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创新 持续发力 精细管理
暖心的志愿服务遍布大街小巷,整洁的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新修的小品景观扮亮城市容颜……行走在猇亭,细微的文明之举随处可见,崭新的城市形象日新月异。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更是城市居民的幸福底色。今年以来,猇亭区聚焦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大胆创新、持续发力,探索出一条有温度、有精度、有品质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凝聚起一股股文明实践、志愿同行的强大合力,全力助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11月25日,记者来到猇亭区下马槽社区三组,刚改建好的“采云广场”让人眼前一亮。在蓝天白云下,一排排盛开的向日葵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蝴蝶兰、鸢尾花竞相开放,古色古香的花瓶妆点古朴庭院,人景物相得益彰、十分惬意。
“改造后,确实变化蛮大!社区这件事办得漂亮,房前屋后干净通透了,心情也很舒畅。” 下马槽社区“家门口的小园子”项目,带来的喜人变化让居民赞不绝口。
过去,下马槽社区因历史原因,沿河植被杂乱、随意乱搭滥建、庭院布局单调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318国道沿线环境美观。今年来,下马槽社区围绕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要求,引导专业设计团队对接文明创建示范户,联合打造环境整治典型示范点,奋力打造居民心目中的 “幸福花园”。
在社区“两委”班子、党员代表、志愿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齐动手参与“新乡村美学”微景观改造工程,通过种植花卉、搭造景观等形式对过去乱搭滥建和空闲地块进行“微改造”,一个个充满生机、芳草茵茵的花园展现在大家眼前,为318沿线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前总觉得环境整治这么大的工程不是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能做成的事,但是经过这次的示范点打造,我觉得只要有心,这也不是件难事,我准备这两天把家里的菜园子整理一下,打造自己的生态菜园。”居民周德明笑着说。
出行环境是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背街小巷作为连接城市生活的重要通道,不仅是展现城市环境的窗口,也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为改善道路出行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猇亭区大力实施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对影响市容环境的占道经营、店外摆放、杂物乱堆等行为进行清理,并对部分道路进行提档升级,努力打造干净整洁的街巷。
金岭二街是猇亭老城区内一条典型的背街小巷,该街巷因基础设施不完善,周边居民较多,车辆乱停放现象较为严重。为改善金岭二街市政基础设施,猇亭区对小巷路面进行刷黑,在原砼路面处理后铺设沥青1200平方米,对破损路缘石进行了维修,补划了道路标线,不仅提升了街面“颜值”,也消除安全隐患。同时维修破损人行道95平方米,粉刷墙体280平方米,并对墙体进行美化,制作了图文并茂,集实用和美观于一体的手绘墙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该区的历史文化、风光景致、标志建筑等内容,成为该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自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以来,猇亭区围绕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积极推进城市美化工程,重塑城市风貌,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灯亮、路明、城美的出行环境。
如果市容市貌是文明典范城市的“面子”,那么文明理念就是文明典范城市的“里子”。在猇亭区云池路七组原先有一处毛坯屋,因年久失修,被鉴定为危房,考虑此处过往行人及车辆较多,拆迁后修建为停车场。如今,再次来到这里,一眼就能看到这里建造起了一座“好人广场”。墙面上一幅幅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好人事迹的展板,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
好人事迹需要记录,好人精神更需要赓续。猇亭区通过组织推荐、群众发现以及个人自荐,评选出“见义勇为”李益平,“爱岗敬业”刘军民、谢华清、吴光,“孝老爱亲”宋秀远、朱诗蓉,“助人为乐”谭平、余大卫等多名好人,将他们的典型事迹一一上墙,将榜样的引领作用不断放大,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典型就在身边,榜样就在眼前。
今年来,猇亭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接过“好人接力棒”,争当好人、模范的思想在辖区已经蔚然成风。“好人广场”只是猇亭区弘扬好人精神、宣传文明理念的一个缩影,为发挥好人精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熏陶作用,猇亭区通过多种途径对好人、模范大张旗鼓地宣传,制作好人宣传板进行悬挂展出,在各居村宣传栏动态张榜公布,把文明理念真正宣传到基层、体现到基层、落实到基层。(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岳黎 通讯员 裴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