员选拔进入村(社区)“两委”成员。
“选人不能临时抱佛脚,必须下深水、广开路,从储备上下功夫,避免‘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窘境。”明关祝说。
宣恩县通过实施“能人回乡”工程,落实履职考核“留一批”、跟班培养“选一批”、人才回流“引一批”、县乡统筹“派一批”、设岗安置“稳一批”等“五个一批”措施,先后吸引132名大专以上、35岁以下的年轻人到村任职,储备强村、治村、富村型后备干部800余人,万寨乡向家村党支部书记覃浩、沙道沟镇玛瑙村党支部书记苏根等20余名学历高、能力强、眼界宽的年轻人进村任职,为老村子发展带来新气象。
壮大“头羊”队伍,选优是基础,育强是关键。宣恩县实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分批次选派基层党员干部跟班学习、实践锻炼,搭建“乡土论坛”平台,丰富“热点共议”“治理共商”“模范共学”“发展共享”等载体,组织“书记论坛”84期,272名党员干部现身说法,推动发展产业项目145个,解决难题1027件。
产业振兴再“升级”
隆冬时节,宣恩县高罗镇埃山村柚园硕果累累,一个个金黄的柚子挂满枝头,一股股清甜的香气沁人心脾,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一亩地最低收入3000元到4000元,最高亩产达到8000元。今年白柚总产量15万斤,预计纯收入10万元。”高罗镇埃山村党员廖和庭是埃山村最早一批响应政策、带头发展白柚产业的党员。
在他带动下,该村家家户户种植白柚,村里还成立了贡水白柚专业合作社,埃山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白柚村”,贡水白柚远销重庆、长沙、江西、新疆等地,甚至还有国外订单。
椒园镇锣圈岩村返乡能人党员潘启文2018年从广州返乡创业,带领群众发展金丝皇菊,并以金丝皇菊为支撑点,着力将锣圈岩村打造成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点。今年,该村金丝皇菊亩产鲜花1500公斤,单亩收益超1.2万元。
“按照‘支部+基地+党员+农户’模式,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兴产业,把党建触角延伸到产业发展第一线,实现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宣恩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宣恩县以“党建+产业”联盟为抓手,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建立“党委牵头+支部包片+党员联户”三级联动机制,构建了茶叶、水果、烟叶、药材、蔬菜等15个特色产业联盟,通过支部引领、产业带动,引导党员群众就近就业,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富在产业线上,吸引了一大批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先后涌现出“贡茶书记”郑时兵、“柚王书记”黄万明、“黄金梨书记”姚元翔等一大批基层党组织书记典型代表,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激发了乡村振兴动力。(恩施日报 全媒体记者 瞿亿英 通讯员 刘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