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巩固创城成果综述(下):文明荆门,赏不完的城市之变

A-   A+
发表时间:2021-12-16 15:57    来源:湖北文明网

  阅读提示:在夺得全国文明城市的奖牌后,荆门市坚持以创促改、以创促升,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求,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整治社会秩序、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以文明为底色的画卷,正在荆门这座山水小城越绘越美。

  文明,是对一个城市的最大肯定,是一个城市最深处流动的血液。自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每位市民都能体会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街道环境干净整洁、道路交通变得通畅、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我们的城市面貌一天一个样,在2021年度四次模拟测评中,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满意度均在98%以上。

  聚焦薄弱环节 补齐文明创建短板

  荆门市东宝区泉口街道苏台社区郭家坪居民点有条“问题路”,是该处近20户居民进出的必经之路。该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居民进出很不方便。今年4月,苏台社区党总支多方协调,抢抓施工进度,一条3米宽、700米长的水泥道路顺利完工,得到了居民们的普遍认可。“没想到这条路修得这么快、这么好。以前出门坑坑洼洼,颠颠簸簸,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现在好了,我们出门方便多了。”一位居民高兴地说道。

  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过程中,荆门市围绕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老旧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薄弱环节,从“神经末梢上”入手,在“麻绳最细处”攻坚,立行立改、真改实改,让群众在创建工作中得到实惠。

  今年,荆门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进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完成了金虾路,七里铺社区八达路、江山二路,关公社区私营城小区等6条背街小巷刷黑工作。严格对照主次干道实操手册和“八无十清”包保要求,逐路逐段排查整治路面破损、绿地缺失、停车无序、公益广告破损老旧等问题。全力推进3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修补部分“三无”小区路面7000多平方米。

  “咱们荆门搞了几年创城,车辆礼让行人已成常态,电动车推行过斑马线蔚然成风。”日前,在交通路口进行文明劝导的志愿者朱华莲高兴地说。近年来,我市持续整治交通秩序。严厉开展摩托车交通乱象整治。共查处二、三轮摩托车无牌无证、未戴头盔等违法行为5000余起,共查获违法停车3万起。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秩序问题,我市对背街小巷停车位进行统一施划,按照“应划尽划”原则,进行了增、补划,新增停车泊位3000个。

  开展文明养犬治理。公安、城管部门多次开展不文明养犬整治行动,以区为单位成立流浪犬捕捉小分队3个,劝导和制止市民遛狗不牵绳5000余人次,捕捉流浪犬300余只。

  在补齐创建短板的过程中,荆门市文明城市的“面子”更靓、“里子”更实,更加表里如一、内涵丰富。

  聚焦文明宣教 让文明意识入脑入心

  巩固创建成果,既要注重外修城市“颜值”,又要注重内塑城市“气质”,以“内外兼修”的方式,才能不断丰富文明城市内涵。

  日前,东宝区龙泉街道东宝山社区以社区直播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主阵地,以七彩志愿服务队为主力军,采用线上直播、线下入户的方式开展了普及创城问答知识、倡导居民做文明市民、介绍社区15分钟生活圈、介绍东宝三馆一中心公益性文化项目、社会治安技防工程,倡导居民使用公筷公勺、不食野味行动,普及机动车出行,安全头盔很重要等活动。

  文明城市,市民是主体。只有市民素养的整体提高,才能实现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才能迸发生机活力。我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市民学校,每月开展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科普教育、普法教育,每季度开展1次家长学校活动,全年共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达3000余场(次)。以丰富的活动形式与宣教活动有效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转化的教育效果。

  志愿服务是荆门市创城的特色亮点,截至目前,该市注册志愿者30.02万人,志愿服务总时长546.83万小时,志愿者注册比例和平均服务时长均位居全省第一。

  东宝区泉口街道沿河社区居民熊扬兰,已经68岁了,是浏河湾的老居民,作为一名志愿者,她积极参与社区创城,成为环境维护员,每天出门,手里都会带个垃圾袋,看到路上有烟头和垃圾,就会顺手捡起装到袋里,看到乱扔垃圾的居民,她就会上前劝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能让环境更好,居民更和睦,我高兴。” 熊扬兰说。

  今年以来,荆门市开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活动,以“基层团干+青年志愿者”的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100支,累计开展洁城清扫、入户宣讲、帮困助弱等志愿服务活动300场。组建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志愿服务队伍、“红领巾亲子志愿服务队”、便民志愿服务队、创城志愿服务突击队等2026支队伍。

  文明,已悄然融入荆门人的生活;以文明为底色的画卷,正在荆门这座山水小城越绘越美。

  伴随着常态化工作的推进,一项项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相继出炉,一件件实事好事落到实处,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荆门日报 记者 胡晓莉 通讯员 张龙 熊飞)

责任编辑:李欢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