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库,1989年入伍,服役于空军某部;2011年退役转业参警,现任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珞南街派出所三级高级警长。服役期间,他参加了汶川抗震救灾,多次参与抗洪抢险。从警以来,他始终做一名与人民距离最近的警察。2013年,他被选任为全市派出所第一批指挥研判长之一,迄今先后参与侦办各类案件170余起,服务群众1600余次,多次获得各项荣誉称号。
虽然身穿的制服颜色变了,但他庆幸还能用同样的姿势敬礼,换一种身份继续守护人民群众安全;虽然主要职责是警情研判、窗口接待等“二线工作”,但他认为工作不分一线、二线,打击犯罪、全心为民始终是自己的天职。“我希望能做一颗恪尽职守的警营螺丝钉。”王保库说。
■ 口音里听出破绽 系统内交叉比对
法学“金教授”竟是潜逃22年抢劫犯
通过勤学公安信息化知识,凭借过硬信息化应用能力,担任珞南街派出所指挥研判长的王保库积极推动各类信息综合汇总和运用,为指挥调度、案件侦破、服务群众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1月6日,市民刘女士因有偿择校与一名自称武汉某高校法学“金教授”的男子发生纠纷。接警后,民警将二人带到珞南街派出所调解。
民警给“金教授”登记身份信息时,他能流利地报出自己的姓名和出生日期,却无法提供身份证,只说自己出门从来不带。于是,王保库看似不经意地问了“金教授”一句:“您是哪里人?”对方答道:“山东济宁人。”王保库迅速意识到不对劲。有过20余年从军经历的他曾与许多来自不同省份的战友一起生活,熟悉各地方言。王保库一听便知“金教授”的口音属于湖北襄阳一带。而且,民警通过核查“金教授”提供的身份信息,根本得不到有效结果。
通过进一步细致调查,王保库发现“金教授”与襄阳男子靳某的面部特征高度吻合,而靳某是1999年襄阳一起抢劫案的在逃人员。经不住王保库的反复盘问,“金教授”终于承认自己就是靳某,案件告破。
■ 耐心多一点 细致多一分
帮助离散22年老人与家人团圆
珞南街派出所地处繁华的街道口商圈,高校集中、人口密集,治安情况复杂。
今年4月10日,正在调休的王保库得知辖区发现一名流浪老人,其身份不明,因生命垂危正在医院进行抢救,于是立即赶到所里帮助查找其家人。
老人年事已高、记忆模糊,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姓名和亲属情况。王保库仔细辨识老人含混不清的话语,结合数小时滚动排查,在全国筛选出4人符合条件,其中成都一名1999年底离家、家人报过失踪人口的熊某园与老人相似度最高。
经过反复核查、沟通协调,王保库最终确认流浪老人正是被宣告“死亡”的熊某园,是成都熊女士一家苦苦找寻了22年的父亲。
次日中午,熊女士等人乘飞机来到武汉。父女相认,抱头痛哭。熊女士对王保库说:“是你的细心救了我的父亲,你就是我的亲大哥!”“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经过医院及时积极治疗,老人身体状况好转,回到阔别20余年的家乡,与104岁的老母亲以及老伴、5个子女团圆。
王保库助人寻亲的事迹被多方报道。其实,他还帮助荆州洪湖市77岁老人寻回赌气离家7年未归的孙子;经过两个月不懈努力,帮助家住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的张奶奶与定居黄冈市蕲春县、失散37年的弟弟在汉重聚……
王保库说:“派出所工作无时无刻不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民警要不怕难、不怕烦,耐心多一点、细致多一分。这样,老百姓就能满意多一点、开心多一分。”(长江日报记者张剑 通讯员罗维舟 徐飞 李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