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退休老支书将残疾人五保户接回家照顾 21载大情大义跨越血缘照亮生活

A-   A+
发表时间:2021-12-01 09:04    来源:宜昌文明网

  

孙长清(左)和刘国宝(右)在一起

  “你想我吗?”从记者手中借来纸笔,75岁的孙长清写道。

  他的身旁,64岁的刘国宝仔细端详一阵,缓慢、认真地写下:“好想。”

  11月26日,在猇亭区虎牙街道高家店村潺潺流水的小溪旁,两位老人无声“诉衷肠”的一幕,温暖了整个冬日。

  21年来,孙长清一直默默照顾非亲非故的残疾人五保户刘国宝。在这个三国故事流传之地,两位老人之间跨越二十载的“孙刘”情义故事感人至深。

  “到家里来住,你就是我的家人”

  11月26日,在高家店村党总支委员杨浩带领下,记者来到孙长清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共党员户”、“最佳党员家风示范户”、“光荣之家”等牌匾。

  寒暄过后,孙长清道出他与刘国宝之间这段延续21年的亲情故事。

  1946年,孙长清出生于高家店村,17岁入伍,在西安某空军部队做通信员。1968年,孙长清退役回乡,先后任团支书、大队长、村支书,1997年退休。

  刘国宝比孙长清小11岁,也是高家店村人,出生便有语言障碍,是一个五保户。家中五兄弟,他排行老四,家境贫寒,兄弟们自顾不暇,没能力照顾他。

  “2000年的时候,我看到刘国宝身体确实不太好,需要人照顾,索性就把他接到家中。”孙长清说。

  “到我家里来住,你就是我的家人。”孙长清对刘国宝说。

  在孙家,刘国宝不用交房租、水电费,孙长清还经常送他一些蔬菜、肉、衣服。

  刘国宝有痛风,有时深夜发作,孙长清就骑摩托车带他去卫生所看病。

  刘国宝不会用手机,很少外出。一旦外出,孙长清都会在纸上写字,让他注意安全,并留下电话号码,有事就联系家里。

  刘国宝很忠厚,不愿给孙长清添太多麻烦,住在孙长清家的21年中,他多次谢绝别人接济,靠着自己种水稻以及五保户补助过日子。塑料脸盆破了,他会自己用胶粘;衣服破了,他会自己缝;大热天,舍不得用电,连风扇都不开。

  他也乐于助人,平时会帮乡亲们插秧、修建房屋、打谷子。

  “我百年之后,你们也要继续照顾他”

  寒来暑往,日升月落,刘国宝这一住就是21年。住着住着,就住出了感情。

  这21年里,孙长清的三个儿子将刘国宝当成父辈,逢年过节回家总要给“四爹”带点烟酒。

  孙长清的三个孙儿也是刘国宝看着长大的。小时候,刘国宝还给他们洗澡,带他们玩耍,孙儿们都亲切地称刘国宝为“四爷爷”。长大后,孩子们远赴外地上学,每逢放假回来,都会给“四爷爷”带些当地特产。

  “我百年之后,你们也要继续照顾他。”孙长清对儿孙们说。

  这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刘国宝的兄弟们生活日渐殷实,他们想把亲人接回家中。可刘国宝不愿意,他只想和孙老哥住一块儿。

  渐渐地,孙长清70多岁了,腿脚不便,身体也大不如前,已经无力再照顾刘国宝了。“老四发痛风的时候,我没力气骑摩托送他去医院了。”孙长清叹了口气。

  考虑到这种情况,就在不久前,刘国宝的五弟将他接回家中赡养。

  “我是一名老党员,照顾他是应该的”

  孙长清老人从回忆中回过神:“老四已经搬出去半个月了,最近我有事,一直没去看,今儿正好去看看。”

  刘国宝的新家距离孙长清家步行10多分钟的距离,在一片清澈的小溪边。记者和孙长清抵达时,刘国宝正戴着草帽在溪边钓鱼。

  孙长清走上前,拍了一下刘国宝肩膀。刘国宝转过身,呆了两秒,亲切地抱住孙老哥。

  “你过得怎么样?”孙长清比划着手势,刘国宝点着头,笑得像个孩子。

  他拉着孙老哥去参观新家,一室一厅的小屋,堂屋里摆着桌子、柜子、小灶,卧室是一张大木床。“环境不错。”孙长清边看边点头。

  从屋里出来,两位老人坐在门口聊天。由于交流不方便,孙长清借走记者的笔记本,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字:“你想我吗?”刘国宝端详了一阵,拿起笔,缓慢、认真地写下两个字:“好想”。

  刘国宝不会使用手机,记者只能用纸笔与他交流,可是刘国宝很腼腆,不愿多写字。“他害羞,知道他过得好就行了。”孙长清笑着对记者说。

  离开刘国宝家,孙长清与村干部杨浩并肩而行。边走边询问刘国宝的近况,希望村里能多多照顾。假如刘国宝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及时告诉他。

  采访结束,孙长清告诉记者:“我是一名老党员,又是退役军人,照顾他是应该的。”

  记者手记

  采访这个故事,感动的细节很多。但最让人触动的,是孙长清言语中对这21年淡若云烟的描述。在他看来,将刘国宝接回家中,并一直照顾,就是一件平常之事、应尽之责。甚至,在谈到自己年事已高,无法骑车送刘国宝就医时,还时时叹气,显得有些自责。这种善良和襟怀,直击人心。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半条被子”的党员品质,展现了责任与担当的“老兵精神”。(三峡晚报全媒记者周泉 张泽牧 高伊洛 通讯员晓轩)

责任编辑:乔奇 王炯
  • 湖北省文明网站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技术支持:荆楚网
投稿邮箱:hbwmwxxbs@vip.163.com    鄂ICP备180252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607号